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

武汉会战后,日本终于发现不可能快速灭亡中国,于是调整了对华战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时间回到1937年11月,太原会战失利后,八路军开始在华北沦陷区开展游击作战,并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致分四块,都在山里。

取得平型关大捷的115师,一部分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则率主力南下,以吕梁山脉为依托,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29师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120师以管涔山为依托,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

地理不熟的同学可以理解为: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

115师、129师、120师是八路军的绝对主力,除此之外,各地党组织也组建了抗日游击队。虽然这些游击队大多都不在八路军的编制内,但也受我党领导,经常和八路军相互配合,也是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2)

武器五花八门的抗日游击队

咱们来对一对时间,1937年11月太原会战结束,八路军转入敌后战场,而鬼子立马开始部署徐州会战,然后从1938年1月打到5月,紧接着6月武汉会战开打,一直打到10月。

所以,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10月,鬼子主力集中在正面战场,华北敌后压力相对小一些,因此根据地的发展相当迅猛,甚至到了平原地带。

至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时,八路军已经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等多个根据地,遍及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

八路军的15万人并不是躲在根据地,而是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在这一年时间里累计作战1500余次,歼敌5万余人(含伪军),收复大片国土。比如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至1938年底,共辖70余县,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拥有居民1200万。

日寇对策

视角换到鬼子这边。

1938年底,正面战场双方都精疲力竭,北面苏联已经出现军事摩擦,而在“占领区”内,却又出现了一支十几万人的部队,还光明正大建立了政权。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你是鬼子的头,是不是也有点头大?

有人可能奇怪了,鬼子为啥会傻到让根据地壮大到这般规模?就算正面战场压力大,“占领区”内也不应该如此松懈吧?鬼子当然不傻,相反,还非常狡猾。

咱们用数字说话,看看鬼子到底傻不傻。

当时日本34个师团有32个在中国,其中,8个师团在东北防守苏联;9个师团直接投入武汉会战作战;5个师团在华东提供后勤保障,伺候武汉那9个师团;武汉会战后期又从东北、华北、华东抽出3个师团攻占广州。这样粗粗一算,32-8-9-(5-1)-3=8,还剩8个。

你绝对想不到,就在鬼子下了血本押宝武汉会战的时候,竟然还有8个师团留在华北,分别是:第14师团在新乡,第20师团在运城,第108师团在临汾,第109师团在太原,第21师团在徐州,第110师团在石家庄,第114师团在济南,蒙疆兵团的第26师团在大同,还有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炮兵旅团、1个骑兵集团。

8个师团已经证明了鬼子并不傻,下面本僧要证明鬼子很狡猾。

我们知道,日军最精锐的甲种师团编号是1~17,编号100开外的师团是由预备役扩编的,战斗力难免打点折扣,比如万家岭大捷几乎被全歼的就是106师团。

也就是说,留在华北的有一半是二流鬼子。不过,即便是二流鬼子,如果几个师团合一起打个大仗,在华北依然无人能敌,但想要分散各地控制整个华北,那就是找死了。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3)

正在破门而入的日军

鬼子深知自身毛病,分散防守断然行不通,必须要主动合力出击。那出击对象是谁呢?万万没想到,鬼子竟然将八路军作为其华北“治安作战”的主要对象。

要知道,当时在华北,被打散的国民党部队也成了游击队,其规模远在八路军之上,1938年就有30万,到了1939年光是有统计的正规部队就达到了70万。但是国民党军队的体制决定了其无法实施游击战(这是另一个话题,不说了),国民党游击队最终不是壮烈牺牲就是叛国投敌,很快就衰落了。

不得不说,鬼子眼光还是很毒辣的,没把几十万国民党散兵当回事,从一开始就盯着当时非常弱小的八路军进攻。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至少这前半句,鬼子还是有点靠谱的,只是后半句就不灵了。

鬼子对八路军有多重视呢?

