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后悔错过的10部电影(5部看不出特效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特效技术如今已经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别以为只有商业大片才会大量使用到特效,许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文艺片,其实都是特效大片。
像《指环王3》、《鸟人》这些明显做过特效的就不说了,下面要盘点的是五部看不出特效的奥斯卡最佳“特效影片”。
①《泰坦尼克号》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
豆瓣评分:9.4
作为顶级技术狂人,电影工业的变革者,詹姆斯·卡梅隆可不是在《阿凡达》才开始大量用电脑特效的。
妇孺皆知的《泰坦尼克号》,就有着非常多的绿幕场景,甚至包括女主角Rose在头等舱里和家人一起吃饭的一场内景戏。
最为著名的特效镜头无疑是Jack刚登上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一幕。
从对两个角色的特写到俯瞰整艘泰坦尼克号,短短的几十秒,就花掉了200万美元预算。
也难怪制片方福克斯被卡梅隆一度逼得差点破产,不得不拉另一家大厂派拉蒙注资才让制作得以继续。
好在卡梅隆的狂妄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他敢于砸钱,《泰坦尼克号》或许只会票房大卖,却难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②《阿甘正传》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
豆瓣评分:9.4
开场和片尾的羽毛是P的;
阿甘参加橄榄球比赛,在华盛顿发表反战演讲的戏,看似请了很多群演,实际上围观的群众大部分都是P的;
阿甘和肯尼迪、约翰·列侬的“会面”是P的;
打乒乓球的时候,乒乓球是P的;
饰演丹中尉的演员没有砍掉双腿,只是穿着蓝布P掉了;
就连长大后不久被车追,看起来根本不需要特效的戏,也是P的……
《阿甘正传》可谓是电影特效使用的教科书作品。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特效做得足够逼真,而是需要用到特效的地方,都对剧情和主题表达有着重要作用。
当年《真实的谎言》和《变相怪杰》这两部都颇为经典的商业片,在最佳视觉效果的竞争上是不得不输得心服口服。
③《角斗士》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
豆瓣评分:8.5
《角斗士》是《指环王3》之前同时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视觉效果的商业巨制。
不过,和诺兰一样是实拍狂人的雷德利·斯科特,对特效的使用是谨慎而隐秘。
或许宏伟角斗场和当背景的观众,可以猜得出是电脑特效的杰作,和男主角搏斗的老虎,也能想到是要借助绿幕抠图,即便雷德利·斯科特实打实地用了真老虎拍摄。
但要说饰演奴隶贩子的奥列佛·里德,在最后几场戏的戏份是特效抠图,估计很多人就懵了。
并不是因为奥列佛·里德中途罢演,而是他在1999年5月,也就是电影拍摄期间去世。雷德利·斯科特没法临场换人,只能花掉300万美金,用已经拍好的素材,将奥列佛·里德P到了所需场景之中。
而奥列佛·里德还凭借《角斗士》,提名了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
④《绿皮书》
导演:彼得·法雷里
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
豆瓣评分:8.9
现在好莱坞只要是拍有点年代感的戏,基本上都得用到特效。
用特效的好处是节省时间,甚至是节省成本。
像马赫沙拉·阿里弹钢琴的戏,就算他有心想学钢琴,估计花很长时间,也很难达到一位钢琴大师的水准。而CG换脸技术就可以节省了这部分的时间,剧组不必等他学会再开拍。
还有对六十年代美国的大街小巷的还原,两位男主角的车开在路上,其他车辆也得是那个年代的样子。难道真的要道具组像《速度与激情》系列那样搞那么多台车子来吗?
其实大可不必。
现在特效能解决的事,省事,真假难分,说不定还更省钱。
⑤《寄生虫》
导演:奉俊昊
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
豆瓣评分:8.7
在好莱坞进修过的奉俊昊,除了学会了如何让韩国电影征服西方观众,还爱上了使用特效。
《雪国列车》和《玉子》都明显需要特效的帮助,到了《寄生虫》,看上去是小成本的电影,实际上特效镜头多达400个,占全片的大概四分之一。
宋康昊开车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摄影棚,富人家的豪宅只是布景,第二层完全是特效制作,乃至房子里面的家具也不用道具组费心,雪景和雨景都通过后期得到加强……
一部在绿幕和蓝幕环绕下完成拍摄的电影,一样可以成为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文艺片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