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永城市 河南永城市

河南信阳永城市 河南永城市(1)

​永城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堌堆遗址等均属龙山文化范围。

夏,永城市境属豫州之域。

商,境内出现了棘国、攸侯国两个小国家,有永、酂和芒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春秋,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战国,市境先后属宋国、楚国。

河南信阳永城市 河南永城市(2)

三国属魏,境内临睢、太丘、建平、酂县属谯郡,砀县属梁国。

西晋,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国,砀县并入下邑(今砀山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另有部分属于郸县(今丹城镇)之地 。

东晋十六国,太宁三年(325年),县境属后赵;升平三年(359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属东晋。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27] 。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复置酂县,属谯郡。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今西城区)东北3里。芒砀山以北地区属梁郡砀山县。

唐,永城、酂县属河南道谯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城、酂两县属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永城、酂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升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辖下邑、砀山、酂县。砀山县治曾沉于水,迁址于保安镇(今芒山镇)。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至元二十五年,“归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随属。

明,永城县属河南省开封府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归德为府,永城随属。

清,置永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永城县属河南省豫东道,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永城县随属。1933年2月,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1938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永城境内国民党辖区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先后隶属豫皖苏边区革命根据地、淮北第二行政区和苏皖边区第八行政区。1945年2月,更名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1946年12月,雪枫、雪涡、雪商亳3县隶属豫皖苏边区第三行政区。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1947年11月,县北部成立砀南县。1949年3月,雪枫县复名永城县,撤销雪涡、雪商亳、砀南等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河南信阳永城市 河南永城市(3)

1952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县域大规模变更结束。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1996年,永城撤县设立县级市 ,治所向东迁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谢庄建东城区。 1997年商丘撤地区设立地级市,永城市由省直辖,由商丘市代管。 2014年由河南省政府直管,行政区划仍旧隶属地级商丘市。

河南信阳永城市 河南永城市(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