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怎么评价李玉刚(京剧大师梅葆玖评价李玉刚)
李玉刚
大家应否记得,那一年的星光大道,有一佳人,霓裳华美,长袖善舞,开嗓就惊艳了全场,屏幕内外的你我顿觉耳目一新,不约而同地惊叹: 莫不是梅兰芳再世?
相信你与我一样,都不是京戏票友,窥不透其中端倪,而那些“骨灰级”的行家只需一眼就已从这位演员的眉目表情、举止身段、唱腔转嗓之中给出了客观的评价:他只是在唱歌。
当然,聪明如你,怎么会不知道,我说的是李玉刚,那首歌的名字叫《新贵妃醉酒》。
正是这首歌,让李玉刚一夜爆火,那么多喜欢的人前仆后继,直到现在还有大神级的网友在这首歌的下方点过在看之后再跟句神评:“百听不厌,真是梅兰芳再世!”
“梅兰芳再世”,这话当作形容词来听是很美的,的确歌也挺好听,悦意了很多人的耳朵。但外行看的是热闹,而内行却在看门道。
所以,在一次演唱会上,当李玉刚的亲友团扯出条幅时,只见条幅上明晃晃地写着“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老先生不高兴了。
梅葆玖
在梅葆玖心里,父亲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就拿自己来说,为了把梅派艺术传承下去,谨慎习学那么多年,却依然感觉父亲是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他对京剧的感情,更多了一层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在梅派艺术中,他拼尽所能,尽可能地保留,令原有的传统不至于遗失。
然而,眼见一个初出茅庐,没有任何京剧功底的毛头小子,却以为,可以与自己的父亲相提并论。
须知,梅葆玖是行家,在行家眼里,李玉刚唱的不是京剧。不管是嗓音,转场,还是眼神,举止,都是与京剧不搭边的。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可知道京戏艺术是严谨且讲求功底的。
就拿梅葆玖来说,因儿时贪玩,并没有在最好的年龄练就童子功,而是十三岁时才开始登台演出,以至于业内懂行的人都说他已经错过了练功的最佳时机。
梅葆玖
正因为如此,比之童子功,他的腰身就没有那么柔软,所以业内人笑言:玖爷没有腰。
他排行老九,故名葆玖。父亲虽然一生醉心京剧,创编新剧,亲写剧本,世界各地去演出,但并没有把自己的事业绑架到子女身上。
梅葆玖的几个哥哥姐姐爱读书,父亲就由着他们读书去,而不是定性要他们学戏。
这就导致了,没有人立志要接班。
玖爷的使命是:他是梅兰芳的儿子,唯一的梅家人,确切地说,是梅家唯一一个唱戏的人。就算不是最好的传人,又怎么可以让父亲探索一生的京戏之路失传呢?
对于一个半道出家,不知京剧为何物的晚辈后生而言,他的《新贵妃醉酒》只是借鉴了京戏当中的某一相似元素、再加之流行乐、舞蹈、舞台的烘托,才产生了悦意的效果。
而这,梅葆玖并没有表示异议,也有人说,梅老先生很是欣赏,众说纷纭,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 对于和梅兰芳相提并论这件事,老先生生气了,而且后果很严重。
这让李玉刚有点不知所措。
李玉刚
在一次央视晚会上,主持人大概是想让二人缓和关系,便悄悄告诉李玉刚,说梅葆玖先生在台下。
李玉刚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表示……’。”
话未说完,陡然,梅葆玖先生脸色大变,之后,拂袖而去。全场哗然。
难怪人家会生气。就如同自家的珍宝,每日把玩守护,谨慎传家,亲历两代。但有一天,一个冒冒失失的年轻人拿着不知哪里来的赝品与自己的传家之宝相媲美。
不仅如此,还要以梅家人的身份亲自代言,这听起来有点岂有此理。
京剧是讲传承的。在梅派,没有拜师,没有学艺的李玉刚根本不得其门而入,说代表梅派艺术更是妄谈了。
李玉刚
也许,李玉刚当时太年轻,不懂规矩。也许,他是被粉丝的热捧给弄迷糊了,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和梅兰芳媲美。
就这样,没有任何师承的李玉刚莫名其妙地一番“代表”之言,就把自己置身于大众舆论的刀刃之上。
