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

大家在日常的观影或者在家庭影音中时常会见到Dolby Digital和DTS两种音效,那么这两种音效相比哪种更好呢?接下来我们就就一起来看看。

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1)

Dolby Digital及DTS介绍

Dolby Digital(AC-3)
Dolby实验室是美国一家专注于音频效果、音频编解码领域的公司,原本在模拟时代,它发明的一系列音频编码已经被好莱坞广泛使用,人们在电影院里面最常听到的就是用Dolby技术编码而成的声音。而到了数字时代,他们也紧跟潮流,于1991年推出了Dolby Digital这种数字音频编码。

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2)

Dolby Digital的开创性在于它是首个使用MDCT算法进行压缩的编码,同时他们还使用了音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压缩算法进行优化,使得最终压缩后的产物仍然拥有影院级别的效果,但是Dolby Digital只支持固定码率编码,这使得它的码率一般都会比较高,所以压缩过后的音频体积也较大。常见的DD编码一般有6个声道,称为Dolby Digital 5.1,而在很多DVD上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的Logo。Dolby Digital音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元数据中带有对解码过程进行控制的相关信息,使得它在支持的播放器上可以还原出制片方想要的效果。随后Dolby Digital又发展出了很多新分支,其中比较有名的是Dolby Digital Live,它随着另一家老牌音频硬件公司——创新——进入了千家万户。而DD也有自己的后继者——Dolby Digital Plus,我们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E-AC-3,它在DD的基础上提升了比特率和声道数量,我们经常可以在下载版的美剧中见到这种编码
DTS
在电影音频领域中,另一家影响力很广,技术力很强的公司就是DTS了,DVD时代我们经常见到的就是他们以公司名命名的音频编码格式DTS,这种编码推出于1993年,直接竞争对手就是Dolby实验室的产品。

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3)

与Dolby Digital选择使用MDCT算法不同的是,基于ADPCM算法的编码虽然压缩率要低一些,但是对于声音细节的保留肯定是它要做的更好。当然,这就使得它的体积控制比Dolby Digital要差一些,所以在一般的DVD上,我们更常见到的是Dolby Digital而不是DTS。

两种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

从DVD到蓝光是一次大的飞跃,光盘这种存储介质在新的蓝色激光的帮助下,大幅度提升了存储密度,也使得它可以记录体积更为庞大的音频,有了大的空间,那肯定就要上无损啊,其实蓝光的容量已经足够放7.1声道、48kHz/24-bit的LPCM了,但是它的体积还是太大,所以Dolby和DTS不约而同的在高清时代推出了新版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Dolby这边是以Dolby TrueHD系列为主,而DTS是以DTS-HD Master Audio为主,两边都是无损压缩技术。
Dolby TrueHD
Dolby TrueHD使用与DVD-Audio相同的MLP编码对原始PCM音频数据进行处理,最高支持192kHz/24-bit的规格,另外还支持16个独立声道。与前任Dolby Digital一样,它也带有用于控制播放过程的元数据,提供更加还原的音频效果,Dolby后来推出的Atmos氛围声效果就是通过这些独立于音轨之外的元数据实现的。

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4)

DTS-HD Master Audio
DTS-HD Master Audio内建了一条有损音轨,称为DTS Core Stream,它的无损部分其实是对有损部分的一个补充,在支持的设备上自动就会播放无损的DTS-HD Master Audio,而在不支持的设备上也可以切换到DTS Core Stream,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播放,而另一边的Dolby TrueHD则是通过附带一条Dolby Digital音轨的方式来解决兼容性。DTS-HD Master Audio在日本用的比较多一些,尤其是各种动画小圆盘。

增强dolby性能的应用(科普Dolby和DTS哪个更好)(5)

总结

MP3和AAC这两种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编码统治着有损音频编码,而FLAC基本上成为了无损音频编码的事实标准,而电影工业中Dolby和DTS仍然在竞争,目前看上去Dolby更占上风,从应用的范围来看,Dolby会更好一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