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

【“齐”字探源】

“齐”属于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模拟三棵麦穗并排放置的形状,因此本义是“平整”。也有的字形将三棵麦穗错落排列,似乎有违“齐”的本义,但是奠定了后来“齐”的雏形。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1)

手写甲骨文“齐”字

“齐”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类似,只是在笔画上更加规范。还出现了一类异体字,用三片树叶代替麦穗,但是字义基本一致。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2)

手写金文“齐”字

金文之后,“齐”的字形发生较大变化。一是三棵麦穗固定为上下错落的形状;二是在三棵麦穗之下添加两条横线。对于后者,有的学者认为是象征土地,强化麦穗的象形属性;有的学者认为是单纯的横线符号,强化平直的字义。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3)

手写金文后期“齐”字

“齐”在秦小篆中基本保留前一时期的字形,所以与今天还有一定差别。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4)

手写小篆“齐”字

在汉隶书中,“齐”的三个麦穗顶部分别夸张为横、撇和捺,最终确定了繁体字“齊”的字形,并一直沿用至建国后,“齊”被俗体字“齐”取代,后者成为标准汉字。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5)

手写隶书“齐”字

【“齐”字新解】

早在殷商时期,今天的临淄一带便称为“齐”。在春秋战国时期,姜尚的封地齐国沿用此名,覆盖今天的山东半岛诸地市。自此,“齐”逐渐成为山东的代名词之一。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史料可以佐证“齐”这一地名、国名的来源,但是根据上述“齐”的字源考证,我斗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根据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的相关论述——“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山东这样一片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农业生产是形成了农业思维的。在我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即农业生产依靠天时和地利,前者往来流转、依律循环,后者安定稳固、恒常如初。在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山东人容易产生农业思维,向往一种和谐的人格和社会。

与之类似,“齐”字最初也是由农业生产中麦穗的齐茬生长,引申出“平整”的本义。所以我认为,这就是“齐”字的内涵,也是山东地区最初称为“齐”的原因。

而到后来,孔子所谓“中庸”之道也暗合了“齐”字的内涵。“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学者和齐鲁儿女追求的大同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既有人格的中正调和,又有社会整体的和谐,更有所谓“天下”的统一。

山东为什么叫齐鲁啊(用语言学的方法解释)(6)

手写楷书“齐”字

进而,完全可以用“齐”字来理解山东:

山东之“齐”,是规划全行业各门类齐头并进。农业方面,山东耕地率全国最高,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工业方面,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总产值和增加值高居全国前三;服务业方面,占GDP比重连续多年提高,经济结构逐渐合理。

山东之“齐”,是协调全省各地市齐头并进。省会城市济南和计划单列市青岛作为山东的两个特大城市,以“双中心”格局带动山东东西部协同发展。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地区借助对外优势,占全省GDP的近一半;以济南为主的鲁西地区也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红利中不断发展。

山东之“齐”,是带动全国各省市齐头并进。山东作为东部大省、北方第一强省,多年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建设。包括新疆的麦盖提县、疏勒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重庆的武隆区、石柱县等14个区县,西藏的日喀则市和青海的海北藏族自治州。

这就是山东,这就是“齐”的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