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

导语:乾隆盛世是人们最熟悉的名词之一,它是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然而,这个乾隆盛世却亦真亦幻,从各种影视剧和资料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乾隆盛世的各种争议。比如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大肆修建圆明园、颐和园等园林建筑。那么,真正的乾隆盛世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1768年开始的那起“叫魂案”说起。

一、“叫魂案”起始

“叫魂”是古代的一种封建迷信巫术。在古代,如果有人受惊了,就会请阴阳先生、术士来“叫魂”,这样,就可以把所谓的鬼魂“叫走”,让受惊的人恢复正常。同时,迷信这种巫术的人还会用叫魂来害人,传说,这种巫术利用人的发辫、衣物、名字等就可以“叫走”一个人的魂魄实施诅咒。本文所说的“叫魂案”就是起源于“叫魂”这个传说。

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1)

根据孔飞力的《叫魂》一书记载,公元1768年(乾隆33年),浙江省德清县东边的一座桥梁倒塌,为了新修建的桥梁能够持久耐用,德清县请来了多个石匠施工队竞标,最终,仁和县的石匠吴东明竞标成功,并开始了修建工作。与此同时,在德清县东边的两座寺庙——观音殿和慈相寺也得到了这个消息。由于观音殿的香火旺盛,慈相寺为了争抢香火,就利用海宁施工队竞标失败这件事造谣,说海宁县的施工队竞标失败后非常气愤,所以在去观音殿的那条路上施了法,所有走那条路的人都要遭殃。不知怎么的,这个事儿传来传去变了味道,变成了吴东明修桥需要人的灵魂加固。当地民夫沈士良听说以后,专程来找这位吴石匠,并将写有自己侄子名字的纸片交给了他,希望石匠能把这张纸片贴在木桩上,究其原因,是这位沈士良和侄子有仇,希望以这种方式进行报复,害了侄子的性命。

然而,吴石匠并没有照做,而是直接把沈士良告到了官府,官府立刻将其缉拿归案廷杖了一顿。人是处理了,可这种害人手法却像瘟疫一样,迅速从江南地区传遍了大半个大清朝。许多人开始偷偷剪掉别人的辫子、衣服,甚至是指甲来“叫魂”害人,一时间,“叫魂害人”在大清民间广为流传,有乞丐、僧人被怀疑是叫魂者被殴打致死,也有妖僧以精通叫魂之术为名四处“做生意”,亦有人用这个谣言制造更大规模的恐慌。

在《清朝的剪辫与叫魂恐慌》一文中,作者详细的描述了多个与“叫魂”有关的案例。文中记载,一个乞丐被陌生男子搭讪,陌生男子向其承诺,其每剪掉一个人的辫子,他便给乞丐500文钱。乞丐自然非常愿意,多次偷偷剪掉别人的辫子换取钱财。而在杭州,一些僧人因聊天时询问了别人的姓名,便被当做了“叫魂”的妖僧,甚至被活活打死。

可以说,因“叫魂”造成的恐慌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在封建时代,由于底层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迷信妖魔鬼怪是再常见不过了,我们可以从各个朝代都找到有关于鬼神乱力的传说,底层民众因为听信了关于鬼神的谣言而做的荒唐事也不少,甚至是打死人的事情也并不少见。可为什么偏偏是这次闹出了大事呢?

除了和我们刚刚说的“魂儿”有关,这件事情闹大了,还和“叫魂”的措施之一——剪发有关。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时候男性必须剃掉大部分头发(晚清时期是前额),然后把剩余的头发梳成一个大辫子,以表示顺从。这个辫子是万万不能剪的,因为剪辫在清朝时是不满清朝统治,反清的象征,普通百姓要是丢了辫子,可能会全家遭殃。根据《叫魂》一书及其他史料、野史记载,反清者会雇佣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偷偷剪掉别人的辫子,将事情闹大。所以,“叫魂”传播的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也和剪辫有关。底层百姓害怕,也不只是害怕魂丢了,更怕是因为掉了发辫被当成叛党,脑袋也掉了。

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2)

清朝不同时期百姓发型会有变化,但都会梳成一个辫子。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地方官员是如何做的呢?

