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

(通讯员:李静怡 黄睿飞 阳聪聪 吴攀 贺艳)最近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兴词汇,其中“社牛”、“社杂”、“社恐”在生活中被频繁提及。大部分同学仅听说过这些词汇,但不清楚它们的内涵。接下来小青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三个词汇的具体含义,一起探索它们所代表群体内心深处的声音。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1)

(图源:青媒记者团官Q)

揭开网络流行词的神秘面纱

·胆小害羞的“社恐”

社恐: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以社交场合中以恐惧和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神经症。而在大部分当代青年的生活中,社恐的意思发生了变化:它尚未严重到疾病的程度,更多指的是当代青年对社交的恐惧或逃避。

据调查,有37%的同学在团队中总是充当小透明的角色,隐身于人群之中。还有近一半的同学闲暇时间喜欢独自去自习室或在宿舍享受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也不乏成为当代大学生社恐占比越来越大的一大原因。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2)

(图源:邹婷)

·活泼热情的“社牛”

社牛:即社交牛逼症,指的是与“社恐”所相反的一种社交态度。社牛群体往往都乐于社交,他们大都外向、不怕生且自来熟,能够迅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拥有极强的社交能力。

据调查,有30%的同学喜欢和朋友结伴出去游玩,也喜欢用多元化的社交方式结交好友。还有47%的同学在团队中是快乐的气氛组或者果断的领导者。小青发现喜欢与人结交朋友的同学往往会让大家感到开心。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3)

·集社恐社牛于一身的“社杂”

社杂:即社交牛杂症。顾名思义,社杂是社恐与社牛这两种较为极端社交态度的中间状态。有这种社交症的同学往往会因所处环境而改变社交状态,他们在两种社交态度中灵活切换。

据调查,65%的同学喜欢独处和与人相伴的兼容模式,58%的同学表示线上线下的社交模式存在差异,68%的同学表示在生人与熟人面前所呈现的社交态度不一致......可见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社交模式都是因情而变的。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4)

(图源:徐嘉欣)

悄悄告诉你,网络新词背后的秘密

·性格各异的社交症们的共同之处

虽然社交症们性格各异,看似没有关系,但其实他们有着共通之处。通过调查,小青发现约80%的同学属于朋友社交类型,倾向于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渴望真心相待的亲密关系。剩余的同学也十分认可这种社交态度与目的。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社交类型,大家的社交目的大都单纯真诚:为了结交到心灵相通的朋友。同时小青发现,无论哪种社交类型,他们都认可社交的重要性,哪怕是害怕社交的同学们,也认为适当的社交可以帮助他们成长。

·各种社交类型背后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意愿与态度会出现差异呢?据调查发现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包含原生家庭、学校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其中,原生家庭对大家的影响最大。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条大致规律,家庭氛围轻松愉快的孩子大多活泼外向;家庭氛围紧张的孩子则大多沉默内向。其中,一位在社交中不怎么擅长表达自己的同学告诉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他总是害怕说错话。因为在家时,稍微说错一点就会被父母训斥。由此可见,原生家庭与当代大学生社交性格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5)

(图源:黄钰琴)

·社交症们的难题

在调查过程中,小青发现每种社交类型都有着属于他们的社交难题,甚至在同一种社交状态中,她们所面对的难题也不一样。比如接受采访的两位对社交恐惧症的同学:一位认为社牛可以更好的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样也方便咨询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她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外向,这样有益于平日的生活和学习。另一位则喜欢独处,认为社恐并不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什么影响,反而使她远离了社交中出现的一些麻烦。但是,她并不喜欢大家对于独处是被迫远离社交的刻板印象,她希望大家以死板的标签来定义一个群体。确实各种社交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对于大部分因所处环境而改变社交状态的同学来说,他们更期盼拥有极强的社交能力。但由于自身原因,比如表达能力欠缺、面对过多陌生人会怯场等因素,而无法在社交中大方自然地交谈。他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交能力,结交更多的知心好友。

对于有极强社交能力的同学而言,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有时候会因为他们平时表现的大大咧咧,在相处时就忽视他们的感受,有不礼貌的行为出现。小青在这里提醒大家,在与他人交流中一定要注意社交礼貌,掌握分寸~

摆脱社恐的金句(网络新词知多少)(6)

(图源:黄睿飞)

巴啦啦能量,变身为理想中的社交症吧!

·社交症们使用魔法的秘诀

对于那些想提高社交能力的同学,小青告诉你们一个社交秘诀:保持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勇气踏出舒适圈,与更多的人相逢、相识、相知。

对于那些享受个人空间,却被迫社交的同学们,小青坚定地告诉你:没关系,这样并不另类。在我们的社交需求满足后,没有必要随大流去追寻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要坚持做自己。

无论是社恐、社牛还是社杂,小青表示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社交方式,不要被刻板标签所束缚。大家都可以在社交过程中放松下来,真正享受社交带来的愉悦。最后,祝福每一位同学可以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责编:姜淑彦 谭舒月

指导老师:章思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