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路开启新征程感想(凝实践智慧筑复兴之梦)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站在党的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身后是坚实有力的来路,前方是无限明媚的远方。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掌握什么样的方法论,坚定什么样的道路,决定我们到达多远的远方。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特邀湖南省社科专家,汇聚思想智慧,撰写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谈,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价值,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意义、创新路径和实践转向,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

百年奋斗路开启新征程感想(凝实践智慧筑复兴之梦)(1)

湖南各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党的实践智慧。

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学史力行就是要在奋进新征程中续写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实践哲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上就是实践哲学、实干哲学。基于实践观点和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者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途径,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和发展。

实践智慧是百年党史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以实践为通达真理之楫。其优秀本质在于它说明了在认识运动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环节和内在逻辑,从而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化鸿沟,并证明实践能够为真理提供逻辑担保。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也是一种实践智慧。它不仅关注一般性,更要关注个别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还要关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它承认理论的有限性,而主张实践的第一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中国人民所珍视,毛泽东《实践论》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光辉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重大命题。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每一步的成功迈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精神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哲学;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智慧。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精神浩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最终落足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哲学的最好发扬。

筑梦前行需遵循“答时代问卷”的实践逻辑

筑复兴之梦,要求遵循“答时代问卷,写中国文章”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始终围绕“答时代问卷,写中国文章”,也就是紧紧抓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形势变化,以谋求事业发展;就是围绕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任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时代问卷,写中国文章”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现实与时代发展之中,要求形成一种在复杂形势中谋事成事的实践智慧和行动力量。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历史交汇,中国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两个大局”交汇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是我们“学史力行”的基本逻辑遵循。

筑复兴之梦,要求处理好“明理”与“力行”的关系。明理是一种理论活动,它本质上是通过舍弃具体对象的特殊性,而抽取其中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活动,它的目标是“求是”。而力行是行动,是实干,它的目标是“成事”。明理与力行不能绝对分开,明理需要力行将理论付诸实践,力行需要明理提供理论指导。筑梦前行要求明理与力行的统一,要求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学史力行关键是提升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际本领

学史力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干中学、学中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统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无产阶级政党作风上的具体表现。理论联系实际地学,就要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就要既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经验主义。说到底,就是要求在干事创业中实现对党史理论与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学史力行,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学,结合工作实际学。学习要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学习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推进各单位、各领域和各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智慧,可提高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学史力行,知行合一,能让党史真正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