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举全区之力做好)

来源:台海网

厦门市同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举全区之力做好)(1)

高素质高颜值的环东海域新城。(图/同安区 提供)

▼高山两村,生态致富,是同安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

厦门市同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举全区之力做好)(2)

双引擎

积势蓄力打造厦门科学城和同翔高新城

台海网10月1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机器轰鸣的洪塘东路两侧,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高新城正夯土垒基,蓄势待发;昔日冷清的环东海域,变身全国闻名的网红胜地;大同、祥平的老城区内,街道、房屋修旧如旧,氤氲乡愁……回望五年间,厦门同安在加快激发老城区新活力的道路上,日新月异。

华丽蝶变、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眼下,同安仍在蓄积力量。过去五年,同安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韧性进一步彰显。启航新征程,推动新跨越,未来五年,如何抓紧“跨岛发展”战略机遇,转换发展方式、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发展能级,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昨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同安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回答了这一提问。接下来,同安将锚定“奋力谱写富美新同安建设新篇章”这一总目标,紧盯“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三大战略任务,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科学城核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生态人文名胜区和金砖未来创新基地”五大功能片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迈上新台阶。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未来五年,同安区将以更大力度打造工业强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跨越;建设“两大新引擎”,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提升城市能级,在建设现代化城区上实现新跨越;推进乡村振兴,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新跨越;办好民生实事,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跨越。

蓝图已绘就,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同安的未来海阔天空、活力可期。

腾讯、网易、美图、美亚柏科、京东、顺丰……走进同安东南片区的厦门科学城美峰创谷,科技巨头的LOGO映入眼帘,它们把区域总部或创新基地设在了这里,让创谷成为不少青年向往的工作地。

与此同时,在同安区的东北部片区,海辰新能源创造了签约落地一年内即建成投产的纪录,片区内多个百亿级项目的投资及建设均远超时序进度。这片高新科技企业集聚的区域是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也是同安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双引擎之一。

昨日开幕的党代会上,同安区明确要举全区之力建设“两大新引擎”,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要把同翔高新城和厦门科学城作为助推同安跨越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增长极。

“创新增长极”的打造信心,来源于超常规的新城建设和以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招才引智强磁场。在同翔高新城,同安区将以厦门时代、海辰锂电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大力引进培育上下游配套应用企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群;拓展片区产业发展空间,全力推动龙泉片区、洪塘片区等成片开发。

为确保功能配套的完善,同安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推动洪新路等“五横五纵”骨干路网、洪塘水厂扩建工程等一批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力促洪塘安置房、厦门六中同安校区、白石山山地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用,到2025年同翔高新城“产城人”融合园区将基本成型。

东南部的厦门科学城也有了具体的建设路径:以“美峰-西柯”片区为起步区,瞄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命健康、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厦门科学城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在厦门科学城内,创新资源集聚也会加速,同安区计划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头部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超级“孵化器”,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湾区科创中心。

创新、科学、建设、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同安区也早有考量,当地计划在五年内引进高技能人才1500名,并将全链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设立紧缺型、技术型、高端型人才绿色通道,持续加大住房、子女就学、个税优惠等政策扶持力度,真正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强支撑

强链建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触摸同安产业发展脉动,量与质的变化清晰可感:创新资源集聚成势,产业发展层次、水平持续优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高端迈进。

这其中,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果越来越明显,上市企业金牌厨柜将智能家居产业链群招引至银城智谷。在同安工业集中区,百路达、蒙发利、康乐佳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正向“智造”转型,生产线自动上料、机械手抓取、单元化加工、在线检测及下料后自动堆码,不少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已经达到90%以上。

同安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同安区的传统产业正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水暖厨卫等传统制造正向智能制造转型,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

于同安而言,未来五年,产业将是城区发展的强力支撑,也是将科学城和高新城“双引擎”调校到最佳状态的最有力抓手。按照计划,同安将牢牢守住工业“基本盘”,固根基、补短板、强招商,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新经济为引擎、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2025年,同安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高端家居智造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食品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新文旅产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同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将发挥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等平台聚合作用,推动凤南、祥平西、城北等片区开发建设,构建“一轴三带多组团”产业发展格局;并将聚焦主导产业链群、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产业链和龙头企业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群跃升发展。

另外,同安还将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推进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厦门市同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举全区之力做好)(3)

同安老城区,修旧如旧,文化底蕴浓厚。

高能级

赋能增效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环东海域新城彩虹跑道东侧的海滩更加旖旎动人。站在怡海小镇的古堡上赏夕阳、品美食,中西文化的对撞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老城区的中山路上,飘香的美食吸引过往的人群,放学的孩童们捧着零食和家人走进小巷,消失在暮色的万家灯火里……

过去的五年,新城与老区融洽共生、美美与共,接下来的五年,类似的场景将越来越普遍——同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打造“一圈、一轴、双新、双引擎”的城市空间结构,做“强”南部新城、做“优”中部老城、做“美”北部乡村,推动城市发展蝶变升级。

在高能级的城区打造中,城市配套的完善尤为重要。同安区将加快推进进出岛通道、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打造“五横四纵”快速路体系,落实“断头路”打通三年行动,推动“主动脉”“毛细血管”内通外联。全区还将一体实施“拆、建、安、管”,统筹推进新城片区建设、老城片区及城乡接合部的空间活化与有机更新,大力整治城乡“两违”,让城市既有历史味又有时尚感。

而在北部乡村,乡村振兴的同安样板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跨越上做足文章,莲花-汀溪-五显片区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将串点成链形成规模,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区的重点特色镇、旅游动线、省市试点示范村等将进一步做靓做特。

城市的高能级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民生。同安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未来五年,同安区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持续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深化“补短扩容”“开放提质”“名校跨岛”行动,加快补齐优质教育资源短板,到2025年新增学位5.9万个。全区将倾力强化与高等医学院校的校地合作,投用环东海域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疗机构,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高位嫁接、扩容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点击】

未来五年目标

●发展高质量

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突出工业主导,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全面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5%。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厦门科学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以上。

●城市高能级

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凤南片区等重大片区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老城区在有机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建设乡村振兴厦门样板区,实现“业兴、家富、村美、人和”, 城镇化率达77.5%。

●生活高品质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现代教育强区、健康同安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千年古城魅力更加凸显,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生态高颜值

“一屏一湾三廊”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成型,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市前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美”成为同安的靓丽名片。

●治理高效能

城市治理更加智慧精细,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平安同安、法治同安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安全更有保障。

【亮点】

建设“一环两横四纵”交通路网

“一环”指同翔大道、海翔大道、同安大道;“两横”指国道324线、国道324复线;“四纵”指同集路、滨海西大道、城东中路、同安东路。

打造“一屏一湾三廊”生态体系

“一屏”为北部生态屏障,“一湾”为同安湾,“三廊”为美人山生态廊道、同安湾生态廊道、下潭尾湾生态廊道等三大山海通廊。

建设“一轴三带多组团”

“一轴”为同安山海生态发展轴。“三带”为科技创新发展带、智造产业集聚带、产城融合提升带。“多组团”:依托一轴三带形成多产业组团。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智造创新科学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杨心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