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

来源中国军网

我的母亲,曾是织虹纺霓的仙女,她身居星河之畔,终日藏云捉日,未曾烦心挂虑,她也曾惊讶于上天赐予的美丽羽衣,在青春的那份光华面前痴然如醉。然而有一天,她褪去了羽衣,卸下了动人模样,换上了人间粗布——她已决定做一个母亲。

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1)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毋庸置疑,我的拜访,让我的母亲告别了女子本该的豆蔻芳华,告别了青年本该的事业奔波,从此变成一位家庭妇女。而我,很幸运地开始独享她的宠溺,成为她的又一份牵挂。

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2)

印象里的母亲,柴米油盐沉浮了她的生活,锅碗瓢盆束缚了她的诗和远方,她似乎总在忙碌着,周而复始,从朝到暮,从青丝到华发。每每看到她那饱经风霜的脸颊,我总会劝劝她:“世界那么大,您该多出去走走。”而她总是说:“等你长大了,我才能闲下来。”

虽然母亲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然而事与愿违,我确实不是一个让她省心的孩子。初中学校寄宿那会,我迷上了网络游戏,近乎是走火入魔的地步。那时的我,夜深人静时是刀光剑影、鬼神相伴,朗朗课堂前是陈抟附体、庄周牵梦。

浑浑噩噩的结果是:成绩表上总是从后往前找我名字,家长会后总是被特指留下小会独谈。母亲望着我呆滞目光下的黑眼圈,她没有用一声长叹不了了之,她选择了校外租房陪读,她始终觉得我会懂事起来。最终还算幸运,我醒悟得早,终究没有让这位牵肠挂肚的母亲再失望,我用自己的成绩给了她一份满意的答卷。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许是从小学开始就求学在外的缘故,让我对家、对母亲有着特殊的眷恋和感情。

记得去院校报道的前一天,母亲拉着我深夜长谈,对于这块心头肉,她有太多太多的嘱咐和牵挂:饭要吃饱,觉要睡好,有病要治,有苦要说……明知这是孩子蜕变成长的必经路,可心中还是诸多不舍,儿行千里母怎能不担忧?在我的行李中,她偷偷放进了一张全家福,她怕孩子想家。

余秋雨说,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就是与母亲告别。临别之际,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一步三回头,什么是双目满思愁。这么多年,母亲早已习惯了围绕着我转的生活,当我真要飞往远方,这空了的心巢,是多么的落寞,我心知道!

提上载思载忧的行囊,踏上远走他乡的火车,我和母亲挥手道别,当火车奔驰在绵绵古道,夏蝉的哀鸣也悄然静下,母亲的叮呤却还在耳边萦绕,正应了龙应台的那句: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3)

今年,已经是我穿上军装的第五个年头了,稚嫩的一道杠也加上了两颗星。但母亲说,孩子,还是当年那个孩子。在外的日子里,无论再忙再累,我都不忘定期给母亲挂个电话,捎个平安,母亲说:“功名利禄别看太重,平安健康就好!”当所有人关心着我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她却永远担心着我飞得累不累,在她心里,永远惦记着那个长不大的孩子,那是她魂萦梦绕的牵挂!她对孩子的爱,像阳光一样热烈,像草原一样静默无边,它能无私地包容、无限地给予,有它的寄托,灵魂都是轻盈的。

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4)

记得一名军人给他的母亲写了这样一首诗:“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爱恨百般浓,都是一样情。纵有十分孝,难报一世恩。”作为子女,本该侍奉在母亲身旁陪着她慢慢变老,就像是她从不愿意缺席我们的成长。奈何身着戎装,责任在肩,使命在前,自古忠孝难两全,游子虽思桑梓情,愿祈苍天赐母安。

时光不曾搁浅,岁月不停流逝,当我们的青春搭上时光这列快车,遇到的,刚好是母亲的迟暮,我在茁壮成长,而她却与我背道而驰,愿岁月对这位善良的母亲温柔以待。鸦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虽然不能常侍左右,也愿如孝经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慈母倚门盼子归(游子虽思桑梓情)(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