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四大美女出演的电影(1985年珠影厂男人们和女人们)
文:宿夜花
1985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男人们和女人们》由于石斌导演,刘树纲编剧,张玲、廖京生、万琼、普超英等联袂主演。在此前,导演于石斌执导了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喜鹊岭茶歌》与反映农村新面貌的故事片《金不换》,而本部片讲述的则是现代化大都市中的婚姻生活困境,仍旧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生活气息。
01
电影《男人们与女人们》描述的是80年代中期的城市生活群像,选取了“婚姻生活”这一角度来探寻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情感生活中男女双方关系的微妙变化。
从主题内容上看,80年代初期的城市生活影片例如《夕照街》、《车水马龙》等,更多的是带有一定反思性质的、将主视角放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适应变化的人,它们呈现出的是对过往生活方式的追忆。而本片与同期珠影厂的《公寓》一样,完完全全以城市作为绝对的第一视角,体现的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迷惘。
电影并没有像一般的80代都市题材影片一样、采取电子乐来营造出一副光怪陆离的现代丛林氛围,而是采取了零度配乐的方式,用城市生活中自然的背景音作为影片的“音乐”。这些声音来自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机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这便使得影片有种更为客观的纪录式视角。
02
电影采取了80年代颇为流行的散文化叙事手段,即是摒弃了传统的侧重单一故事线与人物的叙述方式。电影在叙述多重故事、多组人物时,他们彼此之间轻重不一,却互有交叉重叠,各组人物和故事构成了影片的故事体。
回到电影的主题上来,影片的核心人物是以罗南(廖京生饰)、盼秋(万琼饰)、路野萍(张玲饰)三人,他们之间呈现出的是婚姻、爱情交织的复杂关系。而影片之中,罗南在法院工作,大学生路野萍又进行着婚姻家庭情况调查,他们的旁观视角下引出的则是更多芸芸众生的婚恋困境。
他们接触到的婚恋对象,来自不同年龄、不同生活背景。有迷恋“自由主义”、追赶城市潮流的青年;有在特定时期因为自身利益选择背离又重新为了个人利益选择重归于好的中年人;有为了蝇头小利便吵闹得不可开交的老年夫妇;更有只顾自己享乐、不顾赡养老人的道德沦丧者。
而在这所有的案例中,大抵上体现出的是两类情况,一类是在一个讯息丰富、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城市中,“享乐主义”对传统婚恋价值观的冲击;另一类情况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视角内,人们在婚姻中所做出的利己主义选择。而影片所攫取的几个典型案例无一不是生活写照,这其中所体现的皆是婚姻、爱情话题之下的人性百态。
电影在冷静之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包容,李小典(普超英饰)最终也选择了谅解失责的亲生父母,这体现了影片的人文关怀,即是试图去理解每个角色各自处境下难以调和的困境。
03
本片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盼秋这一人物的塑造,为此万琼也成了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候选人。从某种程度上讲,盼秋所面临的困境就像《人生》中的刘巧珍以及更多的农村青年,她们无法融入城市,内心充满对知识渴望感到无所适从。
电影中的盼秋一角,为此类角色树立了另一种典型。她既不是一味地反抗,也不是占据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优势并以此守卫自我,而是有一种唯物主义视角去审视自身的婚姻困境。她深知自己知识视野上的局限带来的精神世界贫乏必将无法达成精神上的共鸣,因此她拒绝成为他人的羁绊。
尽管如此,观众仍能看到角色所做出的反抗,作为一名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村女性,盼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通过法院取得彼此的自由独立。她立志于独立将孩子抚养大,并为其提供最好的教育,这更体现出她思想上的深刻性,她不仅仅是一个善良厚重的传统女性,她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困境不是由具体的个人造成,而是在于精神世界的贫乏,因此她离开了罗南,独自承担抚养教育的责任。她的眼界与思想境界着实是令人敬佩的。
© 本文版权归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