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风雨下一句(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

我与路遥先生单方面的相识也已经有了不短的时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潇湘风雨下一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潇湘风雨下一句(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

潇湘风雨下一句

我与路遥先生单方面的相识也已经有了不短的时日。

那还是小学的时候,小小的我在书店看见了书架上厚厚的《平凡的世界》,却没有以往看到大部头时的那种怯畏。我好奇地踮起脚尖,颤巍巍把整整三本《平凡的世界》搬下来,翻开书的扉页那一刻,我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说也奇怪,小小的我居然看得如痴如醉。或许那时只是当作一本故事书来看,但却似乎真正地感受到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我因少平的进步而喜悦,随晓霞的离去而悲恸,沉溺在书中,或悲或喜,更难复言。

读完《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两部作品后,我就再未涉猎过和路遥有关的文字内容,直到上了大学,老师要求阅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自传式的书,我才重新拾起了近十年前的记忆。

有人说过,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可以了解这个作家,但不能理解这个作家。这句话我深以为然:我能真正走进路遥先生的内心,探寻内心深处的悸动,缘于《早晨从中午开始》。

翻阅着这本书,此前从作品中提取出来的、自然而然浮现在我心中的一些关于路遥先生的形象碎片才真正变得生动立体。纵观路遥先生的一生,他本人的经历与书中的主角比起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少年时期几乎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饥饿和劳动。他出生于陕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庭条件困难被过继给伯父,自此开始了求学之路。

由于家庭困难,他的童年就是从饥饿开始的。而在他上学的年月里,路遥也始终被饥饿所困扰,这也深刻影响着他的作品——他的文字总是伴随着对饥饿的描写,这正是源于路遥真切的关于苦难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当路遥考上中专,眼看一切都要迎来曙光时,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紧接而来的一场运动终止了他的学业,浇灭了他的满腔希望。路遥本人的经历,特别是少年时期的遭遇,或许要比《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两兄弟的境遇来得更为困苦。书中的情节就是路遥过去生活的缩影——他把这些生活的碎片用自己的文字勾勒出来表达给世人看,平实、质朴而淳厚,并传达出在个人奋斗中产生的、对生命本真的崇高感,这正是路遥的伟大之处。

路遥先生是一个矛盾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他喜欢孤独,喜欢独处——却又憎恨孤独,恐惧一个人的世界,恐惧没有人相互交流的世界。他在某些方面放任自流,却在某些方面对自己要求甚是苛刻。或许这并不能完全称得上是“矛盾”,但正是这种个人本身的冲突塑造了他的人格魅力。

与路遥先生不谋而合的是,我也喜欢在夜里写些文字。正如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说的:“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许是夜阑人静的缘故,又或是因为人的思维到了晚上才能真正沉静下来,我在夜晚似乎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敏锐,窗外的一阵蝉声、远处的一声刹车、深空的一点星光,都能勾起脑海中最无边无际、无拘无束的遐想。而这也正是创作最渴求的一种状态。

读着《早晨从中午开始》,我真切地与路遥先生感同身受。煌煌百万余言,路遥先生竟是一笔一划在稿纸上撰写出来的。在抄写第二部的初稿时,他“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在写”。刚读完这句话,我脑海中就已勾勒出路遥先生伏案艰难写作的画面。于是,我的身体似乎也开始隐隐作痛。尤其是在抄写书稿即将到达尾声的时候,他那种痛苦与喜悦交织的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我也大抵能深切地感受到。坚持了这么久的梦想即将实现的狂喜与身心俱疲的折磨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路遥先生那段时间生活的主旋律。他满怀热忱地关注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演进,关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逐渐摆脱背负着的沉重枷锁、昂首阔步挺胸前进的历史性变革。路遥先生弯下腰,俯身在人民中,感受着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与欢乐。与别的作家不同的是,路遥先生并不看重个人的喜怒、成败和得失。也正是因此,他才成为现在的路遥,成为具有独特且丰满的艺术思维的路遥。

最后,用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的一句话做结:“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以此致敬路遥先生,且与诸君共勉。

范开源(19岁) 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