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头与熟茶区别(茶问答老茶头是如何形成的)

Q请问下老茶头是如何形成的?

(茶友:JK)

A:某种产品的诞生是个“美丽的意外”的故事,总是让人对这种产品产生恍然大悟的后知后觉型快感。

犹如你得知蓝色小药丸最开始是为了治疗心绞痛而研发的一样。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老茶头,正是熟茶渥堆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意外不意外?

老茶头与熟茶区别(茶问答老茶头是如何形成的)(1)

熟普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与茶之间的透气性变差,并且产生了一种叫菌丝体蛋白类物质(也有说是因为果胶丰富)。

这种物质把茶叶粘连在一起,形成不容易解散的茶疙瘩,这种疙瘩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老茶头。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

①在2005年之前是没有老茶头这个名字,因为在2005年以前,茶头都不被认为是好东西,一般是切碎了混在熟饼里,或者丢弃,或者工人们自己喝掉。

老茶头这个名字是2005年大益茶厂拼配师李文华老师开发的新产品,他在想了很多名字后,才起了“老茶头”这个名字。

②茶叶在形成小团块后可能存在杂质,团块内部厌氧菌发酵时间过长,微生物超标是有可能的。

③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先生说过:“老茶头里的粘黏物并不是果胶,基本已经没什么营养。”

综上所述,茶友们在喝老茶头的时候要且喝且小心~

(在老茶头的内含物质里引用了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老师的研究结果)

Q:请教下茶叶标准的制定有无分类呢?

(茶友:佳佳)

A:对事物或行为制定准则,可以说算是社会契约的表现。就好像对个体的行为准则规范,从国家层面那是法律,省区层面那是法规,公司层面就是规定,个体所呈现的范围不一,规则的约束力就不同,而且也就会有分类。

同理,茶叶标准是有分类的,根据我国《标准化法》可将这个标准分为四类:

一、国家标准(GB)。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制作)。

二、地方标准(DB)。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三、企业标准(QB)。企业根据国标或地标或行业标准,规范生产细节所制定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四、行业标准(SN)。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制作)。

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Q:青茶工艺中有一道“看天做青”的工艺,请教下这是什么意思?

(茶友:呗呗)

A:你要是把它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看天气预报做青”也未尝不可。

不过除了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栏目,你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准确查看气候、温度与湿度。

青茶的工艺除了“看天做青”,还有“看青做青”。

做青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气候、温湿度的不同,来处理茶青。

因为不同的气候和茶叶含水量的多少,茶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进程也不同,会产生多样化的化学反应,那么我们就要对应这些多样化去做青。

在做青的同时,我们要观察茶青的含水率和发酵程度来把握做青的节奏。

这样就能达到“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目的。

专业指导:小菜的院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