1937年11月下旬,太原会战刚结束没几天,不顾正在备战的徐州会战,日军调集2万余人,兵分8路围攻晋察冀军区,史称“晋察冀军区第一次反围攻”,也称“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

当时八路军115师刚撤到五台山,晋察冀军区成立仅半个月,一共才七八千人,日军竟以3倍军力发起围攻,这是铁了心要把根据地扼杀在摇篮里。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4)

现在有一种论调,大约是说鬼子和国民党鹬蚌相争,八路军渔翁得利,这种说法和“韬光养晦就是靠嘴皮子骗骗美国人”一样愚蠢,不管是现在的美国还是当年的日本,情报工作都无可挑剔,小鬼子大鬼子都不好糊弄。

从这第一轮围攻可以看出,日军已经足够重视八路军了。你想想,以鬼子这边的军事逻辑看,2万士气正盛、装备精良的皇军,对付七八千装备低劣的游击队残兵,还是碾着脚后跟追进五台山的,怎么算都绰绰有余了。

当时的鬼子,既知道不能任由抗日武装发展,也知道华北的抗日核心是八路军,还知道不能小看八路军,一出手就是重拳。你说说,这样的鬼子是不是够资格称“狡猾”。

谁知道,八路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能用常规军事理论衡量。双方打了一个多月,鬼子被游击战术搅得晕头转向,最终被迫退回铁路沿线。

此役,日军伤亡1000多人;八路军伤亡600多人,缴枪300多支,子弹5万发。

鬼子首战失利,而且败得如此难看,对八路军的“重视”进一步升级,并形成了正式文件。1937年12月22日,华北日军在《方面军占领地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中,明确将八路军视为重点作战对象。

为了落实文件精神,1938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起“肃正作战”,前后出动6个师团反复围剿,在这种状况下,抗日根据地依然在快速发展壮大。呃,从这个角度讲,抗日神剧好像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八路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个话题我们从一场不得不提的经典战斗说起,一场充分体现了八路军游击战精髓的129师386旅的成名之战,这就是由陈赓亲自指挥的“神头岭伏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

太原会战后,山西南部除了八路军之外,还有大量退下来的成建制的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为了确保徐州会战的顺利,鬼子打算在1938年夏天之前彻底占领山西南部以及河南北部,把所有中国军队赶到黄河以南。

1938年2月,日军调集4个师团开始攻占晋南。此时徐州会战已经打响,鬼子自然不可能抽调精锐来做扫尾工作,于是,华北那几个师团就派上用场了。

第20师团从太原南面的太谷出发,基本是沿着临汾、运城这条还算平坦的路,一直打到黄河拐角处的风陵渡。第14师团从安阳出发,向南打到新乡,然后沿着黄河一路向西打到了运城。第109师团从太原出发,直接向西打到了黄河边的吕梁。第108师团从邯郸出发,经长治到临汾,横跨太行山脉,会经过八路军的防区,这个师团咱们稍微留意一下。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5)

至3月8日,鬼子4个师团把晋南横竖都打了个对穿,虽然八路军成功破坏了外围交通线,但仍然架不住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顺利打通了同蒲线并占领了晋南主要地区,初步完成了战役目标。

这一个月,鬼子主要和国民党部队作战,损失并不大,于是,鬼子的野心又涨了涨,瞄上了晋东南。

晋东南是八路军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还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双方不可避免又展开了一场厮杀,史称“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6)

日军用气球航拍侦查黄河北岸中国军队的堑壕

1938年3月,八路军129师从河北进入山西境内,师长刘伯承决定拿鬼子的108师团开刀,把进攻重点放在了“长治-邯郸公路”上。因长邯公路沿途县城均有日军进驻,故八路军决定采用“围点打援”战术。

3月16日凌晨,129师386旅在并不适合伏击的神头岭设伏。凌晨4时,负责诱敌的385旅769团1营突入黎城,与敌激战,黎城日军立刻向两头的涉县和潞城求援。1营歼敌百余人后,于拂晓撤离。(这战斗素养真是没得说,来去如风。)

八路军要灭的是潞城出来这股鬼子,所以769团把涉县出来的鬼子顶了回去。但如果潞城一下子放出太多鬼子,又担心吃不下,于是386旅以1个连的兵力在潞城东北方向不断袭扰,使潞城之敌不敢倾巢而出,最终日军决定抽调1500人增援黎城。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7)

