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汉良现在的颜值比十年前还高一(46岁的钟汉良为何依旧)
综艺圈,很少听说钟汉良的消息。
这位1974年出生的偶像“小生”,加盟《这就是街舞》,有网友说他是临危受命。
因为这一季《街舞》原班人马全数告别,差一点就请不到舞蹈导师了。而和其他三位导师相比,钟汉良是唯一一个没有韩国练习生经历的dancer。
所以他自己说,自己是街舞的初学者。
就是这样一位初学者,却给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印象。
作为导师的钟汉良初亮相,第一个标签,就是用功。
“我知道你”
“我看过你的视频。”
虽然是第三季才加入的,钟汉良一上来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不是来玩票的,而是看了过去两季所有的节目的,他记得住各种人物!
节目组实力认证:三季最用功队长。
嗯,没有之一。
因为他还把今年参加节目的400个选手视频都看了一遍。
他说:“我看各个选手的表现,然后再结合自己之前的印象,再到现场考核。”
不只看视频,还了解选手资料。
“不用自我介绍了,我太熟悉你了”
这就好比,他不只是会刷题的学霸,还是会组合复习、自我练习的学霸。
不敢说钟汉良是真的爱街舞,但确定的是,他是真的爱舞蹈。
除了热爱,我还从他身上看到年轻人那里没有的东西。
这是第二个关注点,会“认怂”。
在某个节目里,一位导师用各种专业术语点评,一连串英文单词信手拈来,试图打破观众对他“流量小生”的刻板印象。
这种“卖弄理论”的风格,迅速被一部分网友群嘲为“XX届的王语嫣”,暗讽“说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甚至有网友认为,他在参加节目之前,经过大规模的术语考前复习。
其实,这位导师的确是专业的,只是人家决定在节目里当好真正的“导师”,而不是轻易的认怂。
在别的导师天然的优势面前,钟汉良的努力是心酸的,是会“认怂”的。
虽然他自认为深谙节目之道,却屡屡在套路中败下阵来。
刚开场,钟汉良就发现怎么跟自己之前看的节目流程不一样:“我看节目时不是这样的。”
当现场dancer们鼓动他和另一位导师freestyle时,他深知自己没有街舞freestyle方面的经验,于是开始打太极:
“我看过这个节目,这个环节你们知道的,是导师和选手一起。”
敢于“认怂”,这是一份坦荡,也是一份谦虚的姿态——“我不是OG,我就是新来的。”
无形之中,为自己、也为节目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值得连续两天提到钟汉良呢?是因为这样对待一个节目的艺人,实在太难得了。
用一句话形容他的品质,那就是敢于打破“艺能舒适圈”。
现在综艺节目请嘉宾,很多时候,是靠的他们本身就有的人设——本身有什么特长,就会去什么节目。
这往往是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去年播出的《我和我的经纪人》,就全景展示了朱亚文推出《心动的信号》和参加《跑男》的决策过程,经纪团队会总结他的性格和市场定位,然后根据这个定位,去判断是否适合一档节目。
综艺节目也是一样。亲子类真人秀会选择一些喜欢小孩的艺人;歌唱类节目往往喜欢邀请一些乐坛老炮儿。甚至有的节目,从一开始就是为嘉宾量身定做的。最典型的,就是明星参与的美食类真人秀——明星里,有很多人本身就是美食大厨。
当因人设计的综艺节目扎堆涌现的时候,那些真正出众的综艺产品,却往往邀请的都是打破“艺能舒适圈”的艺人。
今年最热门的现象级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如此。除了王霏霏和孟佳,这个节目的阵容里没有一个是专业的“女团”。
你以为你看的真的是女明星开撕吗?你早就被他们的新的“艺能”吸引住了。
不知不觉中,你发现,吵着不想跳舞的宁静,早就习惯了跳舞,而且还专门挑难的舞曲;初舞台顺拐的张雨绮,如今已经自信地当起了Leader,给伊能静姐姐做思想功课;当成为队长的袁咏琳想要放弃队长时,阿朵对她说了一句:这是你的功课。
打破“艺能舒适圈”,不是鼓励艺人盲目跨界,而是当你不得不面临一个自己并不强大的领域时,用自己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完成专属于这个节目的功课。
所以说,钟汉良这样的态度,是稀缺的,是值得鼓励的。毕竟在考虑商业性价比的时代,还能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个节目这么用心的“备课”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