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吐哺握发成语故事的起源)

公元前一零四四年,牧野今河南淇县城外,周国和八个诸侯国的军队整齐列队、鼓角齐鸣、军旗猎猎、刀枪闪亮、喊声震天。周国国君纣王在太宰周公旦的陪同下骑马检阅部队,随后周武王登上高台,接过周公旦起草的出征誓词《牧誓》高声朗读。这篇激昂慷慨、振奋军心的檄文,痛斥了商纣王倒行逆施、惨无人道的残暴统治,说明周武王联合各诸侯国起兵讨纣,解民于水火的正义之举,号召军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全场将士听后军心大振,跟随周武王的战车,浩浩荡荡向商朝国都朝歌(今河南汤阴)杀去。周公旦手持大钺,率领所部大军冲锋在前。这时商朝临时拼凑的守军阵前倒戈。周公旦于是带人冲进城内,包围了商纣王所在的鹿台,陷入重围的商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吐哺握发成语故事的起源)(1)

周武王因此得到了各部落和各诸侯国首领的拥戴,建立了周朝。周武王自称为天子,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大国,面对残垣断壁的朝歌城,面对大批的商朝旧官吏和遗族,应怎样管理呢?周武王与周公旦商议了很久,最后决定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成立一个小国,将那些商朝遗族迁入居住。为了监视他们,周武王又派自己的兄弟,人称管叔、蔡叔和霍叔的三人,在他们周围分别建立三个小国以防不测。随后,周武王和周公旦就率兵返回丰京,不久就将国都搬到了镐京(今陕西西安)。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吐哺握发成语故事的起源)(2)

周武王自从父亲周文王去世后,带领周朝发展农业,励精图治,又长期征战扩大疆域,终于积劳成疾,患病卧床。周武王心急如焚。他知道,十个兄弟中四弟周公旦恭俭而知时、勤勉而聪慧,先是中心辅佐父亲文王,自己即位后又甘愿称臣尽心辅佐,是一个治国安民不可缺少的人才。现在自己的儿子只有十三岁,还未成年,哪里应付的了目前复杂的局面,周武王反复考虑为,了周朝的江山社稷,万年永存,决定将王位让周公旦来继承,周公旦却坚决拒绝了。他诚恳地表示,按照周朝的规矩,父亲死后应由嫡长子即位,我不能坏了这个规矩。几十年来,我先是辅佐父亲再是辅佐你,都是为了我们周朝的社稷,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势,请你千万收回成命。周武王再三恳求周公旦绝不接受。这天晚上,周公旦回到家,心情十分沉重,他想到国事纷杂,武王病入膏肓,其子年龄尚小,周朝以后何以为继?于是他当时流行的习俗,写了一张祈祷,祈祷武王疾病痊愈,身体康复。我甘愿长期辅佐武王。如果上天定要武王的命我愿代替武王去死,写完后,他将祈祷书放入用金属丝代束紧的盒子里置于高处,每日跪拜,但是事与愿违,周武王病情恶化,还是辞别了人世。她十三岁的儿子继位就是周成王,百官恐成王年幼,各诸侯国不服,恳请周公摄政,周公旦才勉强答应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安排在原商朝都城当国王。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吐哺握发成语故事的起源)(3)

这些原商朝的奴隶主贵族对打败自己的周朝恨得要死,武庚和他们串通一气,蠢蠢欲动,担负监督武庚职责的管叔、蔡叔、霍叔三人,人在分封国心可在丰镐。他们看到武王去世,周公旦摄政大权在握,心里很不满,他们在外散布谣言说: 周公但不是真心帮成王管理国家大事。他是想谋篡王位,侄子将要死在叔叔的手里,这谣言越传越广,许多人都信以为真。周公旦受到诽谤并未退缩,仍然尽心尽力地为国操劳。他认为要管理好这么大的国家,就要网罗一大批人才,所以他特别重视发现人才,凡是有人来访,他都要亲自接待。有时洗头发的时候有人来访他都要立即停止洗头,握着湿淋淋的头发出来见客,这样洗一次头就要中断三次,正吃饭时,有人来访他都要放下筷子,接待来人,吃一次饭也要中断三次,以后,人们根据周公的行为,总结出一个成语

战国时期成语故事(吐哺握发成语故事的起源)(4)

吐哺握发,说明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许多人看到周公旦这样呕心沥血,替成王办事,也就不再相信谣言了。可是那些贵族和皇室的人却与三监遥相呼应,内外勾结。武庚一看,周朝内部有矛盾,正是反周复国的好时机,他密谋了一番后便去找管叔蔡叔和霍叔,送上厚礼,百般拉拢,提出共同起兵反叛周朝,事成之后共享荣华,这三监真是利令智昏,为了权势居然和自己的敌人勾结在一起,还联络了早就不驯服的淮夷公开打出了造反的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