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松编号(刘青松)

摘要:献县戈氏乃畿辅望族,顺治至嘉庆间有四世五人蝉联进士,且著述颇丰。戈氏与同邑纪氏、任丘边氏、李氏、大兴翁氏等均有密切关系,故其《家谱》所载有足征者,在补充、纠正史料记载、文学、学术史研究、文献整理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戈氏族谱、文史、文献、畿辅诗人群

献县戈氏祖籍江苏吴县,明嘉、隆间迁京师,越四世,于崇祯甲申移居献县丰尔庄(该村今属河间市),遂占籍焉。戈氏迁献县后,迅速发展为当地大族,有“四世五进士”的科名,自顺治至嘉庆一百四十余年的时间,历朝为官,为清流之望。史贻直在《河间戈氏世科闱墨叙》中称:“自有科目以来,以是起家致通显者夥矣,或一世焉已,或再世三世焉已,间有延延绵绵世推极盛,考其世次,或中断更续,无有累世踵相承列大学石如君家者。……嘻!其盛矣!”近年来,献县戈氏被评为“中国文化世家”。《戈氏族谱》流传至今,共经历了九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分别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咸丰八年(1870,稿本)、光绪二十九年(1904,稿本)、民国十二年(1923,稿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1963年(油印),1983年(油印),1997年,2014年。其中以乾隆二十五年戈涛修《献县戈氏家谱》,民国二十一年《戈氏族谱》价值最高(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据材料皆为民国二十一年《戈氏族谱》)。由于戈氏为百年望族,与同邑纪氏、任丘边氏、李氏、大兴翁氏等均有密切往来,故其《家谱》所载有足征者。以下分别叙述之: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一、《戈氏族谱》的史料价值

戈氏世读书,以勤苦发为科名,垂百年之久,累代均有著述,《戈氏家谱》在补充正史之不足、纠正史料记载之误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

(1)《清史列传文苑传三戈涛》:

戈涛,字芥舟,直隶献县人。少颖异,读书志气激发,慨然与古人哀乐。然性介特,不为苟同,从沈阳戴亨学诗,受知于督学钱陈群。弱冠举于乡,任河南嵩县知县,缘事解官。游京师五年,学益老,名益立。荐经学,乾隆十六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八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二十一年,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寻迁御史,转刑科给事中;三十三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官御史时,数上封事,会京察,当事欲置一等,辞曰:“御史言事,职也,岂可以此阶荣进哉!”闻者服其言而止。择交尤严,以文章道义相切劘者,边连宝、李中简一二人而已。诗格律严整,绮语、理语皆所切戒。于唐宋诸大家实能登堂而哜其胾。陶樑谓畿辅诗人以涛为巨擘。古文师魏禧,疎宕有奇气。著有《坳堂诗集》十卷、《畿辅通志》、《坳堂杂著》、《戈氏族谱》、《献县志》。

其中关于戈涛“任河南嵩县知县,缘事解官”的记载是错误的,且戈涛著述中亦无《畿辅通志》。《戈氏族谱》载:

戈涛,絅公公长子,字芥舟,附生,乾隆丙辰科举人,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西、湖广道监察御史,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东城、中城,察院督理五城街道,刑科掌印给事中。癸酉科江西副主考,丙子科云南正主考,丙辰科会试同考官,戊子科福建正主考。著有《坳堂集》《诗钞》行世。

并无官河南嵩县的记载。《清史列传》盖误读李中简《芥舟先生小传》“(涛)从父封公之河南嵩县任,封公缘事解官,先生独留二年始得归”之语,以其父戈锦尝官嵩县,而误为戈涛官嵩县。(据《戈氏族谱》戈涛之父戈锦“庚戌科进士,任河南嵩县、浙江开化县、归安县知县”)其后《大清畿辅先哲传》、《中国文学大辞典》等并袭其误。

