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

在听《家长如何提高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讲座的时候,我超级喜欢的一位老师发出了这一直击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是核心?因为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石。

所以特别想分享下下关于语言理解方面汤圆家的体验。

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1)

01孩子真的“听得懂”吗?

评估前,我对语言理解的了解,也不过是多少月龄能够听几步指令,所以我对汤圆的语言理解还是有信心的。

但事实上,如果把语言理解能力理解为只要能听指令就没问题,这本身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如果理解就是听指令,小朋友会觉得,反正妈妈发的指令就是让我指东西,拿东西,扔东西。那干嘛还要说话?可事实上,语言的理解涵盖的不仅仅是听得懂别人给的指令,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说点汤圆家的体验——去年34个月在培声做DREAM-IT评估时,最开始老师问的问题,让我觉得很顺利,直到老师问了下面两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2)

  • “请问汤圆明白集合名词吗?比如你说,拿一个水果来,他会给你苹果或香蕉,而不是其它东西?”

我一下子愣了,但很快冷静下来想了想,家里有关于蔬菜水果的认知绘本,我好像问过他集合名词的问题。

紧接着,老师抛来下一个问题—

  • “汤圆可以拆解集合名词吗?比如他可以了解衣服分为睡衣,衬衫,T恤,外套等。”

这下我真不确定了。我只能老实说:“穿外套时我会让他拿外套来,其它我不清楚。”

最终,因为我回答的否定问题很少,所以汤圆的语言理解仍是绿灯,符合月龄要求。

但我意识到,过了两岁半,语言的丰富程度,已经不是用简单的指物和发指令能涵盖的了。

所以,干预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他的语言理解能力。

听了讲座,我才了解到,集合名词是一个2到3岁小朋友语言理解发育的标志。而到了3岁,很多抽象概念的词汇会大大丰富孩子的语言理解与表达,从而促进他的社交。

所以,“听得懂”不是那么简单的:

有时家长觉得他听得懂,他未必真的听得懂,例如有时他能执行你的指令,可能并不意味着他听懂了你的话,而是靠着你的手势、表情、动作和日常惯例才理解的;另外,随着孩子越长越大,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对语言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两岁时还正常的理解能力,如果发展没有跟上同龄人,到了三岁就不一定够用了。

所以,即使孩子能听懂日常指令,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定期筛查,如果怀疑孩子面临落后,更要接受科学详尽的评估。

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3)

02孩子是“不会说”,还是“不肯说”?

比起“孩子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会说”,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想法,是什么呢?“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肯说!”。

两者只差一个字,却有实质性的差别。孩子不会说,是能力问题,你知道孩子能力有限,不会逼孩子。而“孩子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肯说”呢?我们把这句话类推下,不就是“我们家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肯用功”吗?

你再翻译一下——

“只要他开口了,必然说得你哑口无言!”

“只要他用功了,成绩立马就突飞猛进!”

相比于“不会说”,“不肯说”只是后天努力问题,只要孩子努力就可以改进了!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恰恰是家长认为孩子“就是不肯”带来的问题更大,因为交流就会变成——

“你说呀,你为什么不说呢!!”

交流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人喜欢被逼着说话,即使是大人也是一样。更何况,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不会说”,即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孩子需要的是科学引导和耐心等待,而不是佛系躺平(反正孩子只是不肯说,等到他肯的那一天就好了)或大吼大叫(你为什么不说!你是故意气我的吗?)。

认为孩子“不肯说”,掩盖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只会让家长白生气、孩子干着急,影响孩子发展语言。

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4)

03不开口没关系 ,“听得懂”就够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不肯说/不会说问题不大,听得懂就够了”?

语言理解能力作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生活中的交流是双向的。只能“听得懂”,那孩子就只会执行家长指令,做个“听话”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重要。

我觉得,如果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月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鸿沟甚至会导致他的理解能力也逐渐跟不上,于是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会越发吃力。

为什么有的宝宝说话那么迟(语迟宝宝真的什么都听得懂)(5)

汤圆家最近发生了两件事,让我对此深有感触。

1)一次玩捉迷藏,我提醒他,“软糖在柜子的车车后面哦!”。他立刻跑到柜子旁边,但是看了一眼车,说“没有!”就走掉了!我意识到,他不懂方位词。

上课问老师,老师说两岁理解简单的上下方位,但名词 前后的方位词是三到四岁才开始理解。所以汤圆目前不理解还算正常。

但是,如果他不会说话,我是不是会以为他不想玩游戏了呢?

2)汤圆大概三四个月前开始,只要非常生气,就会拼命拍手。我们一直无法理解,都要归入行为问题了。

直到上周,他一边哭一边拍手,和我说“拍拍手”。

我突然恍然大悟——“你是不是在说《幸福拍手歌》?”

他不哭了,又说“拍拍手”!

我哭笑不得。第一句歌词“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幸福是抽象词,他没理解,但是他听懂了后面的“生气”,于是把两句歌词合而为一,就出现了我们无法理解的表达方式。所以,这几天只要他生气了,我就带他跺跺脚,重新理解歌词。现在他生气拍手先要犹豫一下,频率也降低很多。估计在思考哪里搞错了。

如果汤圆还不会说话呢?他会始终认为“拍手”、“幸福”等同于生气,而我则认为这是他的问题行为,我们会一直误会下去。

当孩子会说话了后,你不仅能解决他的需求,也能开始真正了解他的情绪,性格。

或许你会发现更多新问题。但是,语言,为我们打开了解决问题的窗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