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

基坑工程是由地面向下开挖一个地下空间,深基坑四周一般设置垂直的挡土围护结构,围护结构一般是在开挖面基底下有一定插入深度的板(桩)墙结构;板(桩)墙有悬臂式、单撑式、多撑式。支撑结构是为了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墙体弯矩的作用,分为内撑和外锚两种形式。以下主要以地铁车站基坑为主介绍基坑开挖支护体系。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基坑围护结构体系

1、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包括板(桩)墙、围檩(冠梁)及其他附属构件。板(桩)墙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2)

2、地铁基坑所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很多,其施工方法、工艺和所用的施工机具也各异;因此,应根据基坑深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面环境条件等(特别要考虑到城市施工特点),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二)深基坑围护结构类型

1、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有排柱、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挡墙,以及这些结构的组合形式等。

2、不同类型围护结构的特点见下表。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3)

(1)预制混凝土板桩

常用钢筋混凝土板桩截面的形式有四种:矩形、T形、工字形及口字形。矩形截面板桩制作较方便,桩间采用槽榫接合方式,接缝效果较好,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T形截面由翼缘和加劲肋组成,其抗弯能力较大,但施打较图难。翼缘直接起挡土作用,加劲肋则用于加强翼缘的抗弯能力,并将板桩上的侧压力传至地基土,板桩间的搭接一般采用踏步式止口;工字形薄壁板桩的截面形状较合理,因此受力性能好、刚度大、村料省,易于施打,挤土也少;口字形截面一般由两块槽形板现浇组合成整体,在未组合成口字形前,槽形板的刚度较小。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4)

预制混凝土板桩施工较为困难,对机械要求高,且挤土现象很严重;加之混凝土板桩一般不能拔出。因此,它在水久性的支护结构中使用较为广泛,但国内基坑工程中使用不很普遍。

(2)钢板桩与钢管桩

钢板桩强度高,桩与柱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具有施工灵活、板桩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基坑常用的一种挡土结构。但由于板桩打人时有挤土现象,而拔出时则又会将土带出,造成板桩位置出现空隙,这对周边环境都会造成一定影啊。而且板桩的长度有限,其适用的开挖深度也受到限制,一般最大开挖深度在7~8m。板桩的形式有多种,拉森型是最常用的,在基坑较浅时也可采用大规格的糟钢(采用槽钢且有地下水时要辅以必要的降水措施)。采用钢板桩作支护结构时在其上口及支撑位置需用钢围檩将其连接成整体,并根据深度设置支撑或拉锚。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5)

钢板桩断面形式较多,常用的形式多为U形或Z形。我国地下铁道施工中多用U形钢板桩,其沉放和拔除方法、使用的机械均与工字钢桩相同,但其构成方法则可分为单层钢板桩、双层钢板桩及帷幕等。由于地铁施工时基坑较深,为保证其垂直度且方便施工,并使其能封闭合龙,多采用帷幕式构造。

钢板桩结构与其他排桩围护相比,一般刚度较低,这就对围檩的强度、刚度和连续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止水效果也与钢板桩的新旧、整体性及施工质量有关。在含地下水的砂土地层施工时,要保证齿口咬合,并应使用专门的角桩,以保证止水效果。

为提高钢板桩的刚度以适用于更深的基抗,可采用组合式形式,也可用钢管桩。但钢管桩的施工难度相比于钢板桩更高,由于锁口止水效果难以保证,需有防水措施相配合。

(2)钻孔灌注围护结构

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机械成孔。地铁明挖基坑中多采用螺旋钻机、冲击式钻机和正反循环钻机、旋挖钻等。对正反循环钻机,由于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故成孔时噪声低,适于城区施工,在地铁基坑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悬壁式排桩,桩径宜大于或等于600mm;对拉锚式或支撑式排桩,桩径宜大于或等于400mm;排桩的中心距不宜大于柱直径的2倍。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排桩顶部应设置混疑土冠梁。混凝土灌注桩宜采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再进行相邻桩的成孔施工。

钻孔灌注柱围护结构经常与止水帷幕联合使用,止水帷幕一般采用深层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如果基坑上部受环境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但要保证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质量。近年来,素混疑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问隔布置的钻孔咬合桩也有较多应用,此类结构可直接作为止水帷幕。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6)