又《国朝文汇》收录李中简《芥舟先生小传》而将戈涛的号“蘧园”误作“莲园”,以致后世的许多著作中提到戈涛之号均误作“莲园”。如孙致忠等《纪晓岚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辞源》(1984)“戈涛”条、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2005)第七章提到《韵学骊珠》弁辞的作者“颍川芥舟”疑为戈涛,并介绍说戈涛号“莲园”。2014年新修《戈氏族谱》所附录之戈涛印章,有“蘧园”朱文印,可证李中简《芥舟先生小传》本文不误。

(2)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二·书刘文清四智颂后》云:

乾嘉之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翁宛平两家。戈仙舟学士,宛平之壻而诸城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于宛平,宛平曰:“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那一笔是自己?”学士之子以此语质于仆,仆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不止无一笔是自己也。诸城冥悟笔法,而微变其体势,正是深于古人。必云自成我书,亦稍涉矜张矣。”

这则记载是书法史上很重要的一则公案。按,其中“戈仙舟学士,宛平之壻而诸城门人也”的说法大误,戈源与翁方纲仅五岁之差,《戈氏族谱》载,戈源“配张氏,继李氏,又继李氏,副室王氏”,非翁氏,故“宛平之壻”说误。又《戈氏族谱》载戈源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是时刘墉尚为翰林院庶吉士。戈源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该科正考官为大学士陈世倌,副考官为礼部侍郎介福、内阁学士钱维城,亦非刘墉,故“诸城门人”之说亦误。据《戈氏族谱》载,所谓“宛平之壻而诸城门人”,乃戈源五子宝树,《族谱》载宝树“配翁氏,继边氏”,翁方纲《翁氏家事略记》嘉庆三年(1798)戊午:“十二月八日,第五女树龄归于献县戈宝树,太仆少卿戈源子。”故戈源与翁方纲非翁婿,乃儿女亲家。又《戈氏族谱》载宝树曾为监生,系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举人,而刘墉卒于嘉庆九年(1805),所谓“诸城门人”,盖宝树为监生时,刘墉任顺天学政故也。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2)

(3)《国朝畿辅诗传》卷四十八云:

戈涓,字仲坊,号南村,献县人,乾隆四十五年举人,有《追逋集》四卷。

“戈涓”为“戈涢”之误,光绪《畿辅通志》、《大清畿辅书征》、民国《献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并袭其误。按,《戈氏族谱》作“戈涢”,2015年春,作者亲见其墓,墓碑正作“戈涢”。

(4)关于戈渡的记载,最早见于《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四十一:“戈渡,字兰舟,河间人,诸生,有《天花乱落山房诗钞》。”《清人别集总目》作“河间人”,《中国古代画家辞典》作“河北河间人”。而《河北历代文化人物录》作“河间县人”。按,《晚晴簃诗汇》之“河间”乃河间府,河间府于民国时降为县,“河间”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范围,故后世著作应予以区分。据我们所知,北方戈氏望族分为两支,一为献县戈氏,二为景州(今景县)戈氏。查献县《戈氏族谱》,无戈渡其人,戈渡当为景州戈氏。清代献县、景州并隶属河间府,故曰“河间人”。《晚晴簃诗汇》作“河间人”自无不可,但后世著作应该注明,“直隶河间(所在县即今景县)人”,才不至于使人误认为献县戈氏。而《河北历代文化人物录》作“河间县人”则完全是错误的。

此外,戈涛还是一位书法家,边连宝《刑科掌印给事中芥舟戈公传》云:“(涛)尤长于碑版,求者踵门无虚日。”李中简《哭芥舟戈六兄十二首》(之七):“前辈书名励与张(得天司寇、衣园光禄),后来笔力亦昌昌。几人轻薄西台肉,他日凌云忆仲将。(书法驰骋,笔力自成一家,尤长于匾额)”叶观国《哭戈给事芥舟涛同年二首》(其二):“封章慷慨推中垒,遗墨淋漓重右军。”戈涛墨迹传世不多,1997年《戈氏族谱》存乾隆九年戈涛书韩昌黎《送廖道士序》横幅,2014年《戈氏族谱》存乾隆二十年戈涛为生员刘锡嘏之母郑氏题“懿德裕后”匾额,皆可作为研究戈涛书法之材料。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3)