日军没想到视野开阔的神头岭会有伏兵,毫不犹豫钻进了伏击圈。386旅3个主力团突然发起攻击,将敌截为数段,随即展开白刃战,因公路地形狭窄,日军无法展开战斗队形,最终溃不成军,激战2小时后,仅百余人逃跑,其余全部被歼,还抓了一些俘虏。

抗战初期,要抓鬼子俘虏可比抓鬼还难,而在神头岭却抓了一窝,可见当时鬼子心态被打崩了。打死鬼子容易,打崩鬼子就难了,仅此一项,就足以说明八路军战士气势磅礴的战斗气概。

神头岭一战,我军以240人伤亡的代价,歼敌1400余人,缴获颇丰。386旅一战成名,被很多日军部队视为头号对手,以至于108师团还在装甲车上写了“专打386旅”的标语。

神头岭是非常经典的伏击战,被后世不少军事院校列入教材,这儿说得比较粗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深入研究研究。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8)

注意这里最后一条,找到了鬼子扫荡晋东南的文件,所以说,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神头岭伏击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因为处于补给线上,有效牵制了日军其他方向的进攻。何况,伏击战能打一次,就能打第二次,数量累积到战略层面,照样能给鬼子喝一壶。

3月31日,129师又在黎城和涉县之间的响堂铺设伏,以伤亡300多人的代价,共歼日军400余人,摧毁汽车180余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9)

在晋南翻山越岭的日军中村部队

在另一头的晋西南,115师打得也不错,3月中下旬作战数次,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累计歼敌1000余人,烧毁敌汽车60多辆,打得鬼子不敢远离交通线,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对晋东南的围攻。

晋南打成这样,晋西北的日军第26师团闲不住了,早在2月下旬就集结了11000人(含3000伪军)直扑黄河,妄图控制晋西北的黄河渡口,进逼陕甘宁边区。于是,120师抓住机会,将游击战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累计歼敌1500余人,打得26师团全线撤退,还顺势光复了晋西北7个县城。

同一时间,晋东北的晋察冀边区也在不断袭扰日军交通线,前后24天进行大小战斗40多次,以伤亡300人的代价歼敌1500余人。

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北算是稳住了,但晋东南才是重头戏。

4月初,日军5个师团凑出3万多人,兵分9路开始合围晋东南,129师再度找准机会,使了个空城计,随后与115师相互配合,以伤亡800人的代价在长乐村一带歼灭108师团117联队2200余人,其过程之曲折,指挥之精彩,战斗之英勇,连抗日神剧都望尘莫及。

117联队相当于小半个师团,也是9路大军中的主力,竟然几乎被全歼!其他几路鬼子直接惊呆,再度刷新了对八路军战斗力的认识,纷纷撤退。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0)

此次晋东南反围攻战斗,历时近1个月,八路军伤亡2000余人,累计消灭日军4000多人,收复县城18座。同一时间,国军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大捷。

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从1937年11月到1938年4月,八路军在华北日军的围攻中仍在不断壮大。到了1938年5月,徐州会战进入决战阶段,鬼子又从华北抽调2个师团投入徐州,如此一来,山西仅剩下太原一带的第109师团,临汾、运城一带的第20师团,晋东南一带的第108师团。 

趁着鬼子兵力空虚,华北各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破坏交通线,处决汉奸。同时,国民党残余部队趁势向日军20师团盘踞的晋西南地区发动反击,竟然还能迫使日军收缩防御。一时间,敌后战场风起云涌。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1)

两人操作的土枪——大抬杆

可惜国军动作不够利索,6月,徐州会战结束,日军第14师团回援山西,同时命令108师团增援临汾一带。108师团从晋城出发,走的是阳城、沁水、翼城一线,又得翻山越岭经过八路军防区,于是,又送了500人头。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2)

到了1938年秋,华北日军从上级军官到下级士兵,都已经将八路军视为一个强劲对手。

担当“治安作战”任务的4个独立混成旅团,到华北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大队的军官进行了一个关于如何应对八路军游击战的学习,然后再由军官向各部队进行反游击战训练。

