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渔网制作(惠安八旬老人自制工具)
制梭已成为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台海网10月18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人们经常用“岁月如梭”的成语来形容时光飞逝,可是这个“梭”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就不明了了。在词典中的解释,梭是“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而对于海边的渔人而言,“梭”是用来编织、修补渔网的工具。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是有名的渔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渔网梭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89岁的张速金老人,是如今坚持制作渔网梭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的这一坚持,已有30年之久。
30年未歇 制作一二十万根梭
近日,记者来到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村里的小街巷距离东边的大海不过百来米。张速金老人一辈子与海打交道,打8岁起就上船捕鱼。60岁后,老人上岸,但还是离不开海。在老房子的临巷小作坊里,他做起了木工活,而制梭,几乎成为30年里的唯一内容。
张速金年近九旬,但身子骨还硬朗,思维敏捷,手脚利索。制梭需要好视力,除了个别时间要制作孔洞小点外,老人不戴眼镜就可以迅速做好一把。
小作坊10平方米不到,工作位置占据了一大半。墙上挂满了梭,有上百件,长的40多厘米,小的5厘米左右。梭的一端呈U形,另一端比较尖锐,中间镂刻有用来穿网线的孔洞。孔洞根据鱼网的粗细决定,有的渔网很细,孔洞就要相应细一些。
工作的案桌就固定在窗户前,这里光线好,明亮些。使用了几十年的案桌,桌面上透着明亮,那是岁月打磨出来的光滑。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刀、刨、钻、测量工具等。老人得意地拿出四五个刨具,这些刨具区别于普通木工的大刨,都是“迷你型”的。“以前我也用大刨,后来发现不适应。就琢磨出了这些制梭的专用刨具。”最大的刨具10厘米左右,小的长度三四厘米。跟记者谈起他的自创工具,老人满是自豪。
“这30年,几乎每天都要做一些梭,不劳动反倒感觉不适应,起码做了一二十万根梭。”跟记者谈话时,老人并没有停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