(3)SMW工法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SMW工法桩围护墙是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削土体,然后注入水泥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搅拌墙,最后在墙中插入型钢,即形成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此类结构在上海等软土地区有较多应用。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宜采用650mm、850mm、1000mm;内插的型钢宜采用H型钢。搅拌桩28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且不宜小于0.5MPa,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P.O 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应结合土质条件和机械性能等指标通过现确定。在填土、淤泥质土等特别软弱的土中以及在较硬的砂性土、砂砾土中,钻进速度较慢时,量宜适当提高。在砂性土中搅拌桩施工宜外加膨润土。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7)

当搅拌桩直径为650mm时,内插H型钢截面宜采用H500×300、H500×200;当搅拌桩直径为850mm时,内插H型钢截面宜采用H700×300;当搅拌桩直径为1000mm时,内插H型钢截面宜采用H800×300、H850×300。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的间距和平面布置形式应根据计算确定,常用的内插型钢布置形式可来用密插型、插二跳一型和插一跳一型三种。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两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拟拔出回收的型钢,插入前应先在千燥条件下除锈,再在其表面涂刷减摩材料。

(3)重力式水泥土挡墙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深层搅拌桩是用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和地基土相拌合,形成相互搭接的格柵状结构形式,也可相互搭接成实体结构形式。采用格栅形式时,要满足一定的面积转换率,对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对淤泥,不宜小于0.8;对一般黏性土、砂土,不宜小于0.6。由于采用重力式结构,开挖深度不宜大于7m。对嵌固深度和墙体宽度也要有所限制,对淤泥质土,嵌固深度不宜小于1.2h(h为基坑挖深),宽度不宜小于0.7h;对淤泥,嵌固深度不宜小于1.3h,宽度不宜小于0.8h。水泥土挡墙的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0.8MPa。当需要增加墙体的抗拉性能时,可在水泥土桩内插入钢筋、钢管或毛竹等杆筋。杆筋插入深度宜大于基坑深度,并应锚入面板内。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6)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墙两类,通常地下连墙一般指后者。地下连续墙有如下优点: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石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8)

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专用的挖槽设备,沿着基坑的周边,按照事先分好的幅段,开挖狭长的沟槽。目前使用的成槽机械,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抓斗式、冲击式和回转式等类型。地下连续墙的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6m。当成槽施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槽壁稳定性较差时,应取较小的槽段长度。必要时,宜采用搅拌桩对槽壁进行加固;地下连续墙的转角处或有特殊要求时,单元槽段的平面形状可采用L形、T形等。

每个幅段的沟槽开挖结束后,在槽段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水下混凝土。然后将若干个幅段通过锁口管接头等构造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连续的地下墙体,即现浇钢筋混凝土壁式连续墙,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艺流程(全面整理--基坑开挖支护体系)(9)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头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①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波纹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钢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头等柔性接头。

②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需要形成整体墙体时,宜采用刚性接头;刚性接头可采用一字形或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等;在采取地下连续墙顶设置通长的冠梁、墙壁内侧槽段接缝位置设置结构壁柱、基础底板与地下连续墙刚性连接等措施时,也可采用柔性接头。

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之上,其主要作用有:

①挡土:在挖掘地下连续墙沟槽时,地表土松软容易坍陷,因此在单元槽段挖完之前,导墙起挡土作用。

②基准作用:导墙作为测量地下续墙挖槽标高、垂直度和精度的基准。

③承重:导墙既是挖槽机械轨道的支承,又是钢筋笼接头管等搁置的支点,有时还承受其他施工设备的荷载。

④存蓄泥浆:导墙可存蓄泥浆,稳定槽内泥浆液面。泥浆液面始终保持在导墙面以下20cm,并高出地下水位1m,以稳定槽壁。

⑤其他:导墙还可防止泥浆漏失,阻止雨水等地面水流入槽内;地下连续墙距现有建(构)筑物很近时,在施工时还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

导墙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精度,要满足挖糟机械的施工要求。

确定导墙形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开挖范围的地质条件,荷载情况,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对邻近建(构)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地下水状况。当施工作业面在地面以下(如在路面以下施工)时还要考虑对先施工临时支护结构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