9月,华北日军自认为学习得差不多了,打算一口气消灭八路军主力,集第26、第109、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4旅团,共5万余人,对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多路围攻,于是,八路军与华北日军再度展开了新一轮较量,史称“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3)

日军围攻前夕,白求恩在五台山建成了第一所模范医院,图为白求恩在开幕典礼后与部分同志合影

要知道,此时武汉会战正打得如火如荼,鬼子竟然舍得花5万人去围攻八路军的一个根据地,甚至动用了毒气弹,足见八路军在日军心中的份量。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4)

从9月下旬开始,鬼子兵分N路,围着五台山向里打。八路军并不着急歼敌,而是以小股部队沿途袭扰,为群众坚壁清野和根据地领导机关转移争取时间。

至10月上旬,鬼子已将根据地打穿,开始分割围剿,并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而八路军凭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已经转到日军侧翼,四处破坏补给线。

至10月中旬,根据地里的鬼子逐步陷入被动,打又打不着,守又守不住,抢又没的抢。尤其是10月15日,120师359旅717团在明堡全歼日军运输大队100余人,迫使鬼子不敢小股行动,后勤压力陡增。

10月下旬,八路军已经摸清了这批鬼子的底细,采取“以一部主力活动于日军侧后,截其辎重,断其供应,同时组织机动部队伺机伏击日军”的作战方针,下手快、准、狠。

比如,袭击王安镇,堵住日军200余辆卡车;袭击高门日军粮站,缴获其全部粮秣;夜袭阜平,迫使日军弃城而逃;伏击邵家庄,击伤一名少将,随行200余人大部被歼;近战夜战典范的滑石片伏击战,以阵亡21人的代价全歼日军一个大队500余人……虽然每次战斗规模不算大,但八路军累计进行大小战斗136次,战果加在一起,堪比一次重大战役。

同时,外围的八路军120师、129师各派出一部对五台山周边的交通线进行破坏。也就是说,鬼子把物资运到五台山脚下就得先过120师、129师这一关,再把物资送进五台山又得过八路军主力这一关。

这么一来,鬼子很快就撑不住了,象征性占了几个县城,大部陆续撤离。至11月上旬,历时48天的反围攻作战结束,毙伤日伪军52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谁要再说八路军隐藏实力,小鬼子肯定第一个不答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我军的存在,才将鬼子拖入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华北的情况看,国民党军队只要被打散,战斗力直线下降,日军留守的8个师团完全足够碾压残存的国民党军队。只要把“占领区”内的经济稍微搞一搞,继续支撑日军在正面战场向西进攻不是没可能,就算不能速战速决,也可以慢慢蚕食,长此以往,小鬼子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看完华北的情况,我们再转到同时期的江南看看。

新四军

很多同学分不清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区别。

七七事变后,陕甘苏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八路军”的称呼保留了下来。国民政府只给了八路军3个师的编制,即115师、120师、129师,共4.5万人,主要在华北。

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则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国民政府给了个游击队编制,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共约1万余人(只有六千多支枪),抗战初期主要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后来逐渐东进、北上,最终和华北八路军连成一片。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两支不同的队伍,都由我党领导。

新四军整体实力不如八路军,但在1938年也有不少建树,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并且四处活动,为日后创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皖东抗日根据地、鄂豫皖边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5)

新四军针对村落战的训练

作战方面,从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向国民政府军委会呈报的战况说明看,自进入战区到1939年1月底,累积歼敌3651名(含伪军),己方伤亡903人。从这个交换比可以看出,新四军的战斗素养绝对不输八路军。

举俩例子。

1938年7月的新塘战斗,新四军竟然在南京郊区的平原地带伏击日军车队,造成鬼子40多人伤亡,摧毁汽车2辆,引得鬼子动用骑兵、坦克追击。然后,新四军以零伤亡的姿态潇洒离去。

紧接着的8月,夜袭句容城,上墙、摸哨、开城门,妥妥的特种兵水平,大部队进城后捣毁伪政权,烧死多名汉奸,救出被关押群众100多名,击毙鬼子47人。至凌晨4时,新四军撤城而走,仅阵亡2人。

