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是怎么解释人生的意义(活着少年去游荡)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成名作,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曾获得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多个中外著名文学奖项。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很多读者表示看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很压抑,看完后又有一种说不出的释然,文章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却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喜欢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深入解读。

道士是怎么解释人生的意义(活着少年去游荡)(1)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摘自原文)

《活着》讲述了福贵一生悲惨的人生遭遇,这一生的经历让后人感慨万千。余华塑造的福贵的形象还有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对命运的坦然,在经历了家道中落、亲人纷纷离去后对人生淡然的态度,每一次家人的离去都是一次洗礼,咬着牙,陪伴着剩下的亲人,日子还是要继续。结尾点睛之笔,一生的风霜雪雨后,主人公福贵牵着起了同样名字的老牛消失在田地的暮色中。与此同时《活着》还告诉我们,人应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用怎样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与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福贵本是个地主家的富少爷,从小顽劣,不好好读书,喜欢跳花鼓灯。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富家小姐家珍,生活倒也幸福。可他嗜赌如命,被人设局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临盆的家珍也被娘家人强行带了回去,母亲在穷困的生活中患了重病,福贵在前去求药的途中,却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几年后回到家中,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女儿在一次高烧后变成了哑巴,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

道士是怎么解释人生的意义(活着少年去游荡)(2)

本来一家四口生活的幸福美满,突然儿子在医院被医生抽血抽死,妻子家珍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开始一病不起。后来女儿嫁给了一个疼她的男人,并且很快的怀上了孩子,家珍的病情开始慢慢稳定。女儿在生产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后,突然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受不了这个打击,不久后便离世了。剩下富贵和女婿共同抚养孩子,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可爱,这时突然传来噩耗,女婿在工地的一次事故中不幸离世。失去了父母的外孙,和富贵一老一小互相陪伴着生活,富贵格外的宠爱这个外孙有求必应,外孙特别爱吃豆子,富贵就给他准备了好多豆子,没想到外孙竟然吃豆子撑死了。最后只留下福贵还有一头牛相依为命。

身边最重要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富贵一生平凡的经历里,充满了幸福和不幸。他相信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还有女婿和总是直接喊他富贵的外孙,还有那头已经老的耕不动地的牛,都是最好的都是上天给予他的恩赐。

道士是怎么解释人生的意义(活着少年去游荡)(3)

《活着》在2005年被改变成电视剧《富贵》,结局也被改编成了富贵和外孙还有牛一起生活。可能是为了给观众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吧!因为我们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我们要经历的苦难都是必然的,没有谁是例外,有人用悲观厌世的心态去埋怨生活的不公,有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笑对生活的苦难。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着好和恶的一视同仁。

小说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是错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我们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正是这些无常的经历才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一生。在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未来时间的长河里里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不妨静下心让时间慢慢找寻一个答案。

在故事的结尾老人和牛渐渐远去,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