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原著的阅读感悟(中学课外名著老人与海导读)
男人,不只是硬汉
——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
文/刘可红
如果你只是想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俊男靓女的人物描写,《老人与海》恐怕会让你失望。
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叫桑地亚哥的老人,在海上花了三天的时间,穷尽所有力量,捕获了一条前所未见的大鱼。很不走运的是,在归途中,先后四次遇上鲨鱼,大鱼被吃得只剩一副残骸。老人在极度疲惫和两手空空中,再次回到海港,仅此而已。小说的主人公只有一个,即是桑地亚哥。如果连名带姓的也算上,小说中的人物,也不超过五个。
但如果你想获得心灵的震撼,想知道什么叫永不放弃,《老人与海》一定会给你极强的冲击,但不要只读一遍,至少,三遍。
桑地亚哥是一条硬汉,虽然“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老了,除了眼睛”,曾经“87天没有逮到一条鱼”。这次,他又下海84天而一无所获。当许多人打趣他时,老人的“希望和信心从未在他心中消失过”。终于,在第85天时,他遇上了一条“无法相信”的大鱼,与之缠斗了整整两天两夜,才成功将其杀死。没有任何帮手,几乎未曾睡觉,仅仅靠一瓶淡水和生鱼肉,左手抽筋,浑身酸痛,“从来不曾这样乏过”,一次又一次地到达体能限,“每一回合都觉得自己马上要垮掉”,却一次又一次心想“我还要再试一回”,即使“头开始犯糊涂”,“眼睛看不清楚”。终于,他成功了。
杀死大鱼已经耗尽老人的全部体力,但为了保护劳动成果,却不得不四次与鲨鱼搏斗。第一次,他已经感到“决心如铁,但希望渺茫”,然而他却成功了,杀死了两条“无所畏惧、只知道为所欲为”的鲨鱼,代价是丢失了鱼叉。第二次只有一条鲨鱼,再次成功,却让老头儿损失了一把刀。第三次遇上两条鲨鱼,只有木棍,他又成功了。第四次,面对成群的鲨鱼,他知道“斗也是枉然”,但还是“不顾一切地揍过去”,棍子丢了,舵柄折了,累得吐血,“嘴里有股怪味儿,带着铜腥气,甜丝丝的”。
小说中随处可见极富男人气概的语言,令人血脉贲张。桑地亚哥与黑人辛菲哥斯来掰手腕较量了一天一夜,他断定“只要自己想赢的心思够重,他就什么人也能打败”;与大鱼搏斗时他说“我还是要给他看看,一个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有多大的忍耐力”,“他已经证明过一千回,但这不算什么,现在他在再证明一回”;他在手受伤的时候认为“熬点痛对于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精疲力尽之时告诫自己“我撑得住,非撑住不可”;与鲨鱼鏖战时说“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吃败仗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誓言“跟他们斗,我会跟他们斗到死”。
小说用很短的篇幅、极简捷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杀不死打不败击不垮的硬汉形象,活脱脱如关汉卿所说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而这种硬汉形象,也极为深刻的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或者是美国人的精神,影响了海明威的创作?),如美国电影中史泰龙主演的拳击手洛奇系列,施瓦辛格的电影和人生经历,以及跌宕起伏的美国梦。许多人认为的硬汉,应该是身体强壮,意志如钢,永不服输,但这是不是硬汉的全部呢?答案显然不是。如果我们读《老人与海》,看桑地亚哥,只是停留在硬汉的评价之上,那是远远不够,甚至是有失偏颇的。
桑地亚哥硬汉之外的品质,表现最有明显的,是对对手的尊重,在小说里面是对大鱼的尊重。普通的渔民可能只是捕获一条鱼,只是猎物,是杀戮与被杀戮。但桑地亚哥与鱼之间,却是对手、兄弟、朋友,是相互依存,惺惺相惜。桑地亚哥对鱼儿说“我非常爱你,敬你”,认为“有三样东西是我的兄弟,鱼儿和我的两只手”,真希望大鱼“以他所拥有的一切,只需要对抗我的意志和聪明”,他对大鱼寄予极高的评价,“我从来不曾见过一个生灵比你更了不起、更美、更镇定,或者更加高贵”,甚至淡化了成败,无关生死,“来吧,弄死我,谁弄死谁都无所谓”,认为“以它的举止风度,以它的高贵尊严,没有人配吃它”。在杀死大鱼之后,大鱼“眼神看上去那么超然,如同潜望镜里的镜子,或者迎圣行列里的圣徒像”。当鲨鱼咬大鱼的时候,桑地亚哥觉得“好像咬在自己身上一样”,这哪儿是你死我活的敌我关系,分明是兄弟之间的战友情谊!