梅葆玖本来性情温文儒雅,待人谦和,有着极好的教养,不会随意对人撂脸色。因为这种言论,显然是大动肝火。
老先生直言:“那种打起梅兰芳先生的旗号,我们表示强烈抗议。男旦本来就是一种很纯粹的艺术,却被庸俗化用来取悦观众,成为博人一笑的小丑。”
平心而论,梅老先生并无鄙薄李玉刚之意,他只是在陈述一种事实。
他在父亲身上看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的坚守。而出身世家更让他从小见证了那看似寻常的眉目举动当中含着怎样勤学苦练的功底。
因为懂得,所以敬畏。而李玉刚却是:因为不懂,所以,无知无畏。
到底是太年轻,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他不知梅派艺术的使命,几乎是在抢救京剧这个国粹,不令其消失。
他同时也不知,梅兰芳三字有着怎样的分量。
梅兰芳对于京戏艺术的演绎可谓广为称道。
他是第一个在百老汇成功演出的中国京剧演员,且第二天就得到了《世界报》和《时代》的精彩评论。
《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
梅兰芳
而德国的农民只知道两个名字,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梅兰芳。
对于父亲精湛的演技和传奇般的经历,梅葆玖苦心孤诣,恐其失传。但凡有人说他是梅派传人时,他却不敢担当。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只是个唱戏的。”
他清秀俊雅,但只要和父亲在一起一站,就多了几分刚毅,两相对比,梅兰芳的清秀似乎是骨子里带来的。
梅兰芳和梅葆玖
所以,不管是外形还是身段,在父亲那里一直是不过关的,但梅兰芳所有的子女中,除了梅葆玖,也没有其他人更合适了。
像守护家产一样,在父亲过世之后,梅葆玖毅然扛起梅派艺术的大旗,克精克勤。
他无疑是一个好戏子,多年以来,京戏艺术已然融入他的五官韵致当中,但凡见过他的人都会讶然:一看就是个角儿。
而这一切,是李玉刚所不知道的。
据说,李玉刚开始是有些不服的,当然,也没有马上道歉。但是,他的舞台生涯却一度受阻。很明显,自梅葆玖先生发表言论之后,就没有人再来邀请自己演出了。
德高望重的梅葆玖在京戏圈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他没有损毁李玉刚的用意,也让他的人气持续下跌。
这曾让他的事业一度低迷,他却依然不知道该如何挽回这段关系。
李玉刚
有人说,不能否认李玉刚的价值。他的《莲花》惊艳绝伦,一曲《万疆》震响了国人的魂。
是啊,李玉刚是有他自己的特色的,并非毫无建树。出身贫寒的他,这一路走来,也实属不易。
不少人都知道,李玉刚当年考上吉林省艺术学院,却由于家境窘迫而被迫弃学,随后,给父母留下一张字条后,就开启了他的漂泊生涯。
他曾在歌舞厅谋生,做过汽车销售,也开过服装店。由于念念不忘唱歌的爱好,他加入过一个小型乐队,但由于乐队没有演出证,只能东躲西藏地表演,最终还是被迫解散。
他曾投河,而后被乞丐救起,从此跟随乞丐乞讨。
他开始在街边唱歌,被一位好心的大哥介绍到酒吧。也正是在这座酒吧,他发掘了自己的反串能力。
李玉刚
有一次唱歌时,自己的女搭档迟到了。情急之下,他便把女声也演绎了出来。一展歌喉,举座皆惊。观众们都感觉唱得太好了。
可以说,这首歌让李玉刚确立了要走反串的路线。于是,在拜师苦练之后,我们看到了星光大道上的李玉刚。
如果不计较专业水准的审视,李玉刚的出场是华美惊艳,乃至令人感动的。
那一场《新贵妃醉酒》之后,大家是多么期待台上那位刚柔并济的才子从此一袭华裳,翩然流转。
可是,大家忽略了,人造的美离不开资本的包装,而资本的运作,是要讲流量的。李玉刚的节目中有梅派的成分,就要挂靠一个背景,借以运作。
于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恩怨插曲就此诞生。而这成了李玉刚久久不能释怀的一个心结。
王昆
无奈之下,他去求助王昆老师,王老师很中肯,告诉他“解铃还需系铃人”,让他自己给京剧院写封信,把自己的心路历程阐述清楚。
能让李玉刚去求助并且可以在京剧界有发言权的人必定是文艺界的翘楚,那王昆老师是何许人也?