二、地方长官的处理与皇帝的介入

“叫魂案”的处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乾隆皇帝知道前和乾隆皇帝知道后。

我们先说乾隆皇帝知道前。

按照大清朝的律法,如果地方出现了死刑案件,需要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由皇帝亲自审核。而“叫魂”这种所谓的妖术,已经激起了民众的大规模恐慌,甚至出现了上文所说的殴打致死现象,理应报告给朝廷。但是,像是有默契一样,地方官员都选择不上报,息事宁人。究其原因,一方面,古人虽然比较相信鬼神一套,但官员们饱读诗书,大多数人对“叫魂”这种小儿科的事情还是不屑一顾的,所以,他们根本不觉得这是需要上报的事情。而另一方面,这个案子皇帝一旦插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化,处理案件也会包含皇帝个人的情绪化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叫魂案”的发源地江南一带正是明朝的遗老遗少们聚集的地方,也是反叛发生最多的地方。这次的“叫魂”案件再加上剪辫盛行,皇帝不可能不多想。伴君如伴虎对地方官员同样有效,皇帝知道后,他们一个处理不当,自己的乌纱帽可能就保不住了。而且,对于剪辫这件事儿,地方官员也清楚,他们压根和反清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将这件事报给皇帝让事情变得复杂化,不如不报。之后,他们开始肃清谣言,安抚百姓,打击那些利用“叫魂”作恶的恶棍叛党。但是,这个时候的地方官员就是按照打击谣言来处理,跟打击叛乱一点关系都没有。

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3)

不过,隐瞒不报不代表乾隆皇帝不知道,每一个皇帝都会在各地方安插自己的眼线,乾隆皇帝也一样。果不其然,当眼线将“叫魂”告诉乾隆皇帝之后,乾隆皇帝的关注点根本不在“叫魂”这种妖术上,而是在剪辫上。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一些反清的人正在用剪辫这种方式煽动底层百姓,这是反叛集结的一种新模式。所以,他下令全国各地严查“叫魂”妖党。而各地的官员眼见着已经瞒不过乾隆皇帝了,便开始争相向皇帝汇报。最先上报的是山东巡抚富尼汉,他得知消息后,立刻在整个山东范围内开展“叫魂妖党”抓捕工作,而乾隆皇帝也夸奖了富尼汉,要求各地的地方官都向富尼汉看齐,于是,大半个大清朝都动了起来,各种清缴工作迅速展开,这时候,地方官员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直接按照打击妖党、谋逆的模式开展工作,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抓捕更多的妖党,地方官员开始刑讯逼供,特别是刚刚说到的富尼汉,他审出来的重犯几乎都是被刑讯逼供的冤枉人。

为了能够更详实的了解“叫魂案”,乾隆皇帝甚至直接下令将那些妖党罪首带到京城或避暑山庄(“叫魂案”发生的一段时间,乾隆皇帝是在避暑山庄的),由军机大臣们直接审理。

可尴尬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审理的逐渐深入,乾隆皇帝发现,除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外,“叫魂案”大体上和反叛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叫魂案”就是一桩冤假错案。

到此,整个“叫魂案”才得以终结,但此时这起案件已经波及了上百万之众,含冤下狱、被处死者不计其数。

虽然叫停了“叫魂案”,但为了表示自己没错,乾隆皇帝在下诏时说,“叫魂案”之所以没有找到妖首,是因为各地的地方官员玩忽职守,所以,在“叫魂案”波及的地方,共有六名督抚被查办,包括刚刚说过的富尼汉,但值得玩味的是,富尼汉受到的处罚是最轻的。

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4)

在“叫魂案”中,因不堪忍受刑罚而招供的人不计其数。

三、为什么说“叫魂案”揭示了乾隆盛世的脆弱?

“叫魂案”随着乾隆皇帝的一声令下而终结,但这其中确有太多令人深思的地方,而整个“叫魂案”的开始、发展过程,也显现出了清王朝盛世究竟有多脆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方面,是盛世之下,大规模的流民数量。在乾隆时代,清王朝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了3亿多,但是由于乾隆皇帝不断修建园林以及多次发动战争,让清朝的底层人民一直处于重税赋之下。另一方面,议罪银制度(官员可以用银子抵罪)也让官员犯罪无所顾及,进一步压榨底层百姓,许多居无定所的农民也就变成了流民,在乾隆王朝的中后期,大清至少有几十万的流民。回到本文说到的“叫魂案”,“叫魂案”之所以闹的如此严重,一部分原因就是流民涌入,这些流民会流向哪里呢?当然是有钱赚有地种,或者富庶的地方。江南水乡是富庶之地,自然是流民的重要流入地之一。而且,许多乞讨者和流民都会以说僧人的身份出现,因为僧人如果得到官府的认可,拥有度牒,就能享受寺庙资源,退一步讲,哪怕是没有被官府任何,僧人的身份也更容易得到施舍。当“叫魂案”与这些流浪的僧人联系到一起,很容易就被普通百姓当成妖僧,也就造成了很多命案,而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流民迁移也让“叫魂”传播的速度更快。“叫魂”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大半个中国,流民是重要的传播力量。