也许许多人会觉得老人是猫哭老鼠假慈悲,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老人最为高贵的品质,远较于硬汉精神更为打动我,这是人性中最为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人与自然最好的结合。一个人,对即将杀死的对手都这么尊重,那么对自己人呢,对朋友,对家庭呢?诚然,渔夫杀死鱼,是对生命的剥夺,但这只是为物竞天择,并非滥杀无辜。人可以杀死鱼,鱼也可以杀死人,“谁弄死谁都无所谓”。老人说“你生来就是个渔夫,鱼生来就是鱼”,这是自然的选择,正如老虎生来就是吃肉,而鹿生来就是吃草一样,再正常不过。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老虎吃肉而责怪它无情,也不因为鹿吃草而嘉许它慈悲。我们要做的,一是杀死它,但要尊重它,小说有一个细节描写,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精神。老人钓上一条金枪鱼,“出于好意猛敲了一下它的头”(P19),杀死对方还出于好意,费解吗?一点也不,只是为了减少猎物死亡的痛苦而已,相当于现在的“人道宰杀”牲畜。二是控制好贪欲,而不盲目索求,正如小说中说的“我们不必去杀死太阳、月亮或星星,这是好事,靠海吃海,杀死我们的亲兄弟,够够的了”。
一个优秀人物,往往并非只有一种优秀品质,而是各种优势的叠加、复合。老人是慈爱的,他与小男孩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甚至超过家人;他不忍心看妻子的遗像,“心里面就凄凉得受不了”,用“干净的衬衫罩着”,为什么是干净的衬衫?是拥抱之意啊;他是谦逊,甚至是谦卑的,小男孩说他是最好渔夫时,他说“知道还有比我强的”,没有目空一切,“他知道自己到了谦卑的程度,而且知道这并不丢人,不会给真正的自尊心造成任何伤损”,一如老子说的“上德若谷”;他对自然一切都是带着欣赏的心情,对鸟儿、海龟、金枪鱼、狮子等等,莫不如此,“他爱它们,如同爱男孩儿一样”;他“梦里不再有暴风雨,不再有女人,不再有大事件,不再有大鱼,不再有打斗和角力”,只有“像小猫一样在薄暮中嬉戏”的狮子,说明他历尽沧桑而从容,返朴而归真;他得之泰然,失之坦然,捕获大鱼没有欣喜若狂,失去大鱼也没有呼天抢地,反而觉得“超脱”。失败并不能增加他的痛苦,反而觉得“一旦被打败,人就轻松了”,这是何等的境界!
小说通篇描写的是老人与鱼之间的关系,然而名字却叫《老人与海》,为什么不是《老人与鱼》?我想直接原因是海不仅是鱼儿的衣食父母,也是老人的衣食父母,老人用阴性词“la mar”来称呼大海,也是因为其滋养万物,不矜其功。更深层原因是海是包容一切的,它既是仁慈的,也是残暴的;它既是美丽的,也是恶劣的;既是大方的,也是吝啬的;既见证了生,也纵容了死。无善无恶,无好无坏。《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于男人,于海,于自然,无不如此。
精彩摘录:
他身体的每个部份都老了,除了眼睛。它们同海水一样的蓝,带着欢快的、未曾被击败过的神采。(P1)
希望和信心从未在他心中消失过,此刻更是焕然一新,如同乍起的微风。(P5)
他心地单纯,不会去琢磨自己怎么就到了谦卑的程度。但他知道自己到了谦卑的程度,而且知道这并不丢人,不会给真正的自尊心造成任何伤损。(P5)
他梦见了自己还是个男孩儿时见到的非洲,绵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高的海岬和巨大的褐色山峦。如今每天夜里他都生活在那一带海岸边,在梦里听见海浪的轰鸣,看见土著的船从浪涛间驰骋而来。(P12)
他向前方望去,看见水面上空有一群野鸭,它们像蚀刻画一样映在天幕上,一会显得模糊了,一会儿又像蚀刻画一样分明。他知道,在大海上,人是绝对不会孤单的。(P31)
我还是要给它看看,一个人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有多大忍耐力。(P34)
他已经证明过一千回,但这不算什么。现在他要再证明一回。每一回都是新的,他在做这一回的时候,从不去想过去的许多回。(P34)
人跟了不起的禽鸟或野兽相比,没什么大了不得的。(P35)
他断定,只要自己想赢的心思够重,他就什么人也能打败。(P37)
星星睡觉,月亮和太阳也睡觉,就连海洋有时也在睡觉,在没有湾流、波平风静的日子里。(P40)
熬点痛对男子汉来说不算一回事。(P44)
拉啊,手,他心想,挺住。腿儿,为我撑下去。头,为我撑下去,你从来不曾垮掉过。(P48)
再多好多个回合我可撑不住,不,你撑得住,他对自己说,你永远撑得住。(P48)
你得一直头脑清楚才行。要一直头脑清楚,懂得怎样忍受痛苦,像个男子汉,或者像条鱼。(P48)
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吃败仗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P54)
不抱希望是愚行。(P55)
你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心,而且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后你还爱它。假如你爱它,杀死它就不是一宗罪。(P55)
不管怎样,风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还有大海,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P63)
一旦被打败,人就轻松了。(P6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