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

当文人的笔,用来写中秋月色时,便成就了一首首绝美的句子。一般来说,中秋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怎样呢?应该是苏轼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王建的伤感秋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孟浩然的光彩夜空,“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但当中秋词到了词中之龙辛弃疾手上,则似乎变了模样。

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1)

辛弃疾平生极好写中秋词,笔下曾有过数首经典,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太常引》。845年前的中秋之夜,辛弃疾一气之下写下这首别具一格的中秋词,开篇就够惊艳,有浪漫有委屈更有气魄,在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的辛弃疾。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2)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34岁,题目中的吕叔潜是其好友当时辛弃疾主张抗金,连献计策,却无人理会,让他愤懑不已。所以在当年的中秋夜,他一气之下写下此词,全词既有中秋的浪漫又有不凡的气魄。

词的上片以“一轮秋影转金波”的景色描写下笔,开篇就已经够惊艳了。一轮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刚刚磨好的铜镜飞向上天空。词人用一个“转”字描写月之灵动,用“秋影”来指代秋月,又用“飞镜”来比喻月之明亮,字字都写月,却不出现一个“月”字,可谓十分高明了。

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3)

第二句“把酒问姮娥”之语,与李白、苏轼把酒问青天异曲同工,只是别人问的都是今夕何夕之类,但辛弃疾问的是:“是不是有人欺负我,不然我怎么增了这么多白发?”估计嫦娥仙子听到这话,也不知道作何回答了。看似嬉笑的话中,抒写的不过是一个“愁”字,因为怀才不同才会愁白了头,而欺负他的是朝中的小人们。

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4)

词的下片,不服输的辛弃疾怎会甘愿被人欺,于是便有了“乘风好去”的豪言。他要乘风而上,以至万里长空,俯瞰大好河山。光是看还不行,他还要找到月中桂树,砍下桂树的杂枝,让月色洒满人间。词人将小人比作桂树的杂枝,而自己飞上长空正是为了去除它,这是辛弃疾的不服输和气势。

辛弃疾描写中秋(一首最别具一格的中秋词)(5)

作为一首非典型中秋词,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望月到问月,再到奔月,写得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既有着“秋影转金波”的浪漫,又有着被人欺的委屈之语,这与下片中奔月砍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于逆境却不肯认输的词人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