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王君宝 张寒 王镜宇 乐文婉)夺冠后的隋文静/韩聪跨过一道道旋转、跳跃留下的印记,绕场致敬,滑过四年的坚守,跨过中国花样滑冰的历史长河。

2月19日,隋文静/韩聪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中国花滑时隔12年,再次问鼎冬奥会。在这背后,是中国花滑人42年的冬奥拼搏之路。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1)

2月19日,中国选手隋文静(上左)在奖牌颁发仪式上为队友韩聪(上右)戴上金牌。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42年前,中国选手包振华历史性地登上冬奥会花样滑冰的赛场。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现在上场的是14岁的中国选手包振华。她排在最后一名,但她此前从未参加过国际赛事。和大多身经百战的对手们相比,这支中国队展示出非凡的活力和勇气。”当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转播解说时这样描述。

1980年的普莱西德湖怀着好奇看着冰场上的东方面孔,包振华也瞪大了眼睛尽力观察着眼前的一切。

“人家滑得太好了。记得英国有位叫考辛斯的男选手,他把当时风靡世界的迪斯科音乐,编排到他的自由滑节目里,很多没见过的东西,都能在冰场上看到,我们差距太大了。”包振华回忆。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2)

1980年2月23日,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包振华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女子花样滑冰自选动作比赛中。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差距有多大?1979年,习惯穿着棉衣棉裤在天寒地冻的户外尽力舞动的包振华,才第一次走进室内冰场;更艰苦的时候在冰封的江河上训练,优雅的花滑运动员甚至还要把自己从冰窟窿里捞出来。

同是1980年,中国花滑队教练、当年20出头的姚滨和栾波搭档双人滑,在德国举行的花滑世锦赛上代表中国运动员首次亮相花滑国际大赛,成绩倒数第一。

“差得实在太远,报名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女选手的名字在前面。”姚滨说。1984年姚滨和栾波搭档的双人滑在萨拉热窝冬奥会上再次排名垫底。

18世纪中期起源于英国的花样滑冰在欧美地区有着长达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世界大赛的领奖台长期被欧美选手垄断也不足为奇。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3)

1981年1月26日,栾波(女、左)、姚滨(男)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1981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中获得双人滑冠军。新华社记者李广宽摄

变化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1994年,陈露在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夺得女单铜牌,第二年在英国伯明翰世锦赛上傲然登顶,中国花滑开始在世界舞台展现崛起之势。

1998年的虎年,陈露再次在冬奥会上获得铜牌,也是在那届冬奥会上,年轻的申雪/赵宏博为连续两届没有获得双人滑资格的中国队拿到第五名,在现场的包振华见到了自己1980年时想象不到的盛况。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4)

1998年2月20日,陈露在日本长野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比赛中,最终陈露获得铜牌。新华社发

而彼时的姚滨,已是申雪/赵宏博的教练。这位2008年入选世界花样滑冰名人堂的中国花滑“教父”,退役后一直致力于中国花滑在世界舞台的崛起。

崛起之路并不平坦。1999年开始,申雪/赵宏博相继取得世界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锦标赛亚军,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国花滑队派出三对选手出战双人滑,但申雪/赵宏博仅拿下一枚铜牌;2006年都灵冬奥会,重伤后复出的赵宏博搭档申雪,再次收获铜牌,那一次,中国双人滑留给人们的,还有张丹/张昊严重摔伤后坚持完赛的感人故事,以及一枚颜色别样的珍贵银牌。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5)

2006年2月13日,中国选手张丹在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比赛中不幸倒地受伤,但她与张昊坚持完成了比赛,并夺得银牌。图为得知获得银牌后,张昊高兴地抱起受伤的张丹。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2007年,申雪/赵宏博宣布退役。但为圆冬奥会的金牌梦,二人2009年宣布复出,再度追随姚滨征战冬奥会。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以刷新国际滑联最高分的成绩第一次夺得冬奥会金牌,创造中国花滑历史。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6)

2010年2月15日,中国选手申雪(右)/赵宏博庆祝胜利。当日,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以216.57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武巍摄

彼时距离中国花滑1980年首战冬奥会,已隔30年。此后,姚滨培养的庞清/佟健和爱徒张昊,继续征战在冬奥赛场上,只不过未能以金牌落幕。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第九、2006年都灵冬奥会第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银牌。时间来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庞清/佟健以一曲《我曾有梦》获得第四名,为全世界留下他们的最后一舞。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7)

2014年2月12日,中国选手庞清(左)/佟健在自由滑比赛后向观众致意。当日,在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庞清/佟健获得第四名。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在申雪/赵宏博夺冠的温哥华冬奥会,张丹/张昊未能夺牌,更换搭档后的张昊,在索契冬奥会上与彭程合作最终位列第八——2014年,姚滨开启的“三驾马车”时代彻底落幕。

经过四年的调整,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在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等名将先后退役之后,中国双人滑迅速度过了新老交替的阵痛期,隋文静/韩聪首次在冬奥会上扛起大旗,展现了较为深厚的底蕴和相对充足的后备人才积累。

年轻的隋文静/韩聪,最终在动人心魄的《图兰朵》音乐中摘下银牌,留下泪水的二人誓要在四年后圆梦。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8)

2018年2月15日,中国选手隋文静(右)/韩聪在赛后拥抱。当日,在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获得亚军。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北京冬奥会周期,隋文静/韩聪经历了伤病,经历了13个月的阔别赛场,曲折坎坷,亦如过去几十年中国花滑走过的岁月。

只是,北京一战,不再有遗憾!

19日晚,隋文静/韩聪冬奥圆梦。中国花滑队总教练赵宏博如此形容这场胜:“今天是喜悦的眼泪!”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女单短节目(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9)

2月19日,中国选手隋文静(左一)/韩聪(左二)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参与采写:王镜宇 王春燕 朱翃 赵雪彤 黄昕欣

编辑:树文、张泽伟、吴俊宽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