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在西班牙,黄玛赛是中国问题的权威。”中国学者王央乐如此评价道。黄玛赛于1905年出生于古巴,成长于欧洲,学成于中国,而后移居西班牙,于1981年在日内瓦逝世。在局势风云变幻的20世纪,她的身影犹如一朵娇艳铿锵的玫瑰,在战争的硝烟中毅然绽放。虽然身为亚欧混血,又自小辗转各国,心中常有孤独飘零之感,然而身体中流淌着的中国血液,让她无论身处何地,都常怀对中国的关切与向往。她在欧洲各地举办的系列讲座,在各大报纸发表的文章和她的译著与著述,成为西班牙人初识中国的重要参照物。黄玛赛笔下的中国,历史悠久绵长且富有东方智慧,古朴而又带有生动的市井生活气息,如同她本人一生传奇的经历一般,令人心生敬仰与憧憬。

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1)

  受到多元文化熏陶

  黄玛赛的父亲名为黄履和,浙江余杭人,虽幼年失怙,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天资聪颖又勤奋苦读,顺利通过各级科举考试,最后毅然投身于外交事业,成为了清朝驻西班牙公使。在他年过三十之时,与比利时贵族小姐勃罗特一见钟情,在相互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结了婚。他们婚后育有两女——姐姐黄呐定和妹妹黄玛赛。

  这样的婚姻组合受到双方家族的反对,在当时的中西社会被视作异类,可是他们却兼容并蓄,其乐融融。黄玛赛的母亲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自小就让黄呐定和黄玛赛姐妹俩接受传统教育。此外,黄履和也乐善好施,广结善友,从公车司机、萍水相逢的路人到西班牙的政客名流,都是他们家常见的座上之宾。黄履和后来回到北京时,翻译了罗马诺内斯伯爵(于1912—1918年间曾三次出任西班牙首相)的《军队与政策》一书。他与胡适和林语堂也都交往密切,晚年还编纂过中国语法相关的书籍,篇幅有12卷之多,可惜从未整理见刊。

  黄呐定和黄玛赛姐妹俩儿时就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之中,对父亲引经据典式的说理耳濡目染,从母亲的法文藏书中汲取营养,接受私塾式的各类语言课程,观察着西班牙的风土人情,直到1913年黄履和收到回北京外交部任职的调令,一家人才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到北京后,姐妹俩入读法国圣心学堂,在家则和私塾老师学习中国文化。在黄玛赛儿时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日一对年轻的夫妇叩响了他们家的大门。年轻人把黄玛赛的父亲认作一战时把中国人输出到法国做劳工并收取贿赂的黄姓官员,为此特地上门前来谴责质问。经过一番核实之后,年轻人才知道认错了人,随后和黄履和谈及自己的抱负,两人相谈甚欢。年轻人走时,父亲对黄玛赛说:“这个年轻人以后必定前途无量。”这位年轻人正是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书记员的毛泽东。

  黄玛赛后来在清华大学完成了学业,进入法国工商银行工作,同时也为一些英文报刊撰写文稿。1926年,黄履和逝世,四口之家失去了顶梁柱,而与黄玛赛相恋两年的法国男友因为她亚欧混血的身份,留下一封书信便不辞而别。黄玛赛伤心欲绝地前往欧洲散心,最终定居在了西班牙。

  译著多部介绍中国的书籍

  黄玛赛婚后两年,丈夫不幸离世。在当时欧洲普遍认为体面的女性不该工作的背景下,黄玛赛毅然放弃丈夫家族的金钱支持,凭借自己熟练掌握六国语言的能力以及中西文化知识的积淀,自力更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在著名的女性主义运动家玛利亚·巴埃萨的倡议下,黄玛赛在马德里、里斯本、巴黎、布鲁塞尔等地开始了系列讲座,用别开生面的形式,介绍中国的绘画、诗歌、舞蹈、戏剧、音乐、建筑等各个方面。“讲座结束之时,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观众不仅从讲座中受益良多,还被演讲人无与伦比的才华与优雅所折服……”西班牙媒体如此评论道。

  20世纪中叶,有关黄玛赛的讲座和社交生活的信息,频频出现在西班牙各大报纸版面上,仅在西班牙ABC报上就有百余条有关黄玛赛的报道。黄玛赛撰写了《格言与俗语》《中国艺术家眼中的耶稣》《中国音乐》《中国戏剧》《北京胡同里的叫幺》等报刊文章,以翔实又不失幽默的笔调,为西班牙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她还出版了《中国人的生活》一书;在《戏剧:舞台艺术百科全书》中撰写了“中国戏剧”的词条;将英语作品《中国之遗产》译成了西班牙语;还译有《中国小说家选集》《中国传统故事集》《东方幽默故事集》《古镜与其他中国故事集》等中国短篇故事集以及《中国诗歌简选》《第二部中国诗歌选集》等。她的诗歌集广受好评并曾多次再版。另外,她还出版了《昨日的回忆与今日的印象》一书,以自传的形式记述了她在欧洲以及中国的所见所闻。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1930年,黄玛赛被任命为驻马德里使馆随员。之后,黄玛赛进入西班牙外交部外语科工作,担任翻译直到退休。1954年,黄玛赛与西班牙著名学者、外交家胡里奥·卡萨雷斯一同创建了西班牙翻译与口译职业协会,并作为西班牙代表团的负责人,参加了第一、二届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不仅如此,作为文化名人,她还参加电视、电台节目,为观众讲述中国文化并答疑。

  由于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黄玛赛被授予“伊莎贝拉女王勋章”“西班牙红十字会银章”和“法兰西感恩勋章”等奖章。自2017年起,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与巴塞罗那孔子学院开始联合颁发“黄玛赛翻译奖”,不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女士,也为了激励更多的学者将中文作品翻译成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

  黄玛赛曾对英迪拉·甘地进行过采访,英迪拉·甘地说:“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都能化作一缕风,自由地吹入我的房间,而我自岿然不动。”黄玛赛以其娇弱的身躯,站在历史洪流的潮头,倾其一生都在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桥梁,而心中却常怀着她曾经每日在其中穿街走巷的北京胡同。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宓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