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不适合带小孩去旅行(带幼儿在故宫随地小便)

什么年龄不适合带小孩去旅行(带幼儿在故宫随地小便)(1)

有媒体报道,故宫内有游客让小孩儿“随地小便”,还把用完的“纸”丢在地上。对于这样的事情,社交媒体上众说纷纭。但是,主要围绕两个“观点”在激辩 。观点一认为,公共场合下,家长应该遵守公序良俗,文明出游。观点二认为,孩子年龄小,应该给予宽容,不应该过分苛责。

坦白讲,就观点而言,其实都能站住脚。只是,人们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并没有“就事论事”,或者以现实为依据,摊开来说。作为旅游高峰期,旅游景点的“卫生间”,往往人流拥挤,排队如厕是常事。这种时候,“上厕所难”的问题,肯定就会存在。

然而,是不是“上厕所难”,就一定要“打破规则”,显然是否定的。从人们的基本认知出发,我们会发现,“年龄小”就好像是一块儿“免死牌”。因为,我们知道,在公共场合中,但凡一个人脑子正常,是不会随地大小便的。即使一个人实在“憋不住”,也会找一个相对隐蔽的半公开环境进行。

过去,很多人“抱怨”公共卫生间少。但是,从近些年来看,无论是乡镇,还是城市,公共卫生间的设施布置,越来越宽松合理。只要一个人合理的安排自己上卫生间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来不及”的情况。当然,就算是遇到高峰期排队如厕的情况,也不会太久。

因此,将“随地大小便”的理由推给公共卫生间设施少,显然有点说不过去。并且,如若一个人真要是“闹肚子”,跟旁人“说一下”是完全可以通融的。就比如小孩子如厕的问题,在很多公共场合下,是可以和管理人员交涉,进行优先安排的。

所以,出现“小孩随地小便”的事情,根本上讲,还是大人的问题。一方面,大人懒得询问或排队;一方面,大人认为“年龄小”无所顾忌。只可惜,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公共秩序是一种破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公共印象”的一种破坏。不得不说,两面不讨好。

“年龄小”可以成为“小孩子”的庇护所,但是,并非是“家长”的偷懒借口。从这个视角看小孩儿“随地小便”的事情,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大人身上。正是因为,普遍认知上,觉得“年龄小”可以逾越边界,就导致很多大人会假借小孩之名,进行秩序的破坏。

这种逻辑久而久之,就会让很多人觉得,借助孩子的“年龄小”,可以走很多捷径。可事实上,作为“孩子”,在公共场合下,很多责任是需要“家长”承担的,而非是“家长”借助“孩子”的场域进行偷懒或耍赖。过去,人们总喜欢将淘气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

可事实上,作为孩子来讲,挺冤的。因为,这种负面的标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父母不作为造成的。但凡父母的“规则意识”强,为人有条理,孩子是不会太无理的。这种家庭教育层面的“必然性”,早已成为一种圭臬或公理。因此,当我们见到“熊孩子”时,请别急着“下定义”,“给脸色”。

当然,作为“公序良俗”如果总是被打折,我们所面对的“公共环境”将会污浊不堪。这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故宫的台阶上,都是尿液和大便,那么再好的历史遗迹,也会失去应有的成色。或许,对于随地大小便的小孩来讲,确实会省去排队的时间,但是长远来看,真的是不可取。

很多事情,如果单独来看,可能严重性并不大。但是,如果铺开来看,集中评估,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而“孩子随地大小便”,或许就是这样一件事儿。“一个孩子”怎么也好处理,两个孩子有些尴尬,三个孩子以上,可能就成为乱象。

从某种层面上讲,个体的一些坏行为积淀,会导致群体性坏思维的形成,并且最终作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更大的坏影响。我们必须承认,在群体中,人们更容易被左右,更容易被影响。并且,也容易将坏行为的作用放大,直至走向不可控。

说到底,公序良俗的边界维护起来难,但是破坏起来,很容易走向“破窗效应”。行为决定态度的效应,会引发不道德的行为,邪恶和坏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很自然的就会变本加厉,或者持续升级。一个不起眼的恶行,会触发更恶劣的行为,这是符合常规的行为运行逻辑的。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懈怠”很普遍。这种现象,不仅在拔河比赛中,合唱中,鼓掌中会出现。同样会在公序良俗的维护中出现。人们普遍在群体中觉得,多自己一个不多,少自己一个不少。因此,在懈怠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要求降低。

这种思维,转换到规则意识上,很容易形成“违规”的习惯。就比如孩子随地大小便的事情,家长总觉得这是个“小问题”,并且很会原谅自己的行为。但是,当公共场所,所有的小孩都随地大小便的时候,可能问题就大了。当然,这种“概率”比较小的,但是长期去看,“小概率”会逐步的向“大概率”延展。因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不仅是道德素质的问题,也是个如何治理的问题。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qingnianxueji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