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

文/图:吴兴林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

天地糧(良)心

驻足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村的杆秤铺,目睹众多大小不一的“秤”,让人怎能不为之内心狂震一一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2)

各种各样的秤

设计者慧眼如炬,匠心独运,仅用旧时家家户户必备的一杆秤,却烹调出一桌耐人寻味再四的文化盛宴,厉害了,不服不行!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3)

诚信经营,公平公正

秤一一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秤砣与秤杆起起伏伏间,一桩桩交易缓缓完成,一曲生存与发展的劳动之歌在岁月如水中深情演绎!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4)

小秤,大文明

小小一杆秤,彰显着中华文化之博大,文明之久远。“秤”富于内涵一一做事理当公开公平,为人应秉天地良心!阳光明媚,人心向善、公平正义是最大的“称心如意”!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5)

称心如意

由此,生发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妙祝福语:“称心如意”!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6)

祝君事事称心如意

“称心如意”,一句美好的祝福,一个衡量的单位,一种文明的昭示。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7)

老不欺少不瞒,聚财诚信为本

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中这样说: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称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盘的星。什么是黑什么是明什么是奸什么是忠,嘻笑怒骂怒不平背弯人孤公……素对贪腐恨之入骨的布衣天子朱元璋的也在《咏燕子矶》诗中感慨地说:“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8)

愿人心似秤,祈公平公正

是啊!人心似一杆秤,公平为其筹码。生活如意开心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对是非明察秋毫、能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准星来予以衡量世情。诚然,世事无常,人心难测,孰几能真正称心如意?但无论何时何事,“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当如铭似石,刻骨铭心。纵千折百回,历尽艰辛,也当“石可破,不可攻其坚,丹可灭,不可夺其赤”!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9)

秤杆与秤砣

“秤”源于何时?古埃及说、秦初说、西汉说、东汉说等等。我国古代使用的十六两秤,也叫“钩子秤”。秤杆叫“衡”,秤杆下面垂着的秤砣叫做“权”。用手提的绳纽叫“秤毫”,意为称秤时要明察秋毫,决不可粗心大意。 我们平常所说的“权衡”一词就来源于此。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0)

商圣范蠡

据传十六两秤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圣”范蠡发明(也有资料,说是鲁班发明)。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隐居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在西施帮助下,陶朱公把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禄寿三星均匀安排在秤杆上,他设计每一颗星代表一两重,正好是十六颗星代表十六两重。陶朱公特别看重福、禄、寿三星,寄寓其幸福、富裕、长寿之意,时刻警诫生意人要诚信经营,童叟不欺,否则“短一两少福,少二两损禄,缺三两折寿”。范蠡为救济天下穷苦百姓,曾“三聚巨富,三散家财”,受到世人的普遍尊重。世人誉之曰:“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为纪念范蠡的贡献,后世很多商家将其奉为“财神”,为他建庙宇、塑金身,纷纷上香许愿,祈求在陶朱公的护佑下,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另有一说认为,李斯在确定重量时,犹豫不定,问计秦始皇,赢政只题“天下公平”四字,李斯根据笔划,遂定十六两制。)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1)

权1

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秦初说”。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始皇按秦国制度统一全国度量衡。公元前221 年,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四十字的诏书一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文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所谓“秦始皇时秤权”,实指始皇初年的秤锤,说明秦初即有杆秤。”“隋时掘得秦始皇时秤权,有丞相隗状、王绾二人列名,想见度量衡器由官府遵照诏书负责监制,不许民间私造。”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2)

权2

那“半斤八两”又是怎么回事呢?

1928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为方便计算,1928年以后,规定全国改用“新秤”:“新秤”1斤=16两 = 500克。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3)

权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用制通行全国。 1955年10月,最初印制的粮票、油票、肉票等都采用旧秤1斤16两制(每两约31克重),使用这种“16进制”,计算和管理都很不方便。温州市民姜周元提议改为一斤十两的书信引起了人民日报社的重视,1959年国务院下令,改为新秤10两制(每两50克,在全国推行。“半斤八两”变五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4)

权4

泱泱华夏大地为公,巍巍中华人心似秤!祈愿在党的领导下,公平正义如丽日春风,普惠亿万民生!也祝愿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称心如意!!!

古代吃一堑长一智的例子(小巧一杆秤厚重大文明)(15)

秤中有诚信,秤里含公平

呵呵,小小一杆秤,解决众纠纷,弘扬大诚信,缔造大文明!妙!妙!妙!

参考资料:

1.《十六两秤由来的传说故事》;

2.《半斤八两何时变成了五两?只因一个人的建议,十两为一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