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大超市备货保供(广州市民在囤货时)

北京各大超市备货保供(广州市民在囤货时)(1)

2022年11月,广州番禺,风险区域内设立了多个生活物资应急保供点。 (受访者供图/图)

每天清晨四五点,生鲜商品就会送到超市。不久之后,蒋辉明将被电话叫醒,开始一天的忙碌。

蒋辉明是大润发番禺店经理。这几日,蒋辉明每天需按照日常3至5倍以上的量备货,这是番禺区近100家重点生鲜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收到的共同任务。

2022年11月9日,广州市番禺区发布51号通告,自11月9日至11月13日在番禺区全域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实行交通临时管控等。在此期间,许多经营性场所暂停营业,但保障市民生活的超市仍正常运行。11月13日,番禺区通告,延续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至11月16日。

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麦洁萍11月10日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说,51号通告发出后的4小时内,监测到市民购买肉菜量出现了一个短期的峰值,随后快速回落。“目前全区各商超、市场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民购买肉菜总量已接近日常水平。”

因为备货充足,“没有出现(市民)因为抢不到菜而感到恐慌的情况。同时,我们需要按照政府制定的价格去维持物价,不可以随意涨价”,蒋辉明说。

上述发布会介绍,番禺在风险区域内设立多个生活物资应急保供点,保证区域内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南方周末记者从番禺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番禺区蔬菜日上市量约285吨,水产品日均供应量可达181吨,生猪日屠宰量达7000余头,全区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

猪肉、叶菜需求高

在番禺,朴朴超市广州区域公共事务负责人罗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在10月底就收到了广州市商务局的备货提醒,随即开始逐步加量储备物资。

备货源于对疫情风险的研判和防控预案。蒋辉明解释,在番禺区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之前,他们已提前做好预案,并根据广州其他区域的疫情发展态势进行动态调整。“那时已经按照几倍的量去囤货了。”

蒋辉明提到,大润发在南沙设有物资储备仓库,已做好囤货准备,供各店调用,“3至5倍的备货量对仓库来说是没有太大压力的。”根据物资特性与储存时限,生活必需品分为两大类,“像米和油这一类,有已经包装好的和预包装的商品囤在仓库里了。而像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生鲜产品是每天供应的,流程完善。”

罗文则提到了电商平台的备货差异。朴朴超市的货品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基地,供货商采购之后,按照公司要求对菜品进行粗加工与预包装,“货物清洗、切好后,每天再统一给我们交接货物”。

据他介绍,广州疫情期间,超市供应商正在全力进行加工与配送工作。例如,肉类的上游供应商是屠宰场,“我们要求它现在保持24小时开工的状态,商品的切割、分切、预包装之类的工作是不停的”。

在电商平台上,纯农产品商品有一千多种。罗文说,商品供给大多采用购买者自主选择的形式,而非已经搭配好的生鲜物资包;后台会对市民购买最多的商品进行数据分析,相应类型商品将及时加量,“猪肉和叶菜板块的热卖度是最高的”。

蒋辉明同样发现,米、菜、肉是需求量最高的,也是销量较高的商品。他需要时刻关注市民对不同物资的需求量,“哪些地区物资空了,我就要去收集信息。哪些商品的销量高,就要做好提前备货的准备。这些民生用品不是说(一旦)需要马上就有的,要提前去下单,从周边的批发市场送货,同时我还要给总部的采购中心反馈信息,由他们跟进物流中心发货。”

赶上大润发超市做双十一活动,蒋辉明感到有些忙不过来。他不仅要盯着物资供应和商品售卖的情况,还要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在所有工作中,他特别注意及时安排人员补充超市货架,“市民看到货架上的商品每天都有补充,就会感到安心,每天有序地进行定量采购”。

北京各大超市备货保供(广州市民在囤货时)(2)

2022年11月10日,广州番禺,大润发超市货架上物资充足。 (受访者供图/图)

配送的挑战

在蒋辉明的印象里,这样高速运转的日子是从11月6日开始的。

那一天,番禺沙头街、大石街被调整为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蒋辉明和同事在该区域设立保供点。“因为我们超市是广州市商务局指定的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保供单位,从那时起我就进入了一个忙碌的状态了。”

疫情期间,市民线上购物,下单便利,但物流配送是难题。蒋辉明说,“前几天货单量激增的时候,我们征用了员工的私家车、电动车去送货,配送到凌晨一两点才送完所有的订单,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后,番禺区全域实行临时交通管控,除保障城市基本运行、医疗、应急和疫情防控相关的车辆,以及地铁、公交在落实相应管理措施的前提下予以通行外,其他车辆不得流动。

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帮助运货车辆进入交通管控区域。罗文介绍,朴朴超市提前办好通行证,目前物资配送较为顺畅。“商务部门对我们物资保供单位是全力支持的,基本上给了我们所有车辆通行证便利,便于我们在各个区域及时进行补货、送货。”

相较通行证,保障物资配送的更大挑战是人力不足。这不单是因为送货量大增,也同区域内配送模式更为复杂有关。

蒋辉明介绍,工商部门组织保供单位派人进到风险区,在保供点售卖生活必需品。“这些人在里面就不出来了,和我们风险区外的人对接,这样居民的生活物资才能得到保障。”

备足在保供点工作的人手,是蒋辉明的任务。实际过程中须克服很多问题,“比如有员工的居住地第二天突然变成管控(风险)区,没有办法上班,所以要及时安排岗位人员的调配工作。”

从仓库收货到末端配送,整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加人。罗文提到,公司会协调其他城市的同事加入,例如厦门、成都、福州等地,都有员工被抽调至广州帮忙,“也在不停地从社会上招人进来,补充人员的力量”。

虽然付出很多努力,但配送仍可能有延迟,最后一公里的环节也存在比较多的不可控性。如果面临这样的情况,罗文说,他们会提前跟下单的客户做好解释工作。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邦怡 张婧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