乾隆盛世的10个表现(从1768年的叫魂案)(5)

对请朝廷而言,流民是非常让人头痛的。

第二个方面,是满清八旗子弟征服了华夏大地,却一直没有缓解满汉矛盾。“叫魂案”虽然引起了清底层人民的不满,事态却没有进一步恶化,民众处于恐慌之中,却不是处于暴动。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就是因为他想到了谋反。在满清八旗后,明朝遗老遗少以及汉民族的反抗是没有停止过的。在反抗运动失败后,明朝的遗老遗少都会以道士、和尚的身份作为掩护。这就导致了乾隆皇帝对涉及到僧侣的案件特别疑神疑鬼。当“叫魂案”中出现了大量僧侣时,乾隆皇帝的疑心病自然就又起了。实际上,“叫魂案”在某种程度上和清朝的文字狱非常类似。都源于满清统治者和底层民众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当民间出现一丁点风吹草动,清朝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就会迅速联想到谋反。满汉矛盾再加上乾隆王朝中后期的皇室的奢靡、官员的腐化,也就加速了民众对满清朝廷不满的爆发。在“叫魂案”发生几十年后的嘉庆元年,最大规模的反清起义——白莲教起义爆发,满清为了镇压这次起义,足足耗费了白银2亿两。

第三个方面,地方官员的懒政和皇帝与地方官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

“叫魂案”的查处,我们可以用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个是敷衍,一个是充数。

应该说,属地发生事情尽量不让皇帝知道,是地方官员保护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可是,如果仅仅是不让皇帝知道却没有处理好,那么还是会出大问题。“叫魂案”中,地方官员没有处理好流民,导致谣言的加速传播;没有处理好剪辫,导致乾隆皇帝得到了错误的信号,让这起案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当乾隆皇帝重视起来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滥用重刑、冤枉好人,最终导致了重刑之下许多人编造谎言招供,让事态更加严重。我们回过来看一下“叫魂案”发生的整个过程:

“叫魂案”初起——流民传播,别有用心人利用造成大规模传播——地方官员息事宁人失败,乾隆皇帝得知——地方官员无奈上报——争相讨好皇帝,为邀功滥抓滥杀——被抓者为避免重刑,做出假口供,事态进一步扩大,波及更多人——军机处审理,冤案洗清,真相大白。

在“叫魂案”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乾隆皇帝的地方官员整体上几乎没有一次是本着事情完全解决来做的,这证明整个清朝的官吏体系已经腐朽至极了。他们只想着自己的官位,能敷衍时则敷衍,当不能敷衍时,能邀功时则尽力邀功。在军机处审理前的任何一个环节,这起“叫魂案”都是有可能提前终结的,但就是由于地方官员的敷衍和充数,这起案件规模才会如此之大。

另一方面,当“叫魂案”的各种奏折送到乾隆面前时,这起案件已经算是漏洞百出了,可即便如此,乾隆皇帝依旧下令查办,并让军机处亲自来查。这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地方官员的不信任。当他发现地方官员不可信时,“叫魂案”本质上已经成为了乾隆皇帝对地方权力的清算,可以说,“叫魂案”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乾隆皇帝对官员不满的出气筒。

但是,不管是地方官员和乾隆皇帝,在处理“叫魂案”的过程中都没有顾及过百姓的感受,这就导致了乾隆皇帝想要制止暴乱与反叛,却进一步浇灌了百姓反叛的萌芽。

总结:“叫魂案”本应是个小案,但由于地方官员的不作为却变成了一场大案。这场大案最终将乾隆王朝的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民,地方官员的整理不作为,一直未能解决的满汉矛盾……这些问题让乾隆盛世看起来就像细树枝上的一颗大柿子,挂在树梢看着好看,但只要有外力稍稍一折,这颗大柿子就会掉到地上,摔个稀烂。

参考文献:

“盛世危言”——《叫魂读解》,作者:刘昶;

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后感,作者:姚宝娟;

从《叫魂》透视乾隆盛世下社会乱象及谣言传播,作者:张慧;

1768:“叫魂案”背后的乾隆盛世,作者:葛静波;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者:孔飞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