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拾画笔(以滴笔为工具用水泥筑梦)
解放碑、人民大礼堂,磁器口……从耳熟能详的重庆地标,到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千件造型精致,微缩比例标准的滴塑作品,皆脱胎于耄耋老人之手。受燕子衔泥的启发,他以滴笔为工具,用手中的自制水泥,一点一点浇筑出自己的“滴塑王国”,也滴出了一个与家人的梦想家园。
滴塑作品 龚滩古镇
滴塑作品 重庆人民大礼堂
滴塑作品 云中古楼
于士华制作滴塑
2009年7月,“于氏滴塑”被列为大渡口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年后,老人留下遗愿去世:“申遗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想捐献作品回报社会。”
近日,于家人成功将作品捐献给三峡博物馆、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这个愿望,在今年清明终于实现。
憾
滴出的独创技艺 最大遗憾没传人
4月7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于家,原先摆放滴塑作品的三层展架早已不见踪影,但父亲于士华曾站在展架旁,神采飞扬的解说声,却尤在于亚利耳旁。“先构思,再画图,平面图要在立体图之后。” 68岁的于亚利是长女,自于士华2017年病逝后,她自言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于氏滴塑没有传人。“我们三兄妹没时间学,父亲多次想找人继承手艺,挑的学生要么年龄太小得上学,要么半途而废。”
于士华制作滴塑
于士华和夫人绪海珍一起制作解放碑
绪海珍和女儿于亚利翻看于氏滴塑纪念册
“年轻人觉得苦。”
苦是自然。滴塑由一滴一滴的水泥塑造成型,一滴就有一滴的难。“天气太热了不行,水泥干得快;太冷了就干得慢,得等。”于亚利说,光是耐心就筑起了门槛。门槛过了,才有从底座开始的第一步。
底座会因作品不同而改变质地,常用的就是花岗石、陶瓷甚至木料。接着要把透水砖放于底座之上,再盖上一层吸水布吸水.....于亚利笑称自己“纸上谈兵”,但这也并不妨碍她把制作流程讲得头头是道。“像门、窗这种预制件需要提前做成统一大小,滴塑是一边滴,一边安门窗,如果大小不一,会影响整体的尺寸美观。”
“亚利啊,你实在不学就算了,但别人问你流程,你要讲得出来哟。”想起一旦有人前来参观,父亲常因热情讲解得面红耳赤,心疼不已的女儿便把父亲这句话暗暗地记在了心里。
打夯、测平、 码磉、上梁、飞瓦……一系列流程之后便用锤扁的铜丝做柱,水泥做瓦,人字纸板定型。天坛巍然屹立,天安门庄严肃穆,江南小镇古朴优雅,北国民居雪积屋梁……25年中,千件滴塑题材广泛,中西古今皆有之。中式庭院、欧式城堡,雕梁画栋、高墙圆顶间的每一处细节皆倾注心血。城堡的吊桥可以收拉,民居的大门可关合,甚至别墅中的游泳池也能倒水不漏……
于士华送给夫人绪海珍60岁的生日礼物
于士华生前收集的废品材料
预制件窗户分好几种
悲
作品烂熟于心 细节勾起思念
90岁的续海珍静静地坐在一旁,不时插言补充。“他没学过建筑,连制图和设计都是做滴塑后学的。” 续海珍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她其实最佩服老伴“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你猜这个城堡的栏杆、民居的外墙是什么材料?”话音未落,她自问自答:“外墙是冰糕棍,栏杆是一次性筷子。”猜不到的还有口服液瓶盖,纽扣,坏表带,经于士华的一番精心设计,不经意间就能变成滴塑上必不可少的物件。
废弃物品转眼可成亭台楼阁,哪怕再不起眼的生活物品,只要灵感触发,都能使用得恰到好处。“像作品天坛中的阶梯,就是易拉罐壳做的……”于亚利的介绍话音未落,反驳声响起。“你记错了!那个是黑水泥凝的。”似乎为了印证自己所说,续海珍快速地翻动着画册。不到10秒,核实工作便有了进展。“你看35页,巴渝民居的蓝色阶梯才是易拉罐壳!”
其实,对续海珍来说,老伴的每一件作品都深深地刻凿在了心里。若要表现在外,便是关于滴塑作品的细枝末节,她都如数家珍。“(作品)红岩村,红岩两个字是从‘红岩牌’墨水上抠下来的标签,布达拉宫的窗户是取材于檀香扇的扇骨,磁器口的屋檐原先是白水泥,别人提意见说黑色会更好,他回来就立马换成了黑色……”
絮絮叨叨的话如同日日夜夜的念,看见母亲的眼角隐有湿意,于亚利赶紧转移话题,“妈妈,你还记不记得老爷子送了多少作品出去?”“怎么不记得?他当年眉飞色舞地跟我讲,因为收到滴塑赠礼的人遍布全国,作品也跟着走向大江南北了!”
巴渝民居为收官之作
“筑梦乐园”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所取,于士华作为门球爱好者,为自己做了一个“门球场地”。
续海珍示意作品龚滩古镇中很多细节惟妙惟肖
哀
离世,和滴塑分不开
于士华有个癖好,他爱送人“房子”。亲人过生日,外孙女乔迁,哪怕是邻居结石手术出院,他都用亲手制作的滴塑,表达着自己的祝福。“他倔得很,作品不卖!有人出了一万块想买磁器口作品,他都断然拒绝了。”
匠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对于士华而言,工作室是他的滴塑王国,方寸天地却饱藏无穷快乐。“醉心于将房子如何做得既精致又坚固,他尝试出铜丝做架;如何让水泥不干又不湿,他研究了比例;白色水泥太单调,他又自制了红黄蓝粉的彩色水泥……”
回忆起点滴,平日里乐观开朗、脸上总挂着笑的老太太,此时却皱紧了眉头。“做滴塑要‘坐’,他的前列腺癌就和久坐分不开关系。” 续海珍数度哽咽,“坐久了容易血脉不通,他又废寝忘食,经常憋尿。他临走的前一年,都还插着尿袋在做滴塑!”
