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和氮气怎么产生的(既然氧气比氮气重)

空气不分层的最大原因,在于分子的热运动,对流反而是很小的因素。

何况单纯的对流,也不足以解释空气为何混合得如此均匀。

氧气和氮气怎么产生的(既然氧气比氮气重)(1)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一份特殊的空气中,排出了其它的气体,只剩下氧气和氮气。

也即,阉割后的空气成分为:氧氮比为7:26的混合气体。

对于地表1立方米的阉割空气,理论上,更重的氧气会因为重力而下沉,氮气会上升。

这也是题主理所当然,认为空气会分层的原因。

完全混合的1立方米氮氧分开,氮气的势能增加为:

分开后,氮气厚度为:

即,0.61m,氮气密度1.25g/L,求得:

虽然氧气和氮气混合,整体上是自发熵增的。

但主要熵增在氧气上,对于氮气来说,它的势能增加,是一个熵减的过程。

混合后,氮气的熵减为:

等常温状态下,氮气的能量变化:

氮气完全分层获的重力势能,远远低于氮氧混合自发熵增时,氮气损失的能量。

由于常规气体之间的密度差异相对不大,势能都远低于自发熵变。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通论:

常规气体,常温常压下,哪怕不受对流的影响,各成分也基本不会分离。

  • 当然,随着气体密度的升高,达到一定地步之后,分成就会逐渐明显。高致密性又不液化,通常需要高温高压。

想要通过降温又不液化,物理分离气体几乎不可能。

氧气和氮气怎么产生的(既然氧气比氮气重)(2)

空气分子的这个状态,其实也可以用吉布斯自由能进行解释。

对于不受重力影响的氮氧混合气体,它们会随着分子热运动,不断混合,最后达到均匀的地步。

这实际就是熵增的方向,分子秩序从有序变成无序而混乱。

空气状态,可以用吉布斯自由能表达:

G = H − TS

H为焓,S为熵。

焓的定义是内能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H=U PV

空气成分下沉过程中,发生焓变和熵变。

ΔG = ΔH − TΔS

在地球上大气并非一个孤立系统,自身的温度总是和地球保持一致,可以认为是一个等温过程。根据理想气体方程:PV=nRT,恒温时,PV不变。

那么对于我们的空气来说,可以简化成:ΔG =ΔU − TΔS

由于空气重力势能,远远低于分子之间的热量变化,ΔG无限接近− TΔS。

所以,空气的分子状态,总是无限接近自发熵增的完全混合状态。

其实,哪怕不考虑自发熵增,氮氧也是不可能完全混合的。

假设混合的氮氧气体完全分开,氧气全部处于最下层,氮气处于最上层。

那么,重力势能的变化为:

查证标准大气压氧气密度1.43g/L,氮气密度1.25g/L。

计算得:

这是一个负值,说明氧气完全下降的总重力势能降低,小于氮气上升时的重力势能增加。

那么,氮氧中间必然有一部分处于混合状态。

我们假设,静置后的气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

氮气、均匀混合气体、氧气。

那么,可以求得:

氮气厚度约为:0.42m

均匀混合气体厚度约为:0.45m

氧气厚度约为:0.13m

也就是说,哪怕完全不考虑自发熵增,静止的空气,也至少有50%左右的成分处于混合状态。

总的来说,大气不分层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各成分的密度太低,分子热运动又太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