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有蛔虫怎样判断(宝宝肚里养了大蛔虫)
咱们卫生条件这么好,
几乎不可能感染蛔虫了?
万一有那么一例呢?
- 科学家庭育儿 -
宝爸宝妈们,小时候吃宝塔糖什么味儿,还记得不?当时咱国家可是常规性驱虫,整片地区一起打虫子,怪当时的卫生条件差。现在,宝宝感染蛔虫已经很少见啦!不过,晚上听见“嘎吱嘎吱”的磨牙声,瞥见宝宝脸上的所谓“白色小虫斑”,还是不免有点疑虑吧!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真的吗?
宝宝有点儿瘦,吃饭没啥胃口。
吃打虫药有副作用没?
万一感染蛔虫了,怎么识别,又怎么治疗才好呢?生活环境太干净,耽误免疫力的建设;太脏,病从口入也来了,这个“度”,宝爸妈要拿捏好呀!
1、白斑、磨牙、肚子疼,这些信号不准确
图片来源:med66.com
这些代代相传的蛔虫判别法,经科学检测,都不太准确,咱们一条条来分析。
-
脸上的白斑
这种曾经被叫作“虫斑”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名为“白色糠疹”的皮肤病,发病原因不明。
一般长在宝宝的脸上,天气干燥时更易出现,抹点润肤露,一般自己就好了,和蛔虫没啥关系。一些基层卫生单位,还在拿这个做判断依据,宝爸妈自己要多长个心眼!
-
磨牙
对孩子来说,磨牙是比较常见的。约有30%的10岁以下儿童会有磨牙症。压力、紧张因素会加重磨牙情况,中耳炎、牙周炎也会引起磨牙。
但根据多项对照研究,磨牙和寄生虫感染(包括蛔虫)并无直接关系,二者感染人群都是孩子,倒是一项重要巧合。
因为孩子老是夜里磨牙,就擅自吃驱虫药,是非常非常不可取的。
-
肚子疼
感染蛔虫,确实会有肚子疼的表现。
但孩子肚子不舒服,却不是特异性症状。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过敏、肠炎、便秘、吞入空气等都会表现为腹部不适。所以,不能单因这一条,而判断孩子感染。
2、蛔虫症难识别,化验大便才是金标准
蛔虫症一般很难靠症状识别出来,因为轻度感染,通常没啥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了,又挺危急。
①蛔虫卵进到肺里,会引起严重咳嗽;
②蛔虫钻进胆道,会引起剧烈疼痛;
③蛔虫异常繁殖,数量过多,引起肠道梗阻;
注意:以上症状,发生概率是很低的,十分少见。大部分蛔虫感染,是轻度的,没什么特殊表现,所以很难发现。
-
确诊金标准
现在医疗条件发达,去医院简单化验一下大便,从大便中查找寄生虫虫卵,就能判断是否感染,这是确诊的金标准。
如果怀疑宝宝感染蛔虫了,一定别嫌麻烦,带宝宝亲自去医院查一查,求个安心。
不过,如果粪便取样不合适,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没找到虫卵)。严重怀疑的话,建议多化验几次。
3、治疗:驱虫药
目前医生最常开的,就是阿苯达唑(即肠虫清)。
-
杀虫原理
阿苯达唑是一种高效的广谱驱虫药,能够阻断虫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取,从而逐渐死亡。还能抑制虫体繁殖。
-
怎么用药?
①驱虫药吃几次?一般2岁以上的孩子,服药一次就能消灭肠道蛔虫,根据症状轻重决定药量(一片或两片)。
②睡前空腹服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驱虫药吃下去后,一定要和蛔虫充分接触,才能杀死、麻痹虫体,达到效果。
最好在空腹、半空腹的情况下服用,清晨以及临睡前最佳。
这时消化过的食糜已经吸收得差不多,吃下驱虫药,蛔虫会以为又来了一顿美餐,更彻底地摄入药物成分,致死、麻痹就会更容易。
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虫体较多,服药后几天就能在大便里发现虫体,注意查看宝宝的大便哦!
③不适宜人群。孕妇,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打虫药。另外,服药后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头疼、头晕、胃肠道不适等,大部分会很快缓解。
提醒:如前所述,千万不要随随便便给宝宝吃驱虫药,粪便化验虫卵,对宝宝没任何影响,哪怕多化验几次,确诊了再吃药。
4、少吃路边摊,注意卫生!小编和宝妈们一样,都挺馋的,尤其觉得路边摊的小吃闻起来好香,一路过就有点忍不住,但是今天要告诉大家,千万别乱吃!
这里有一张手术图片,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看,会呕出来的。
↓↓↓
↓↓↓
↓↓↓
↓↓↓
↓↓↓
↓↓↓
图片来源:weibo.com
这不是豆芽!没有任何正规营业和卫生许可的路边摊、麻辣烫、米线,真的不要随便吃好吗?多在家自己做饭好吗?毕竟大人如果吃得不注意,不小心感染了,特容易传染给全家人。再说了,蛔虫真的看起来好恶心!
-
另外,全家人都要养成卫生好习惯哦!
①宝宝吮吸手指、啃咬玩具的习惯,应适当约束,并保证手和玩具清洁;
②勤给宝宝剪指甲,指甲缝里容易藏匿虫卵,造成感染;
③饭前便后要洗手,最好用流动的水;
④尽量不生食,瓜果蔬菜洗净或削皮后再吃;
⑤注意饮用水的卫生,不喝生水。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关注【科学家庭育儿】
了解更多“宝宝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干货知识
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