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

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1)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有人形容企业的中层管理就像“夹心饼干”。因为上面顶着压力,下面抵着反弹,看似职权不小,实则步履维艰。可是想把工作做好,两头都不能松懈——既得争取上司的最大信任,又要获得下属的最大配合,谈何容易?所以能当好执行层领导的,都不是等闲之辈。

元世祖忽必烈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典型人物,此人名叫史天泽。史家对他做出的评价是“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仔细一琢磨,这个评价很不得了——功高业大,却能让皇帝安心;占尽功名,却能让下属满意。这是怎么办到的呢?

出将入相,厥功至伟

史天泽能够“出入将相五十年”,关键还是实力过硬!

为将经历 ——

史书记载,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早年曾在蒙元名将木华黎麾下战斗。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他接替哥哥史天倪的都元帅之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剿灭红袄军。官职也从五路万户一直做到中书左丞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史天泽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一路上屡立奇功。最终在伐宋途中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史天泽能够在军队中崭露头角离不开一个“勇”字。蒙元大军在对抗武仙时,一度陷入危境。史天泽带领三千人前去支援。与此同时,武仙的骁将葛铁枪,带领万人来抵抗。史天泽身先士卒,将敌人打退。他连夜追击,生擒葛铁枪,敌军立刻溃散。史天泽此战缴获大量兵器辎重,军威大振。后来,史天泽又一次与武仙对阵,当时众将接连失败,又是史天泽独率千人绕到敌军后面,发动突击,再与大军合攻,大败武仙,收复卫州。

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2)

为相经历——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首先把史天泽召来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天泽上疏回答,大略是:“朝廷当先立中书省和六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监督各路,施恩泽使人民不反叛,除去贪官污吏,任用贤能之人,颁布官吏俸禄以养廉,严禁贿赂以防奸,望能上下相应,内外休息。”世祖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第二年五月,拜中书右丞相。世祖规定:中书尚书两省、枢密院、御史台,一月或一旬内,遇大事须与天泽商议,小事则不必烦他。

怎么做到“下不怨”?

无论是为将还是为相,只要做领导,就很难不与下属产生隔阂。可是史天泽的团队为何就没有怨言呢?透过史料来分析,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史天泽有人情味。当初平定了武仙之乱,他率众修葺城池,积蓄武备,那时岁荒民饥,生活艰苦,他便与大家同甘共苦。有人提议屠杀敌方军民万余人,史天泽极力阻拦,最终将他们释放。金朝末年,很多名士到处流亡,无处为家,史天泽为他们安置生活,以礼待之,后来这些人很多都愿意为他效劳。

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3)

其二,史天泽勇于担责。史天泽在河南任经略使时,宪宗蒙哥因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产生猜忌,命阿蓝答儿到陕西、河南考校各路钱谷。阿蓝答儿为人苛刻残暴,对河南官吏大肆罗织罪名,严刑拷打。只有史天泽因为功名赫赫而受到优待。但他并不能安心看其他人受到责罚,几次请求说:“我是经略使,有问题,理当由我负责,现在却归罪于他人,我怎能安心呢?”由于史天泽主动要求承担责任,许多人得以脱身。

其三,史天泽讲究公正。宪宗曾命各诸侯军选择勇士以备宿卫,令史天泽总领。有个叫蒲察琚的边将非常傲慢,不愿居史天泽之下。但史天泽并不计较,次年论功行赏时,发现惟独缺蒲察琚之名,便问原因,有人提出前事,史天泽说:“他战功最多,怎能因此而排斥他呢?”于是按功行赏。

其四,史天泽不吝支援。蒙元在灭金之战的时候,占领新卫,没想到很快被金兵反包围,一时陷入绝境。这时,史天泽率轻骑前往支援,到达后,依然身先士卒,杀至城下,高声对守城的人说:“你们尽力防守,援兵将要到了。”救援部队到来后,与天泽军配合夹击,大败敌军。

怎么做到“上不疑”?

如果站在大boss的立场上看,像史天泽这种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将,对忽必烈来说,不光是一种骄傲,其实也是一种压迫。回望历朝历代,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终者大有人在。那么史天泽是如何在极其强大的情况下让皇帝对他不生猜疑的呢?

从史料中的几个片段,我们便能体会一二。

一、姿态谦卑,低调行事——拜相之日,史家门庭悄然无声。有人劝他好好利用手里的权力,史天泽举唐朝韦澳告诫周墀的话:“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是天子之权,你要权干什么?

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4)

二、谨慎用权,善于让功——1262年春,将领李璮叛乱,占据济南。世祖派亲王哈必赤统兵讨伐,但是久无进展,于是又命史天泽前往。临行前皇帝当面授以诏书,命诸将听他节制。但史天泽到达山东后,从头到尾都没有把皇帝亲授的诏书示人。他向亲王哈必赤建议:“璮多诈而兵又精,不能与他硬拼,只要拖延时间,不攻自毙。”于是在济南城周围深挖沟,高筑垒,不让他跑掉,包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叛军开门投降,史天泽生擒李璮,斩于军门,诛其同案犯数十人,其余释放归家。后来平叛回来,世祖慰劳他,他却把这次平叛功劳全部归于诸将。但事实上,围困济南、使叛军粮尽出降等策略都是他制定的。

三、清廉避权,打消猜疑——史天泽在宪宗时就曾奏请辞职,他说:“臣开始是代理兄天倪军政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朝受皇上恩宠,一门之内居三要职,本应辞职,故臣请求退休。”宪宗说:“卿家世代忠勤,有功劳于国家,一门三职,当之无愧。”世祖即位后,有人说李璮之变是由于诸侯之权太重。史天泽借题发挥,继续上奏说:“兵民之权,不能并居一门,请从臣家开始实行。”史家子弟纷纷辞职,当日解去兵权者即达十七人。

元朝的边疆治理思维导图(元朝风云职场)(5)

“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这短短十四个字,凝聚了史天泽一生的做人做事之智慧。尽管在今天,时代变了,场景变了,但是很多老祖宗留下的经验智慧不曾过时。

身在职场,每个人都将面临“对上”和“对下”的关系。如何扮演好“夹心饼干”的角色,现在,你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