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积极响应。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尽管如此,一些国家的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不断抛出“债务陷阱论”“地缘战略论”等负面言论,利用共建国家民众对国家主权、资源能源等问题的敏感心态,抹黑“一带一路”。但事实上,随着“一带一路”成果不断造福地区和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 中欧班列在欧洲端最重要节点之一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码头。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一带一路”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新路径,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制造”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欢迎,共建国家更多产品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特别是随着中欧班列、丝路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共建国家的贸易潜能进一步释放出来。2013-2018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27万亿美元(图1),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比重由25.0%升至27.4%。以越南和埃及为例,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2013-2017年,越南对华货物出口年均增长28.0%,高出越南整体出口增速(13.0%)一倍之多;埃及对华出口年均增长5.0%,而同期埃及整体出口增长为负。中国在越南和埃及对外出口中的比重分别提高6.5和0.7个百分点,对拉动当地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期,越南GDP年均增长6.5%,人均GDP提高341美元;埃及GDP年均增长4.0%,人均GDP提高194美元,显著高于“一带一路”建设之前的水平,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福祉。
▲ 2013-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公共产品。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总数已达93个,累计批准项目投资额逾75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签署28个项目,承诺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同时,“一带一路”还通过第三方合作,将更多国家和更多资源吸引到公共产品建设中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还在多个全球和地区性问题上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经验。在维和方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在减贫方面,中国积极开展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东亚减贫合作示范等活动,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与国际组织开展各类援助项目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的人道主义行动,派遣国家救援队及医疗队开展医疗救助和紧急救灾援助,与相关国家人民携手前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年以来,中国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与国际组织开展了数百个各类援助项目合作,累计受益人口达数千万人。
“一带一路”促进各国共同繁荣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近6年来,中国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积极与相关国家深化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和产业合作,释放各国发展潜力,走出了一条共同繁荣之路。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推动实施的基建项目极大缓解了所在国交通压力,提升了能源供给能力和信息发展水平,助力项目所在国打通发展脉络。在吉布提,中吉共建的多哈雷多功能港设计年吞吐能力708万吨、集装箱20万标准箱,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以5万吨级粮食船舶为例,作业效率可从原来每天2800吨提升至1万吨,为吉布提成为未来的亚丁湾新转运中心奠定了基础。在柬埔寨,亚洲第一长坝——桑河二级水电站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产能占柬埔寨全国总装机容量1/5以上。在越南、菲律宾,中国发布的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在帮助其应对超强台风“山竹”和“玉兔”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力保障。
▲ 2017年5月24日,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一期)正式开港。图片来源:上海中建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年均增长6.2%,较同期全国年均水平高出近1个百分点(图2)。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中国企业在24个共建国家推进建设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364.8亿美元,入区企业超过4000家,上缴东道国税收近2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6.5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的对外投资已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 2013-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 注:2018年数据为商务部统计快报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中国与相关国家工业合作涉及家电、纺织、化工、汽车、新材料等领域,为填补相关国家产业空白、拉动上下游全面发展、助力实现工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白俄罗斯,中白合资建设的吉利全散件乘用车制造厂正式投产之前,该国只能生产货车和农用车。对此,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称“该工厂的建成填补了白俄罗斯乘用车产业的空白”。在俄罗斯,中俄(滨海边疆区)农业产业合作区在23个行政村投资耕地6.8万公顷,设立9个农业园区,14个种植区,农业机械化率达100%。在秘鲁,中资企业开展的尾矿综合开发项目从废弃的铁尾矿中回收铜、锌、铁等有价元素,是秘鲁国内第一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起到了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作用。
中国注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当地就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蒙内铁路在建设运营期间,共为肯尼亚创造超过4.6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底,运营公司拥有肯方员工1348人,占比72%。未来,蒙内铁路在运营中还将逐年减少中方人员比例,最终实现2027年本地化90%的目标。中国四名博士在乌干达投资创办了“创造太阳”石油培训学院,毕业的焊接专业学员全部获得国际证书,整体就业率达到100%,薪资较当地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3倍。一期学员Julius还获得了乌干达技能大赛焊接组冠军及非洲技能大赛亚军,2019年8月将代表非洲赴俄罗斯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学员Nickoishizzo和Sam毕业后在家乡创办了焊接车间,生产铁艺产品,还雇佣了多名当地员工。
▲ 2019年4月9日,郑州,参加“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论坛的中外代表握手交谈。
“一带一路”成就绿色美好生活
中国在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低碳、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致力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南非,中国企业投资的曼巴水泥厂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和余热发电技术,节电40%,单位能耗远低于南非同行业平均水平。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采用中方自有知识产权的3项技术工艺和1项制革废水治理技术。其中,铬鞣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可减少99%以上的重金属排放,同时节约25%以上的铬鞣剂使用量,每年节约铬鞣剂及废水处理成本2000余万元人民币。既消除铬鞣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又变废为宝、增加效益,填补了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非洲的空白。
中国企业十分关注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蒙内铁路项目穿过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察沃国家公园,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中国企业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全线设置14处动物通道、600处涵洞和61处桥梁,确保长颈鹿等大型动物正常迁徙。二是注重施工细节,天黑以后杜绝施工,并安装隔音装置,禁止车辆鸣笛。三是制定解救动物应急预案,遇到野生动物遇险及时实施解救,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野生动物正常生活的干扰。
▲ “不让长颈鹿低头”的蒙内铁路察沃河特大桥。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还积极帮助相关国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目前,中国已向津巴布韦、肯尼亚等7国援建气象设施项目,包括42套自动气象站、100套人工气象观测系统等,还派出90余名气象专家开展援非项目建设,培训720名非洲国家学员,帮助受援国大幅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变化能力。中国以技术援助形式为孟加拉国编制防洪规划,指导其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助力提升该国水利管理和防洪抗洪能力。
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正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将在凝心聚力、形成更广泛共识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文/ 顾学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