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哪些名胜古迹和著名景点(陕西西安地区名胜古迹)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的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因西安城区和近郊文物古迹众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漫步西安街道,古城墙、有石质书库之称的碑林以及大雁塔、小雁塔等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格外醒目;而“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博物馆和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半坡遗址以及反映中国社会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变迁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等中华古代文明的珍贵遗存,更验证了“五千年历史看西安”的说法,难怪许多外国元首都把西安作为访华的必游之地。除了这些闻名遐迩的古迹之外,西安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秀丽险峻的西岳华山又给这个秦砖汉瓦的世界平添了几许清新自然的气息。
文化沉积--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和村落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城的东郊,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三个部分。1954年开始发掘,1957年清理完毕,并于次年在遗址上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半坡博物馆。同时由于以彩绘陶器为特征的文化现象首先在仰韶村出现,故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因而仰韶文化遗址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
大雁塔
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之一。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的。唐永徽三年(652)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传说曾有大雁跌落寺中而建此塔,故名。大雁塔现塔身通高64米,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200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南1000米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它和大雁塔交相辉映。
碑林
西安碑林创建于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1000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钟楼和鼓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公元1384年,因朱元璋称帝后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其争位,因此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钟楼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钟楼西北角陈列着一口明代古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和钟楼遥遥相对,在钟楼西北方300米处,可以看到又一座宏伟的古建筑——鼓楼。它创建于公元1380年,比钟楼早4年。以前楼上悬架一面大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上的钟形成“晨钟”、“暮鼓”。后来不再用来报时,只是在战争时才擂鼓报警。
玄奘舍利塔
唐代高僧玄奘遗骨迁葬于此。玄奘法师舍利塔位于西安市东南约20千米处长安县的兴教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塔高20多米,共5层,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记述玄奘生平事迹,因亦称大遍觉塔。在呈山字形的玄奘法师墓塔左右两侧,各有一座3层塔,均高5米,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三塔以北有3间刹殿,内部陈设玄奘及两大弟子石刻影像及影赞,其中有《玄奘负英图》。另外,壁间悬挂《玄奘行程图》及《古代中缅友好往来使》等图表。
阿房宫
秦阿房宫是秦王朝拟建的政令中心,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西13千米处,与秦都咸阳隔渭河相望。阿房宫创建于惠文王时,扩建于秦始皇时期。西汉时,阿房宫遗址被划入上林苑范围内进行宫苑建筑。因其东、北、西三面有厚重的宫墙,史称“阿城”。阿房宫因地势高,历代多为驻军之地,宋代以后逐步夷为农田。当年的阿房宫规模宠大,大殿东西500步,南北170米,殿上可坐万人,殿下阁道相连,南达终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色:“露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西安人物
古都西安历史悠久,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更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因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古代政治家商鞅、吕不韦、晁错、萧何、张良;思想家董仲舒;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杜佑、刘知几;医学家孙思邈;军事家霍去病、卫青;画家、书法家吴道子、阎立本、颜真卿、柳公权;文学家、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司马相如、杜牧等都于西安有着不解之缘。
杜公祠
杜公祠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坐落在西安城南12千米处的少陵原畔。祠内有大殿一座,殿里安放着杜甫彩色塑像一尊,还挂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及名人题词刻石照片等。享殿西的陈列室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挂有杜甫像。另有从古碑上墨拓下来的《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是杜甫在唐乾元二年(759)的作品,为现存杜甫的珍稀墨迹。杜公祠创建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在清乾隆末年毁于火焚,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得以重建。1950年,西安市政府拨款维修杜公祠,并在祠内建起杜甫纪念馆。杜甫祖籍长安,一生中有10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并在这里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对长安感情至深,他的诗文中多以“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自称。人们为了纪念杜甫,就在他居住过的地方立祠。
贵妃墓贵妃墓位于西安兴平县城西。杨贵妃,名玉环,唐代著名美女,备受玄宗宠爱,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玄宗仓皇西逃,路经此地,六军不发,被迫缢死贵妃。杨贵妃墓封土四周砌以青砖,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过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100平方米,高约3米。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陵园之中。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杨贵妃的悲剧,古往今来人们予以了诸多的伤感同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古今绝唱;民间也流传有许多有关杨贵妃的民间故事:有人说杨贵妃马嵬遇难后精气不散,致使墓上的黄土变成了白色,其香异常,当地女子取之搽脸,可去斑痣,在此当地称为“贵妃粉”。
霍去病
中国西汉名将霍去病墓位于西安兴平县东北约15千米处。霍去病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并获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汉武帝陵寝)东北为其修建大型陵墓,状若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生前驰骋鏖战的疆场;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自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霍去病墓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湮埋。1949年以前原置于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发现7件。1956年在霍去病墓前设置茂陵文物保管所,1957年把露天石雕移置在墓前新建的两廊内。1979年茂陵文物管理所改为茂陵博物馆。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