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多吃的几种野菜(野菜食用有禁忌)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万物复苏,各种野菜也悄然生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推崇,野菜也就变成了城市居民餐食中的“香饽饽”,成为一种时尚。
很多野菜经过简单的烹饪处理,就可以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给我们的日常饮食带来新鲜的元素。野菜在丰富我们餐桌菜肴品类的同时,有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妙礼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药食同源的野菜及食用方法。
蒲公英
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食用。中医认为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作用,是治疗乳痈、淋证等疾病的常用中药。《随息居饮食谱》言其“嫩可为蔬,老则为药”。蒲公英分布广泛,遍布山间地头,一般采摘鲜嫩的幼草,清洗干净即可食用。蒲公英口感清脆略苦,可凉拌或者清炒。
提示:
蒲公英性寒,一般人群可少量食用,胃寒及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
荠菜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全草可食用。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温,具有和脾、养胃、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食用历史极其悠久,《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可见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了荠菜的食用价值。荠菜口感软糯清香,可清蒸、凉拌,或者作为馅料包饺子、包子等。
提示:
荠菜性质温和,口感极佳,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香椿芽
为楝科落叶乔木香椿的嫩芽,中国食用香椿芽的历史悠久,在很多地方是春天的一道必备时令菜品。香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中医认为其味甘辛、性温,具有祛风、解毒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入馔甚香”,大文豪苏轼盛赞曰:“椿木实而叶香可啖”。香椿芽色泽鲜嫩,口感甘脆清香,可用于制作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油炸香椿等。
提示:
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香椿,但香椿芽为辛香发物,不宜食用太多。《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
艾草
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艾、艾蒿,是田间地头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分布广泛。艾草味苦辛、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等作用。艾草不仅可以入药煎服,还是针灸临床的必备之品。艾的嫩草是一种民间常见的野菜,自古即有食用。艾草作为野菜可以变身出各种各样的美食,如艾叶茶、艾酒、艾叶汤等,或者把艾叶和其他食材放在一起加工,做成艾叶粥、艾叶饭、艾糕、艾糍、艾肉丸等。艾草口感绵软清香,用艾为食,一方面取其独有的特殊香味,使食物的口味变得清香怡人,另一方面还能取其药理作用,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提示:
一般来说,少量食用艾草是安全的,但不宜食用过多或者长期食用。从中医角度讲,艾草辛温,多食会生热动风,因此一般人群应少食,素体热盛,即平时宜上火的人应当少食或者不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草中含有一种叫侧柏酮的物质,经肠吸收后,由门静脉而达肝脏,引起肝细胞的代谢障碍,具有肝毒性,多食容易对肝脏造成毒害,出现黄疸型肝炎。
槐花
为豆科落叶乔木槐的花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医认为槐花味苦、性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火的作用,可用于血热出血证或者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等。槐花一般在其花蕾即将开放时采摘。槐花口感香甜略有苦味,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可与面糊搅拌均匀后蒸熟食用,也可以作为馅料包饺子、包子。
提示:
槐花性微寒,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吃野菜遵循四个原则
野菜品种繁多,食用得当,则有益身体健康;如果食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所以食用野菜也须谨慎,一般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不随处采摘野菜。
很多人会选择去野外采摘野菜,但一定要注意采摘的地点,最好在农田中采摘。不要去公园、路边或者不明土壤特性的旷野中去采摘野菜,因为这些地方的野菜有可能会被农药或者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
2.不熟悉的野菜不采。
很多野菜外观性状相似,但功效可能差异很大,有一些还有毒性,因此,如果对野菜不是很熟悉,不要贸然采摘并食用,一定要找长辈或者熟悉野菜的朋友确认采摘的野菜是否可食用。
3.不要食用太多。
我们的食物经过了数千年的筛选,最佳的基本上都是我们常吃的。不常吃的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野菜苦寒之性较大,易损伤脾胃。
4.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由于野菜生长环境不易把握,在食用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可以将野菜在清水或者淡盐水中浸泡,时间不少于1小时。
文: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刘乃刚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7P6FQWE】获取授权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TG06TZI】获取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