呃……这节奏又往神剧方向去了,得修正一下:八路军、新四军高超的战斗水平,不代表抗日不艰辛,而且这是抗战初期,到了后来,日军不断将部队调到敌后战场,一度达到了总数的75%,致使我军经历了一段极其艰苦的时期。

说个题外话,从纯军事角度考虑,如果抗战一开始,就让我党来指挥百万国军,小鬼子能不能狂成这样就不好说了。在抗美援朝打出“全球最强轻步兵”称号的志愿军,很多都是解放战争时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部队。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6)

军长叶挺接见两名宣誓参加我军的日俘

从太原会战的平型关第一次交手算起,经历了1937年冬季“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1938年春季“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再到“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日军与八路军打了一年多的仗,几乎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使得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了日军背后的一把利刃。刚好这时武汉会战也打完了,鬼子觉着是时候总结调整一下了。

转折

为了防止大伙有“八路军打鬼子很轻松”的错误印象,得强调两个原因:其一,1938年日军主力在正面战场;其二,日军擅长打阵地战,一开始无法适应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很多人以为打游击很简单,但实际上,游击战对部队的整体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部队打游击,往往是打着打着,要么成土匪了,要么成逃兵了,要么弹尽粮绝牺牲了。国军曾经专程请八路军传授游击战术,结果手把手也没学会。

说个题外话,抗美援朝一开始,美军也被我军的战术打懵了,几乎溃不成军。后来李奇微上任总司令,潜心研究志愿军战法,发明了针对性的“磁性战术”、“绞杀战”等战术,这才稳住了局面。

1938年的华北日军和抗美援朝早期的美军有点像,完全不适应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虽然打游击不是新鲜事物,但像八路军这样把游击战运用到如此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实属罕见。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7)

八路军在研究如何打炮楼

日军在武汉会战后对国民党军队就不怎么上心了,开始琢磨怎么对付我们抗日根据地。

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恢复治安”。

也就是说,原先只是华北日军的矛头对着八路军,鬼子大本营的心思还在老蒋那里,这一回,算是彻底把鬼子都招惹过来了。

1938年底,日军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军事方面,1938年11月29日,从南方调了3个师团回华北,到1939年初,又加了8个独立混成旅团,都是冲着八路军去的。

人事方面,1938年11月25日,杉山元接替寺内寿一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厮到任后,仔细研究了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和东北的经验,然后又征求了大量所谓“中国专家”的意见,正式发布了《治安肃正要纲》。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8)

1938年12月,刚上任的杉山元访问伪华北临时政府首脑王克敏大汉奸

这份所谓的要纲,鬼子还是下了点工夫的,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军事打击是不够的,试图从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围剿八路军。整个计划从1939年1月至1940年3月分三期进行,总结来说就两条:对八路军要军事扫荡,对老百姓要政治怀柔。

细看《治安肃正要纲》全文,处处透着鬼子的阴险。比如,把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放到了比较优先的位置,意图把我国青少年洗脑成铁杆伪军,用以对付八路军;对意志薄弱的国民党游击队加大了拉拢力度,让他们反过来对付自己人;将“育成、整备亲日武装团体”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大力提拔汉奸,鼓励窝里斗。

抗战英烈第三批(简述抗战致敬英烈)(19)

汉奸组织“新民会”在训练青年

另一方面,鬼子知道八路军的支持来自老百姓,只有发展经济争取民心,才能彻底断了八路军的根基。所以,鬼子在这一版计划里竟然对军队提出了自律要求,还催促伪政权抓紧恢复社会秩序,稳定民心,尤其提到要“根绝无业游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军事扫荡”这部分,针对八路军快如闪电的打法,日军采用分散配置的策略。首先全力扫荡根据地,把八路军打散;然后选择合适的地方设置据点;以据点为核心,反复扫荡,使八路军无法聚集,迫使八路军向边缘地区转移;最后,再把边缘地区也扫荡了,彻底消灭八路军。

为了实施这些计划,到了第三期(1939年9月),用于敌后战场的日军达到14个师团,占了总兵力的56%。

抗日根据地的真正考验,终于要开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