二、《戈氏族谱》的文学、学术史价值

戈氏著述颇丰,文苑、儒林并有人才,《戈氏族谱》所载的戈氏诗文为畿辅诗人群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族谱》所载的学术著作对研究清初畿辅学术生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诗文著述

清初“畿辅诗人盛于河间”,纪昀描述河间诗风之盛云:“毛博士传经而后,六义彰明;张平子作相以来,《四愁》传讽。怀珠握璧,历代相承。摘艳熏香,于今弥盛。吾邱一老,初崛起于燕南(庞雪厓先生);瀛海诸贤,遂连翩于冀北。边征君(赵珍)之浩唱,雪柱冰车;李明府(峄山)之深情,风琴雅管;文园(李太史前辈)则云霞异色,卓尔不群;芥舟(戈太史前辈)则山水清音,翛然自远。莫不早登禄籍,得身依簪组之班,即或高卧衡门,亦名动公卿之座。同时雅契,竞看东野云龙;一代清风,争识北山猿鹤。”清初,畿辅诗人结社之风盛,康熙初,边汝元等人结“还真社”,后有戈涛、戈济诸人之“香泉诗社”,乾隆三十年左右,后边连宝、戈涛诸人又继“还真社”而成立“续真社”、“慎社”。戈氏是畿辅诗人群的重要组成人员,据《戈氏族谱》所载,戈氏诗人有:戈英、戈涛、戈济、戈源、戈涢、戈廷模等人。其诗文著作如下:

据《戈氏族谱》,戈英有《居易轩稿》四卷、《西秦纪事诗》一卷、《奏疏》一卷。按,英字育仲,号实斋,顺治己亥(1659)进士,由庶吉士改监察御史,历掌山东道、浙江、福建诸道,奉旨视陕西茶马、督两淮盐政。前人评其诗云:“集内各诗,出入风雅,直臻初盛。公正色立朝,为诗复尔秀丽,宋广平铁石心肠,《梅花赋》又妩媚清新,其公之谓欤!”《戈氏族谱》存戈英奏疏三篇。

据《戈氏族谱》,戈涛有《坳堂集》《诗钞》行世。按,戈涛(1717-1768),字芥舟,号蘧园,乾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改湖广、山西、河南道监察御史,终于刑科给事中。戈氏至戈涛而名始大,戈涛与边连宝、刘炳、戈岱、李中简、边继祖、纪昀被称为“河间七子”,七子中以戈涛诗文成就最高,为畿辅诗人之“巨擘”,边连宝评其诗云:“芥舟学甚邃,尤长诗古文词,其少作风怀疏逸,绝似右丞,时而穆然玄淡,则直探左司之奥。迨其后,两游豫章、滇南,尤得江山之助,演迤涵泓,闳大以肆,汪茫浩衍中其风骨仍复棱然可揣,盖不可以一家名矣。”戈涛以其大量诗作及诗歌理论成为北方诗坛的重要代表,《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云:“边连宝与戈涛互作序言,共同驳议神韵之非,于乾嘉诗坛独树一帜。”

据《戈氏族谱》,戈济有《偶存草》二卷。按,戈济(1719-1772),字方舟,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官奉贤、丹徒知县。为“香泉诗社”成员,李燧《思树轩诗稿跋》:“先大夫惠州公少年家居,与戈给谏芥舟先生(涛)、戈大尹方舟先生(济)、先季父荇洲公(己卯孝廉,讳橒)暨诸同人结为香泉诗社,吟咏颇多。”香泉诗社成员李棠、戈涛并有诗集传世,由于材料缺乏,研究清初畿辅诗坛鲜有论及戈济者。按,戈济为戈涛胞弟,少戈涛2岁,从边连宝学,边连宝称之为“其心思才力不让阿兄”。《戈氏族谱》存其《谒献王墓三十韵》、《万春山远眺遂宿僧舍二首》、《滹沱篇》、《麟冢叹》诗数首,可补畿辅诗歌研究之不足。