这件名叫巴渝民居的作品成为了于士华留下的收官之作。和作品一同留下的,还有一句遗言。于亚利潸然泪下,“父亲临走前心心念念着他的滴塑,他说作品来源于生活,他想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
滴塑作品、非遗证书,甚至是工作台,经家人合议后被全部捐赠。
二位老人60年钻石婚的纪念礼物 “别墅泳池”
于士华整理了厚厚一本有关绪海珍游泳的报道
痴
遗作全部捐献 唯独几件难舍
捐赠、送人,面前这栋小小的两层欧式房子成了目前留在家里的两件滴塑作品之一。它的结构并不复杂,跳棋、笔尖做的屋顶、纽扣做的装饰,相比后来气势恢宏的长城、解放碑、人民大礼堂等精美作品,有点“不够看”。
“海珍六十寿辰纪念”的标签贴在底座,道出来历,也解释了续海珍爱若珍宝的原因。“这是他亲手为我做的生日礼物,他那时手艺可没有后来这么好,不过我还是喜欢得紧。”如今续海珍年过九旬,身体却格外硬朗,岁月宽容,30年的时间似乎只在由白转黄的建筑表面留下了痕迹。略带灰尘的小房子此刻被捧在手上,一遍遍地摸,附带着主人一次次地想。
“2009年是我俩的钻石婚,他不露口风,每天忙碌到深夜为我制作了一栋三进带泳池的‘别墅’。”说起“于士华式”的浪漫,续海珍会害羞,会笑得像个孩子,时间仿佛也只踱步于爱人不曾失去的那一刻。“海珍呀,你高不高兴?你这么喜欢游泳,我就专门做了个有泳池的房子给你。”续海珍模仿着老伴当年的兴奋语气,“你看,我修的泳池还可以加水进去嘞!”
这个被命名为“别墅泳池”的作品,如今被放置在大渡口博物馆展览。和女儿于亚利那座“松鹤同春”的生日礼物一样,仅供参观,未作捐赠。“绿松点缀着假山,半边亭置于其上。”于亚利说,松树意为高洁,玄鹤代表长寿,是父亲在我四十岁生日之际,给我的美好祝福。
于亚利40岁生日礼物
家中唯二的两件滴塑,这一件欲送给亲朋。
于士华送给夫人绪海珍60岁的生日礼物
于士华手稿
喜
相恋相守六十八年 件件滴塑都是爱
子女言,父亲是巧手,是百科全书;妻子言,丈夫是好脾气,是最懂她的人。“我没什么艺术天赋,做不来他爱的滴塑;他也因为曾患中耳炎,无法和我一起游泳。”就算这样,两位老人却用不同的方式,互相支持着对方的爱好。
于士华在制作滴塑之余,喜欢整理亲手制作相册,续海珍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横渡长江留念,日常游泳集锦,相册上绝大多数都是有关妻子游泳的照片、报道,一点一滴,足足厚厚的5本。
而续海珍呢?面对一天和滴塑为伴,总嫌时间不够用,哪里也不爱去的丈夫,她想了个办法。续海珍旅游到哪里,就拿起画笔,掏出相机画到哪里,拍到哪里。“我会有意为他积累滴塑素材,他看了我的画,就可以原封不动地做出一个缩小版的滴塑作品。”三峡系列滴塑一共七个,各具特色;张飞庙惟妙惟肖,石宝寨照原比例复刻……这背后都离不开续海珍的功劳。
除了妻子之功,每一件滴塑作品实则都是“于家人”爱的凝聚。两个儿子当“主力”:材料没有了,底座用完了,儿子主动去买;孙子外孙女当“后勤”:“爷爷,我把玩具拿给你,你看看上面有没有材料可以拆了用。”于氏滴塑的画册是儿子于亚林送给父亲的90岁生日礼物,原先放置作品的置物架是于士华80岁生日所送。“当时很久没有看见老爷子这么高兴,一个劲说自己的作品再也不用放在柜子里,可以重见天日。”
现藏于三峡博物馆的布达拉宫滴塑,此作品在千件作品中耗时最长。
于氏滴塑获得非遗授牌
乐
于氏滴塑办展 市民可前往参观
如今,这些作品已被三峡博物馆与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并不定时面向市民展览,使滴塑真正地“重见天日”。面对于家人捐献给大渡口区博物馆的35件作品,大渡口区非遗中心主任陈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滴塑工艺在创作中融入了泥塑、盆景等艺术手法,是民间造型艺术的一种。“于老的非遗滴塑作品很多依据了重庆的山水景观, 具有强烈的地方独特性,观赏性也很强。”
据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介绍,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正在举办“泥韵风华-于士华滴塑馆藏作品展”,展期将持续到6月28日,届时想亲眼一睹滴塑风采的市民可自行前往参观游览。李国洪透露,展期结束后,这些滴塑作品还将送到大渡口区中小学校进行巡回展览。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 文/图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