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1)

煎饼馃子是天津闻名全国的传统风味小吃,过去卖煎饼馃子的都没有字号,推一个玻璃罩子小车,车上贴着“煎饼馃子”之类的字样。这些年慢慢有了品牌字号,多以姓氏人名命名,比如二嫂子、红姐、杨姐、陈秀云等。而第一个以姓氏命名、并打响品牌的煎饼馃子应该就是“赵师傅煎饼馃子”。

赵师傅大名赵洪源,最早是天津地毯五厂的剪毯工。他妻子是返城知青,没工作,80年代末,每天推车上街卖煎饼馃子。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患先天性心脏病,街道又给了他们一个生育指标,没想到二胎生的是一对双胞胎女孩,赵师傅夫妇欣喜的同时又不免感到忧愁,生活负担更重了。孩子没钱吃零食,有时三个孩子买一瓶汽水分着喝,赵师傅看着心里不是滋味。

地毯五厂停产后,赵师傅下岗,这时候他四十几岁,只有小学文化,为了谋生,只好正式操起摊煎饼馃子这一行,他爱人负责买原料和照料孩子,他每天推车出摊儿。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2)

赵师傅经常向上岁数的顾客请教煎饼馃子怎样才算口味纯正,自己也琢磨。他用的面粉是百分之百的绿豆面,买最好的绿豆,先把变色变质的坏豆子择出扔掉,再用水淘洗,用干毛巾反复搓擦、晾干,再磨面,加上盐、五香面调味,摊的煎饼量大均匀。一年四季都用香葱,自己用干辣椒炸的辣油,面酱买回来也要加上调味佐料用锅蒸。这些都使赵师傅的煎饼馃子与众不同,爱吃赵师傅煎饼馃子的人渐渐增多,小车前总有人排队。

赵师傅一开始在新兴路摆摊儿,后来因为那地方卖煎饼馃子的人太多了,顾客分流,挣不到多少钱,他就转移到总医院附近。开始他只是早晨和晚上卖,为了多挣点钱,干脆连夜卖,从晚上九点出摊,一直卖到第二天早上十点。虽然辛苦点儿,但收入明显增加。久而久之,不少夜间值班的公安干警、医生、护士、报社编辑、电台主持人,拉夜车的出租车司机都来他这吃宵夜。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3)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4)

推着小车卖煎饼馃子十分辛苦,夏天多热也得守着火炉子,冬天多冷也得站在寒风中。每次出摊儿一干就是十来个小时,腿都站肿了。三九天站在冰天雪地是嘛滋味?不用说大伙都明白。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只有春节能歇几天,春节一过正月初八人们一上班,赵师傅又开始出摊儿。身体不舒服时他也坚持,一是为了不让老主顾们扑空,二是为自己多挣点儿钱。长时间摊煎饼的重复动作,赵师傅患了肩周炎、颈椎增生,睡觉时必须压着右肩膀,不然疼得睡不着。

2000年,马路边不让摆摊儿了,歇业三个月后,赵师傅找到鞍山西道六里台附近一家饭馆,跟老板谈妥,隔出一个临街的窗口专门卖煎饼馃子,窗口上写着“赵师傅煎饼果子”几个字,品牌算是打出来了。那些开出租车的、上夜班的老主顾发现了新店,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多月后,赵师傅的窗口又排起长队。虽然窗口每月五百元租金,可赵师傅每天能卖上百元,这时候终于能挣点钱了。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5)

经营了一年半,鞍山道扩宽,六里台的小饭馆拆了。一段时间后,赵师傅找亲戚借了八万块钱,在距原饭馆几十米的地方买了个一楼单元房,在临街的窗口继续卖煎饼馃子。每天晚上九点营业,到夜里三点半左右,一直有人排队,大多数人三套五套地买,有很多从北京来的,一买就买十几套。两三年后,赵师傅还清了借款。

生意越做越好,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原来他家住两间平房,拆迁时拿了十几万元拆迁费,他又添了点儿钱,买了一套两居室二手房,他花了三万多块钱给儿子做了心脏修补手术,儿子成了赵师傅的好帮手……那时候几乎没有互联网,更没有自媒体,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假日100天等媒体纷纷报道赵师傅的煎饼馃子,赵师傅煎饼馃子一度成为天津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也带动了煎饼馃子品牌化的发展。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今时过境迁,赵师傅家在鞍山道的窗口换上了“红姐煎饼”的招牌,周围还有另外几家煎饼馃子的窗口,这个路口几乎成了煎饼馃子之路。据说赵师傅和儿子前些年相继去世,双胞胎女儿干了一阵也就不干了,房子租了出去。老出租车司机们还都记得赵师傅煎饼馃子,当年那个几乎唯一在彻夜营业的煎饼馃子窗口,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文:何玉新)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6)

天津煎饼馃子(天津首家煎饼馃子品牌)(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