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课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课文原句:同上(二年级上册第3课日积月累),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课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课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课文

  (一)课文原句:同上(二年级上册第3课日积月累)

(二)文化因素:出自《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去做官就像接待宾客,使役人民就像承办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朝廷做官没有怨恨,在家里待着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着您这些话去做吧。”

(三)文化内涵:《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说:这一章是说明什么是仁的。孔子解释什么是“仁”,总起来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敬”,即敬爱别人;一个是“恕”,即推己及人(如何对待别人?先想想用对待别人的方式对待自己会怎么样?)

文中所说的“大宾”是公侯之宾,他们需要尊敬,不能慢待,也就是做官时不能慢待百姓;“使民”(使唤百姓干活儿)时要像承办祭祀,祭祀是古代最隆重的事,也就是“使民”也需要尊重人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都要出外做事。人出外做事最忌讳的是“骄傲”“看不不起人”。骄傲看不起人,小者是人家不容易与你合作,大者是“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遭人报复的凶险。如果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对待人,就可以避免凶险。

元曲《豫让吞炭》第一折有这样一句话:“休为一朝之忿,平白地就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红旗谱》卷一也有:“那个不行,大伯!你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尸子》卷上还有对“恕”的解释:“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什么是恕?恕就是以自己为衡量标准,如果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