据《戈氏族谱》,戈涢有《追逋集》四卷。按,戈涢,字仲坊,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其诗见收于《国朝畿辅诗传》《晚晴簃诗汇》。《戈氏族谱》小传云:“公讳涢,字仲坊,乾隆四十五年举人,著有《追逋集》四卷。隐居教授生徒,不求仕进,一时文士多出其门,杂著、诗多卷,载入《畿辅诗传》。”戈涢与纪昀从孙纪树楍颇有来往,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几次提到的“戈孝廉仲坊”即其人也。

《戈氏族谱》存戈源《读成趣园诗》一首、《窦堡》二首、《日华宫赋》一首。按,戈源(1738-1800)字仙舟,号橘浦,乾隆甲戌(1754)进士,选庶吉士,官太仆寺少卿,山西学政。与胞兄戈涛同祀于畿辅先哲祠“文苑”,“文誉亚其兄”,其诗见收于《国朝畿辅诗传》《晚晴簃诗汇》,纪昀评其诗云:“灵气往来,特比芥舟,正似轼之有辙。”民国无名氏辑《河间七子诗钞》,以景州戈岱无诗,乃以戈源补入。

《戈氏族谱》存戈廷模《献邑古迹八首》。按,戈廷模,字式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戈涛长子,纪昀称之为“诗格书法并有父风”。

另,据《戈氏族谱》所载史贻直《河间戈氏世科闱墨叙》,则戈氏旧有《河间戈氏世科闱墨》,为历代科举制义总集,今不传。

(二)学术著述

戈氏世业天文——明有《戈氏历》——弟子皆习数算,迁献县后始业儒。戈氏之学重躬行,戈继皋“专攻性命实践之学”,戈懋伦为著名的理学家,教授生徒“口讲指画,虚往实归”,其师李光地以为“得道之宗”。当时北学先驱王余佑隐居献县,与戈氏颇多往还,乾隆《献县志》有王余佑代戈英撰之《刘明府编订户口序》。因此戈氏之学与清初北方实学的风气是一致的。乾隆十四年,戈涛以“留心经籍,学品兼优”以经学被举,其经学方面的著作有《诗经参》。《戈氏族谱》载戈氏学者及专著如下:

戈继皋,顺治诸生,著《清轩学谱》二卷,世称“清轩先生”。按,继皋,字迈之,戈氏世业天文,自戈继皋始业儒,竟以传家。

戈懋伦著《西轩集》六十卷。按,懋伦(1666-1744),字兴三,号勉斋,继皋孙,戈英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以庶吉士授检讨,师事理学名臣李光地,深究《诗》、《易》、太极、阴阳、性命之学。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4)

戈浦,有《五经汇解》、《试策集要》。按,《戈氏族谱》小传云:“公讳浦,字远帆,由文颖馆誊录授安徽太湖典史,以母老不赴任。教授事亲,不责修脯,贫者反饮食之。尝谓:‘天下无弃材,特患诲之者不尽心耳。’所著作有《五经汇解》、《试策集要》,包炜、刘廷训等皆出其门。”

《戈氏族谱》载戈氏著述一览表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5)

此外,戈英子淳伦,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官蓟州学正,有手批本《解庄》,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戈涛所撰《诗经参》若干卷(佚)、《献县志》二十卷,乾隆二十六年刊本。《街道条例》二卷(稿本),国家图书馆藏。其中《献县志》在方志编撰方面价值很高,纪昀评价此志云“全书皆体例谨严,具有史法”。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云:“综观全书,得于详者多,失于滥者尚少。每篇提要数语,皆言之有物,确能揽挈大纲,非如他志之具文塞责。征引旧籍,殚见洽闻,体例精宏,裒然巨籍。”戈源编有《吏部铨选汉官则例》八卷(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此皆族谱所未载者,附录于此以备参考。

刘青松编号(刘青松)(6)

作者简介:刘青松(1978- ),河北献县人,文学博士,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语言文字学的教学与科研。著有《<白虎通>义理声训研究》《古释名辑证》。业余从事地方文献整理,辑校有《坳堂诗文集》《河间七子诗文征》《新辑泊居賸稿》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