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古风礼物 逢年过节古风存
俗话说“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本命年古风礼物 逢年过节古风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本命年古风礼物 逢年过节古风存
俗话说“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
民俗风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上所化为风,下所习为俗”,各地人民因所处山川地域、经济文化程度不同,故有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武夷山的岁时风俗也别有情趣。
正月初一,称春节,是民间一年中最受重视的节日,千家万户,男女老幼,欢聚一堂。黎明早起放爆竹“开门”,挑选吉利方向出行,互道恭喜祝贺新年。小孩给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压岁钱”。“儿童连日拜新年,红线穿来压岁钱”“簇新衣服耀眼前,礼数依然未变迁,路上相逢共长揖。发财恭喜贺新年”就是春节的写照。初一这天,早餐素食,吃太平蛋面,午、晚两餐,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煮好的"余饭"。当天不挑水、不扫地、不洗晒衣服。民间中拜年亦有讲究,“初一儿、初二婿、初三拜年郎”。还有许多祭神行香等活动,吴屯的瑞岩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初一至初三,本地及外地前往行香、许愿、还愿、观瞻的人们络绎不绝,每天接纳人次愈万。
立春,民间以菜果饭迎春。以红纸写“新春大发,福随春至”,“福临君子宅,春至吉人家”等贴在碗边。如果当年没有立春,则叫“哑年”。据说哑年养猪难。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之俗,相传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平诸吕之乱正是正月十五日,他在每年这天夜晚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隋唐时期吃“元宵”已很盛行。武夷山过去也有大户人家献烛到祠堂,提灯游行,火树银花,好不热闹。特别是舞龙灯,历史悠久,据传说,开始只用于求雨,以后成为喜庆时的一种娱乐活动。龙灯形象多样,风格各殊,有布龙、纱龙、纸龙等。龙前有红珠逗引,舞时动作敏捷,上下翻滚,矫若游龙。近年,还举行龙灯竞赛。舞龙灯在一年之首,是武夷山的传统风习。旧时,龙灯以后,广大农民即投入紧张的农事活动,所以舞龙灯既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又含有动员、检阅力量的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活动重点是扫墓,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进行,祭墓时,携带银、钱、酒、菜、香等供奉。建国后,学校机关团体为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举行集体扫墓、郊游、远足等活动。清明时节也是重要的农事节令,竹山禁笋及“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农历四月八日浴佛节,武夷山人叫“嫁毛娘”,以红纸书“四月初八大吉祥,家家户户嫁毛娘,嫁得毛娘深山去,千年万载不回乡”贴在庭柱。毛娘即毛虫。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因节餐放在中午而得名(其他节餐在晚上)是为纪念战国时期屈原爱国投江的节日。家家户户吃粽子。晨起扫地,撒石灰,饮雄黄酒,挂蒲艾,葛藤于门上。这天上午,乡间还有人采摘百草(药材)以防疾疫。
龙舟竞渡则因地而异。旧时城关有青肠仔,水鸡角、天罗花、沙老虎四条龙舟。星村、兴田亦有举行竞渡,这其实是旧时的体育活动。
五月十三日,为关圣帝君诞辰,当天如果下雨,就叫关公磨刀水,此日磨刀,刀甚锋利。
“六月六,猫狗要洗浴”。乡间农民多将猫狗投入池塘河滨,以涤除其身上的跳蚤灰尘;这天晒书不生蛀虫。
“七月七,把巧乞”。妇女对月穿针引线,乞求织女赐予灵巧。还有洗灯脚,叫做“灯生器”,以米面作丸食之。
七月半“鬼节”,妇女以果物持赠娘家,叫送节。迷信传说:目莲救母,为使母亲超生普渡,便在这一天宴请各方僧人大吃大喝,以后叫众僧为他母亲超渡灵魂。此节便成为普渡无家可归游魂的迷信活动,旧时县衙门,东岳庙、城隍庙,各会馆举行“孟兰之会”(做道场),民间烧路纸祭祖,也有以纸糊物,冥洋封成包裹状,上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各处焚化,叫“烧封包”。
八月中秋节,魏晋以来,即流传了“中伙赏月”的风俗。传说元代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为了相约反元,起事者便把起义的日期和暗号写在纸上,包在糖月饼内,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人们为了纪念起义成功,都在八月十五起义之日吃月饼。民谚有“月到中秋分外明”之说,其中有一个意思就暗喻明王朝的兴起。
中秋佳节,合家团圆赏月,故称“人节”,与七月半“鬼节”相对。乡间有以瓦作塔,内置干柴,入夜引火焚烧,叫“烧宝塔”。为助火势,还撒以油、盐、乡民男女老少围塔而坐观塔赏月。是夜,妇女到菜地偷毛芋,在月下煮食,据说吃了会生孩子。妇女偷吃瓜菜,叫“摸青”,不算窃贼。
重九登高。九是奇数,为阳,故九月初九称重阳节。重阳自古就有怀念故土的意思。它象征着炎黄子孙团圆,共度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唐代诗人王维抒写的重阳诗。是日,城乡多蒸“重阳糕”自食或馈赠。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居民多食人参、鹿茸、麻糍粿或狗肉补冬。
十一月农事基本结束。旧俗冬至前后,都要祭祖。磨米粉做汤丸,叫“冬至丸”。洗打谷桶,叫“洗夹”。
十二月过年,是全年最繁忙的一个节日。根据久远的民间传说,“年”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野兽,它力大无穷,残害人畜,糟踏庄稼,扰得人心惶惶。有一次“年”又来扰乱时,恰好一个农民响着鞭子赶着牛回家,噼噼啪啪的鞭声把“年”吓跑了,消息很快传到各家各户,大家都甩着鞭子吓“年”,从响鞭又发展为爆竹。以后人们在和“年”的斗争中,又发现了“年”害怕“光”和“红色”,于是人们又创造了点蜡烛,贴红对联,放花火等对付“年”的办法,这样“年”就躲在深山里再也不敢出来了。而放鞭炮,点蜡烛的风俗却流传下来。
“过年”的准备阶段自腊八做“腊八粥”开始,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家家户户要掸尘,送灶神上天,蒸糕、打粿、杀鸡、宰鹅等,直到除夕设宴“过年”。席间祝酒,互道吉祥,一家团聚叫“团岁”,猪血叫“发财”、年糕叫“高升”、花生叫“生财”、豆腐叫“年年富”、蛋肠叫“穿钱索”,无改叫“多”,吃完饭要留些饭在碗里叫“留住买田”。星村盐仓邓家,除夕吃年夜饭时,酒菜放置地上,拣上一份让狗先吃,然后席地而坐,等狗吃完了再进餐,据说这是一种少数民族习俗。除夕之夜,名家各户张灯结彩,全家人围坐一起叫“守岁”。近年一般改为男女老少看电视“春节联欢会”至凌晨,送旧迎新。
来源: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