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软件有别人卖二手书(有资格做二手书)
作者:王不易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下手时,要有温怜之心,
仿佛你爱它……它才活得久。”
——艾萨克·沃尔顿
它被摆上一张体检台。有人开始对它动手动脚,检查它的装订方式、封面、衬页、logo,就像做了一次全身马杀鸡。它很紧张,如果被查出来是盗版,它将被打回原籍。
审查通过后,它被摆上另一张台子,带着白手套的人,打磨它的外衣,检查它的褶皱,直到它看上去不再那么破旧。这对它是好的,有利于它找到新的主人。
打磨完毕后,它来到一个臭氧消毒柜里。关禁闭的时间是漫长的,将近两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它静下心来回忆过去,回忆与上一个主人的故事。但它知道,这场臭氧桑拿将洗去它来时的细菌和粉尘,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最后,焕然一新的它会穿上一层崭新的塑封,就像当初一样。重生的它被摆上仓库的货架,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本正规二手书诞生的过程。
01.
我们对于二手书并不陌生。
从前的从前,它们一般出现在毫不起眼的旧书摊上,挂一块“10块钱3本”的牌子,再讲讲价,大爷还能再送你一本。碰上人品爆发的时候,旧书论斤卖。这些书,品质如何就不消说了,与正版估计是不搭架的。
北京有几大旧书市场,譬如潘家园旧书市场、报国寺旧书市场,那里的书倒不尽然是10元3本的,但想要去那里碰到一本心爱的旧书,价格与质量都合心意,恐怕十分考验买者的淘货能力和讲价能力。
这种古老的处理方式,把二手书推向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不怎么值钱,不怎么美好。这也无形中将很多想买书的人推向新书市场,毕竟在中国,书并不是奢侈品,不像欧美和日本,一本书大喇喇一百或好几百块,大部分人,宁愿多花点钱,买一本品相好的新书。
二手书真正变得美好起来,是在最近几年。从孔夫子旧书网到多抓鱼、熊猫格子、漫游鲸,从古籍爱好者圣地到文青圣地,二手书的既定印象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它们不再是被扔在书摊上的便宜货,不再没有身份和尊严,它们被收纳进仓库,被贴上新的条形码,拥有第二次生命,期待下一段旅程。
我有位朋友评论说:二手书的旅程一旦开始,节外生枝的故事便是脱离作者掌控的文本的命运。
所有的二手物件,无论是二手书,还是二手衣物,都有着相同的浪漫属性——连接着两段不同的人生。
二手书里藏着许多秘密和浪漫。被夹藏的文字,天然被人遗忘,因为被遗忘,多了一层不同的色彩。文字的表达,有时要比其他物品更加含蓄,有时又更加奔放,你吃不准的。
多抓鱼曾办过几场展览,名字叫作“书中生物”。我很喜欢生物这个称呼,两个字里饱含着对静物的尊重和爱惜,有一种阳光照过来,就能看见许多细小分子跳动的欢喜。
“书中生物”的意思,就是书里夹着的物件。有人夹英语四级证书,有人夹花草的标本,有人夹情书,有人夹信件,有人夹老照片,有人夹草稿纸,有人夹钱……多抓鱼说,最近一年,夹信的比夹钱的多了。这是扫码支付的后果?还是手写信的复兴?谁也没去认真追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是有什么变了。
这些被夹着的“生物”,随着书一起,被主人投向另一种命运。它们被短暂遗忘,主人或许连自己忘了它们都不知道。它们被人截停,被展开,被阅读,借由它们,猜测上一任主人的人生际遇。
“生物”和书本之间也有种奇妙的碰撞:
德波顿的《工作颂歌》里夹着一张失业证,《单身女子的138条军规》里夹着一张读者调查问卷,讲投资的书里夹着LV购物小票,英文书里夹着大悲咒,《三体》里夹着一封由武汉铁路公安处寄出的信……我朋友感慨地说,这种碰撞所产生的温度,这种温度所激发的想象,是电子阅读所没有的。
02.
还有一个关于二手书的浪漫故事,我是从一位作者的文章中看来的,准确的说,是关于二手书店的故事。
她曾在京都读书,最大的兴趣就是逛当地的旧书店。日本的二手书文化要比国内完善,甚至有BOOK OFF这样的全球连锁二手书店,书的定价很适中,购买也方便,但我仍旧只对作者笔下京都那些旧书店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旧书店而产生的因缘。
京都是日本旧书店的发源地,许多旧书店都是在京都开第一家店,然后向东京、大阪发展。京都于旧书店而言,就像是根。作者写到,她去东京旧书店时,提到京都,店主都会说“我与京都的某某老板很熟”,他们还会评价京都老板收书的眼光。那就像是一个隐秘江湖,暗号就是二手书。
京都旧书店的店主,有许多是子承父业,像是传承一样将这份事业传下来。有的老店已经传了三代人;有的老店和老店之间的情谊,也延续了三代;还有的旧书店与研究者之间有了牵绊,研究者去世后又将书再卖回来,像一个循环一样。
在什么都变得不确定,一切都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听到这些故事,忽然就感觉到光阴的力量,存在的力量,静止的力量。种种因缘,皆建立在二手书之上。载体本没有意义,意义是人赋予的。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台北的二手书店。
央视2016年做过关于二手书店的系列报道——《台北二手书店》,节目中介绍了许多台北较为有名或存在时间较长的二手书店,譬如旧香居、胡思二手书店、古今书廊等。这些二手书店大多存在了四五十年,它们各自的气质不一样,有的像孔夫子,收藏着许多旧手札、旧手稿、古籍,甚至族谱,是历史向的;有的像多抓鱼,收的多是文学、艺术类、外文类旧书,吸引的是年轻人。
台北的二手书店,有些也是由父传子或父传女,旧时光旧事物的魅力,是他们认为这件事最美的地方。胡思的店主蔡能宝曾遇到过一本二手书,里面写着:总有一天会遇到原来的书主。他说,两个彼此不认识的人,透过这本书忽然在某个时空就有了交集,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这应该是人间很美的一段经验了。
在台湾,常会有知名作家、学者光顾二手书店,或许他们也在找寻什么,盼望什么,说不定就踩到了因缘的某根隐线。
03.
二手书的江湖,不仅是浪漫,也搅动些现实的东西。
我看过多抓鱼出的两次榜单,“多抓鱼滞销榜和畅销榜”,觉得很有意思。
高居滞销榜榜首的是唐家三少,身后紧跟唐七公子、辛夷坞,再后面还有蔡康永、郭敬明、匪我思存、韩寒等。高居畅销榜榜首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身后紧跟雷蒙德·卡佛、钱钟书,再后面还有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阿尔贝·加缪等。
以多抓鱼一家的数据,当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除了证明这确实是一个文青偏爱的平台。但两个榜单与新书销售排行榜的彻底颠个儿,还是有些意思。
再去看孔夫子网的销售前50排行榜,毛姆、穆旦诗集、东野圭吾、读库1806、阿城,皆在列。这又说明了另一种气质与选择。
没有作者会在意二手书江湖的厮杀,那位置不能带来任何利益。但二手书的流通隐隐地在自我排序些什么。
它似乎在说:
沉淀,等一切沉淀,再看江湖。
参考资料:
[1]. 《想象过去的温柔》,多抓鱼
[2]. 《亚洲二手书店“复兴潮”之日本篇》,作者:苏枕书,周末画报
[3]. 《台北二手书店》,作者:深洋微文,简书
*图片系购自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