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化特色(榆林民俗文化你知道多少)
榆林是黄土文化的发源地,是久负盛名的陕北民间艺术之乡。过大年、闹社火、合龙口、转九曲、祈福、放赦......古老而浓郁的传统习俗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以《赶牲灵》《三十里铺》《兰花花》等为代表的陕北民歌及粗犷豪放的陕北大秧歌驰名中外,剪纸、石雕、泥塑、布艺等种类繁多的工艺品处处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1.陕北民歌
榆林民歌融合了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晋北二人台的特点,是流传下来的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曲调优美粗犷,独具特色,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情感的结晶,唱出了陕北人民的喜怒哀乐。
2.陕北大秧歌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陕西横山县各县镇村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也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腰鼓一般穿插在秧歌队中进行,但也有单独表演的。横山老腰鼓在横山流传颇广,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转九曲
流传于民间,来源于“九曲黄河”,是正月里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意为祈望“一家人和和睦睦,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俗话说,“转九曲,消灾祛病,人活九十九。”此项活动在榆林各地十分受欢迎。
5.社火
社火源于西汉,兴盛于唐宋,延习至今。榆林的民间社火开始仅有“放河灯”或“放朝灯”,后渐渐有龙灯、狮子、高跷、抬阁、挠阁、旱船、竹马、大头人、拉碌碡 、独龙杠、二鬼打架、哑老背妻、担灯、送闺女、太平车、霸王鞭、西洋游千、垒火笼、转九曲等。社火活动以元宵节最盛。
6.陕北说书
说书是流行在陕北各县的一种说唱艺术,乐器全用三弦伴奏,故民间也叫弦子书。它曲调优美流畅,内容丰富多样,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榆林的定边、靖边、横山均有此民俗。
7.唢呐
唢呐,民间也称“喇叭”,是一种民族乐器。经过多少年的演变和发展,唢呐成为了陕北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乐器,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在黄土高原上留下悠悠思绪,久旋不散。
8.榆林剪纸
淳朴的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各地人们所喜爱。剪纸以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其中三边剪纸、绥米剪纸、神府剪纸特色鲜明,自成流派,影响深远。定边和绥德均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9.绥德石雕
绥德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绥德石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这些饱含绥德汉心血和智慧的 石头灵物,遍布祖国各地的寺庙宫观、官宦府邸,并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10.米脂铁打水花
“铁打水花”是米脂县独特的民间花会活动形式,一般在元宵节前后进行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亦有祥和喜庆之意。铁打水花最初是道士们祈福禳灾、驱邪镇宅的法师活动。请来民间金、银、铜、铁、锡五色匠人,造访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将铁水打散开来,以 祭祀他们共同的祖师——太上老君。
11.佳县雕刻
雕刻在佳县流传久远,主要分石雕、砖雕、木雕,多用于家宅、寺庙建筑物的装饰点缀。雕刻作品大量集中在白云山、云岩寺、佛堂寺和木头峪及县城的古民居内。
12.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是陕西省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汉族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榆林一带。唱段多为带叙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味,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征,一方面又吸收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此便形成了融南北特色于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13.清涧道情
清涧道情是流布于陕北的一种古老的地方民间戏曲,是道家音乐、当地民歌、陕北 说书加上清涧方言长期演变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文化底蕴。清涧道情曲调丰富、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是民间 心声的自然流淌,所以久唱不衰。
榆林不仅是工业重地,更是文化名城,你还知道哪些榆林的民俗文化,为大家分享普及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