大家还记不记得《白毛女》中的喜儿?对,你猜得没错,她就是喜儿,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百忙之中也要看其表演的优秀演员。
关键是,王昆老师对于文化的态度提倡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虽年已高龄却以开放、创新著称。
她把民族声乐、美声和通俗音乐融合起来,侧重点不同的年轻歌手,她鼓励大家取长补短,因而培养了很多优秀歌手。
这样一位开化的老艺术家,对晚辈的关爱自然是不言而喻。想必这也是李玉刚如此信任王老师的原因。
李玉刚
他拿着自己书写的信,三易其稿,请求王昆老师代为转交,但王老师依然重申“解铃还需系铃人”,希望他自己来解决。
王老师的用意是让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态度对了,什么都不是问题,而他却误解了。
这给李玉刚造成一个错觉,认为是梅老先生对自己误会太深,以至于无法调解,这着实是他自己想多了。
他不知道,自己只需要一个坦诚的抱歉,但他却以为是自己求助无望。
他事后坦言,为此,他曾哭过三次。最终,他发表了一篇微博:
“我向历史低头,现实却让我昂首。我只能这样做,历史给我的选择,只能自己拼出一条生路,一个人行进在孤独的路上,有时孤单,有时向着前方的路,渐渐的,渐渐的落下微笑。”
他以为自己放下了,其实,就像王昆老师不肯替他代为道歉是一个道理,他以为的放下放得也不是地方。
梅葆玖
对于他的创新,梅葆玖并没有半点责怪。梅老先生并不是固守传统,排斥新人。
与李玉刚不同,出身世家的梅葆玖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所就读的是教会学校,因而从小就养就一口流利的英文。
又加之世家的家教,让他从小透露着一股中西合璧的极好的教养。
他温文儒雅,兴趣广泛,不仅喜爱邓丽君,还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他最主要的革新是:把现代流行乐器融入了京剧。
梅葆玖
一切的创新,对于老艺人而言,也只是在基本功练就之后,随之功力的炉火纯青,承扬与发展才会有根基。
当然,基本功只是一个概念。要怎样理解它呢?梅葆玖的一位朋友讲述过梅兰芳的练功方法。
我们常见京戏演员一个回眸就秒杀全场,为了练就这种暗波流转的舞台效果,梅兰芳自己的方法是用眼睛追随天上的鸽子,追随鸽子转圈。
而在梅葆玖练习时,父亲则让他盯住黑暗中的一簇灯火。
梅葆玖
可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一举一动,一挑眉,一回眸,那传神的精湛是不为人知的台下苦练的结果,这是舞台上惊起四座的角儿的成因。
梅葆玖传承了父亲的艺术教养,却唯独不肯承认自己是大师,他总说,大师是家父,而他所做的一切,总要对得起爸爸。
这就是老艺术家的做派,谦虚,温逊。在梅葆玖的认知中,唱戏等同于一份信仰,敬惜、守护、传承,不令遗失,是一份热爱,更是一种责任。
所以,即便精勤刻苦地练了一辈子,梅葆玖却从未敢承担过自己是梅派传人,只说:自己是个做活的。
而谁又能否认他的功绩呢?他清脆的嗓音,据行家说,比他父亲还要动听。他登台唱戏,那温文的气场与中西合璧的书卷气让观众惊艳,有人直言:看到的是一个时代走了出来。
梅葆玖
而这一点,当年的李玉刚是不懂的。
不是画好了女妆,穿着霓裳转几个圈就叫梅派艺术。这种靠声乐、化妆、舞蹈、貌似京剧的造势而烘托出来的艺术形式,又如何能比肩真正的京剧?
这份厚重,岂是李玉刚理解得了的?
他不知梅派艺术几个字承担着什么,又代表着什么。
他从开始表现的茫然,到后来,想道歉却不得其门而入,再后来的委屈,包括最后自以为的放下,自始至终,就是没有好好地去道一个歉。
总之,感受不到他的真诚。或许,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或许,他是顾虑太多。
直到梅葆玖去世,两人还是没有见上一面,李玉刚也没有去参加梅老先生的追悼会。他只是在微博里表达了哀思,或许,还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吧?
李玉刚
再后来,梅葆玖逝去之后,在某电视台,他真诚致歉:希望九泉之下的梅老先生原谅过去的鲁莽少年。时光的荡涤中,让他多了几分坦然与谦逊。
时间是最好的药,摈去了当日的年少轻狂。口吟着万疆走到前台来的李玉刚多了几分涵养,华夏儿女的文化还是要年轻一代去传承。
在这个浮华的年代,唯盼华夏艺术之花常开不败,代代迭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