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因开放而生的常州高新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开放中以“高”为向、以“新”为魂,聚焦“532”发展战略,锚定“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区域发展定位,做强做优“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加大“1115”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力度,做优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品质……十年来,常州高新区乘势聚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1)

产业提质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经济强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十年,一根高性能碳纤维“舞出”常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的新天地。2013年成立的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在高新区碳纤维产业链中实现了成长蜕变。

高性能碳纤维生产装备是连接原料和成品的关键一环,以往企业生产设备只能依托国外进口。2018年,高新区相关部门为企业配备了服务专班,鼓励指导企业开展生产设备的研发。2020年,企业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替代进口的高性能纤维高端生产设备,还走出国门、出口欧洲。

2008年,以中简科技落户为起点,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布局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并十年磨一剑,企业成功上市,在T700级及以上级别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中成为领军企业,产品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与此同时,总投资50亿元的新创碳谷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有4条碳化生产线投产。这一省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丝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2)

新创碳谷产品及应用领域

此外,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也被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尾翼骨架中。前不久,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又落户高新区。

在高新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的支撑下,2021年,常州市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外资外贸稳量提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高新区着力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高端产业载体,拓展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位于滨开区的中瑞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高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已吸引21家优质企业入驻,其中14个外资项目总投资累计超5.3亿美元。

借力国内国外市场“双循环”,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42.1亿元,比2011年增长64.7%;规上工业迈上新台阶,129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11.8亿元,比2011年增长79.3%。

交通互联

让发展触角随处可及

坚持开放合作,交通是重要支撑。在这里,区内出行有共享单车、BRT、地铁,跨市跨省出行有高铁,跨国出行有航空……不出区就可以实现“水陆空”联动出行。立体式综合交通网,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让发展的触角随处可到。

今年5月,常州国际机场完成货机操作场地改造,开通北京、天津、泉州、深圳方向4条全货机航线,货邮单日吞吐量超过160吨,创历史新高。6月,投资超16亿元的常州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先行工程正式开工,将新建货运库1.93万平方米,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吞吐量需求。同时,改扩建工程将航站楼面积扩大3.1万平方米,旅客出行更便利。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3)

航空路线不断延伸的同时,高新区还加紧公路、水路等交通线路改造与建设。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正加快推进,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的发展,进一步彰显区域交通优势,提升城市能级。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2021年,常州高新区全年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35.5万标准箱。常州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92.36万人次;实现货邮吞吐量2.01万吨,较2011年显著提升。

转型升级

打造绿色生态长廊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4)

筑牢生态底色,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开放性发展。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唯一的滨江板块,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十年禁渔、腾退沿岸化工企业等举措,实现“绿色生态长廊”的蝶变。

当前,沿江5公里廊道式生态安全缓冲区全线建成,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80.6%,位居全省首位。

位于魏村街道的德胜港码头,日均装卸、转运、仓储货物2万吨。1991年竣工投运之初,码头以露天堆放货物、防尘网覆盖等粗放经营方式为主。2000年前后,码头开始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先后投入近1.2亿元,开展码头装卸工艺以及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推动码头绿色转型升级。经过数十年,如今的德胜港码头老堆场已拆除,复绿工作全面完成,新建的1.2万平方米散货密闭料仓已经启用,码头沿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十年来,常州高新区逐步探索、深入推进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全年累计优良天数276天,优良率75.6%;国、省考断面连续5年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达到Ⅱ类水占比87.5%,为全市各辖市区中Ⅱ类水占比最高的地区;“森林氧吧”小黄山一期免费开放,三江口公园等23个公园绿地建成;目前,全区人均绿地面积已达16.87平方米。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5)

乡村振兴

破解生活“幸福密码”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城市发展变得越来越开放的同时,乡村也在发生着大变化。在薛家镇的老西庄,走在乡间的小道上,风吹稻浪、花香阵阵,主题墙绘点缀于各处,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老西庄原是地处常州西部的经济薄弱村,这些年随着高架的开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庄旧貌焕新颜,网红店铺、特色建筑等让老西庄在常州众多乡村中高调“出圈”。

钟楼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以高为向)(6)

2011年到2021年,全区两批180个宜居村完成创建,村庄长效管理考核在全市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梅林村夏家自然村成功入选第六批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奔牛史陈家村、任葛村老西庄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成功揭牌。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华章。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战略,担负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时代重任,常州高新区正在擘画“国际化智造名城排头兵、长三角中轴枢纽强支点”的蓝图,以敢为善为的能力本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吴文静 汝云 文 冯士南 摄 )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