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

| 武威文庙大成殿 |

自张掖至武威,一路苍山负雪,戈壁荒漠,无限苍凉。偶见长城遗迹擦身而过,更平添几分边关之悲壮。使人不得不想起岑嘉州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等慷慨激昂的边塞诗。

余与历史讲坛老白及诸友遍览祁连雪山和红石崖熠熠闪烁的北凉佛光,趁着天光微亮便离开张掖,向着北凉都城武威而来。一路上,白总纯正的北京普通话为诸友妙趣横生解读中国石窟寺传播之路,谈笑风生,为旅途增添了知识。

我自祁连山归来,爬山入窟,忽冷忽热,又正巧遇见张掖零下二十几度全城停暖,次日嗓子便哑了。不过还是顶着哑哑的嗓子在车上为诸友分享了自己的一看观点和认识,重点分享了“现场重构”的旅游观、四川石窟的分区以及全国汉代遗存的分片,权当抛砖引玉,贻笑大方。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

| 长城 |

武威,河西四郡之一,汉武帝取名“武功军威”之意。这里曾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蕃卫。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五凉”在此建都。西夏时期,凉州是西夏的西都。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3)

| 武威文庙示意图 |

武威文庙,其规模和现存遗迹堪称西北第一大孔庙。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城区东南部,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平面呈长方形,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誉为“西北学宫之冠"。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4)

| 武威文庙 文昌宫过殿 |

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和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现有遗存建筑可分为东中西三路。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5)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东部有山门、桂籍殿、崇圣祠等建筑,总称文昌宫。中部为文庙的核心部分,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等建筑。西部为儒学院,未对外开放。文庙内还藏有唐至清代石碑三十余通,清至民国匾额数十块。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6)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戏楼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7)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8)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9)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0)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1)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2)

| 武威文庙 文昌宫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3)

| 武威文庙 尊经阁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4)

| 武威文庙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5)

| 武威文庙 大成殿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6)

| 武威文庙 戟门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7)

| 武威文庙 大成殿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8)

| 武威文庙 戟门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19)

| 武威文庙 棂星门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0)

| 武威文庙 棂星门 状元桥 泮池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1)

| 武威文庙 文昌宫戏楼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2)

| 武威文庙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3)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

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中,只有五个单体碑刻列入名录内。有四个都属于石刻及其他分类中,分别是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和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剩下一个大名鼎鼎,本朝肇始之建,列在近代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中,便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能以区区单体之身进入堂堂国一殿堂,足见其价值之珍贵。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也即西夏碑,在武威文庙对过,传言当地政府为了免于其被省博、国家博物馆调拨走,专门建了一间博物馆,名曰:“武威西夏博物馆”。馆内设施老旧,展品泛善可陈,唯西夏碑震古烁今,千古奇绝,在幽暗的灯光下,散发出神秘的光,像极了西夏这个神秘的王朝。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4)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

西夏碑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说服僧众,打开碑亭,谣言散尽,西夏碑方才重见天日。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后挪入新建的博物馆中展陈。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5)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

西夏碑碑首呈半圆形,龟趺,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阳西夏文篆额2行8字,汉译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阴为汉文,额篆“重修□□寺□□塔碑铭”,碑文楷书。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6)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

碑文记述前凉张天锡始建护国寺塔非常灵验,至西夏天祐民安四年(1093)修复因地震而倾斜的塔身之功德。文末列修塔之功德人员姓名。尾题“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张政思书并篆额。此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堪称千古奇绝之碑。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7)

| 佛经印本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8)

| 佛经印本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29)

| 佛经印本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30)

| 西夏博物馆展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31)

| 西夏博物馆展 |

佛国古碑(西北学宫之冠千古奇绝之碑)(32)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

来源:山河旧梦Dream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