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四条处世法则既过不念(曾国藩慧极必伤)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无一不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则。

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愤怒青年,单线思维、唯我独尊、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他刚开始带兵办团练(杂牌民兵)时,完全看不惯湖南官场的老旧腐败作风,与长沙官场格格不入,与绿营军(国防军)矛盾重重,差点发生火并。

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病了。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在家乡去世。

曾国藩四条处世法则既过不念(曾国藩慧极必伤)(1)

在回家奔丧的途中,望着枯浅的河水,想起自己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乎陷于举国不容的境地。

曾国藩回想这几年,除了痛苦,又得到了什么呢?论官职依旧只是个侍郎,那些相处较好的同僚们各有升迁,一些才质庸劣、心地又坏的小人更是一个个加官进爵、手握重权,天下的事真是太不公平了。想想自己,他不禁心灰意冷。

我们每个人都遭遇过这样的处境,有过这样的迷惑和愤怒。

这还没完,曾国藩居丧家中,咸丰皇帝又开了他兵部侍郎的缺,命他在籍守制。次年盛夏,湘勇捷报频传,胜利已现曙光,而他却像一个弃妇被朝廷冷落。想向皇上请缨,又怕上头怪罪其出尔反尔,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于是他脾气越来越坏,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躁,尽做噩梦……

曾国藩四条处世法则既过不念(曾国藩慧极必伤)(2)

这段时间,他又从头至尾读了《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从这些史学名著中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诀窍,从中获取借鉴。但这些前史并没有给予他解开郁结的钥匙,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不堪:前人循法度而动成就辉煌,偏偏我曾国藩就不能成功!

在二弟曾国潢的陪同下,曾国藩来到碧云观拜访丑道长。丑道长对他说:“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并为他开了一纸治其心病的药方。

曾国藩究竟从丑道长那里悟到了什么呢?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曾国藩四条处世法则既过不念(曾国藩慧极必伤)(3)

慧极必伤

曾国藩说:“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曾国藩为人低调,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从不滥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

在家书中,他对父亲说,如果家里出了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与人到衙门打官司,免得别人觉得我们仗势欺人。

由于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曾国藩仕途直步青云,从七品芝麻官,晋升到一品大员,成为晚清第一谋臣,一次又一次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历史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绝顶的人,到最后往往伤痕累累,不得善终。

三国时期,蒋干求功心切,低估了周瑜的雄才大略,自荐过江东劝降,却被周瑜借刀杀人,除掉了曹操的两员心腹水师大将。

杨修恃才傲世,自以为是,引起曹操的妒忌,最终命丧黄泉。

《红楼梦》中,王熙凤对上讨好老祖宗贾母的欢喜,对下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的明枪暗战,设计害死尤二姐。贾府濒临没落,她还拿着婆子丫鬟们的月钱去放高利贷。

最后抄家的时候,王熙凤房里的箱子抄出了许多金银财宝。

王熙凤过于精打细算,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人一旦自认聪明,就会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华为公司曾有一个新员工,毕业于北大,刚到华为就为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机制等各项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董事长任正非,本以为会得到认可和提拔。

结果任正非批示说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一个还没有职场实战经验的毕业生,就否定了公司多年打拼制定的规则,这种没有脚踏实地的聪明,只会弄巧成拙。

真正聪明的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对待朋友,我们无需过于精明。凡事斤斤计较,便难得知己。

与家人相处,过于精明,就会互相责备。家不是讲理的地方,遇事不指责,难得糊涂才是最高级的智慧。

情深不寿

很喜欢一句话:

“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

倘若爱一个人太深,太过思念,太过期待,就会劳心费神,忽略了自我成长,势必心力交瘁,这段感情也不会天长地久。

感情中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相互独立、共同成长。

心理学表明,当喜欢一个人时,人们就会不断用力地付出,付出后就希望得到等同的回应。

而感情越深,付出的越多,想得到回应的期望也会越高。

过于追求轰轰烈烈的感情,到最后往往经不起柴米油盐的考验。

只要两情相悦,无灯无月何妨,而婚姻,却要脚踏实地,苦乐与共地与爱人携手走完一生的日子。

曾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对生活的抱怨。

为了丈夫和家庭,她主动辞掉了工作,回家做一个全职太太,相夫教子。

由于带小孩,她渐渐脱离了圈子。在她的日常里,除了丈夫和孩子就是一日三餐,精打细算着过日子,节省得连化妆品都舍不得买。

可到最后,婆婆都嫌弃她,觉得她太懒惰。丈夫也对她呼呼喝喝,一个妻子的角色硬生生地演变成了保姆,生活没有丝毫幸福感。

许多走着走着就散的感情,并不是爱得太晚,更多的是爱得太深。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感情何尝不是如此?

爱人只爱八分,剩下的两分靠对方自己争取。

这样才能在拥有爱情的时候不失去自己,在没有人爱的时候不失去生活。

曾国藩四条处世法则既过不念(曾国藩慧极必伤)(4)

强极则辱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人,处处好强,过于张扬,早晚自取其辱。

高处不胜寒,凡事不必处处好强,太好强就会自我膨胀,咄咄逼人。

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

刚柔相济,才能有效保护自己,继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三国时期,枭雄各自割据一方,在汉献帝还没有被废掉前,袁术过于好强,高估了自身的实力,率先称帝。

结果,遭到众诸侯的打压,最终惨遭大败。

当一个人撒手人寰的那一刻,回想自己的一生,曾经的张扬是多么的愚蠢。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思是美好的品质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不与世人一般见识,有着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自己的强大,对他人有帮助,不引起别人妒忌,才不会受到打击。

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外表的强大。

孔子年轻时,请教于老子。老子不跟孔子说话,只张开掉光了牙齿的嘴让孔子看,孔子恍然大悟,意会到了其中奥妙的哲理:

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软的,然而牙齿掉了,舌头还在。硬的东西因其刚强而没落,软的东西因其柔弱而存在。外表的强大往往是虚的,内在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强中自有强中手,处处好强,树大招风,人生早晚陷入困境。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凡事过犹不及,做人适可而止。

愿你今后,聪明中难得糊涂,深情中恰到好处,得意时不卑不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