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nba总结(杨毅美国队赢了)
杜兰特腾起在半空,探出颀长的手臂。以他的身高和臂展,他想在前来协防的戈贝尔——法国队的擎天一柱头顶,完成一记震慑三军的骑扣。就像21年前,美国男篮和法国队上一次在奥运会决赛里相遇时,文斯·卡特在法国中锋韦斯头顶上完成的飞扣那样。
那是文斯·卡特的毕生一扣,知名度和血腥程度甚至超过了他在奥克兰扣篮大赛封王时的表演。那张照片被制成海报,天下传扬。韦斯从此成为“海报男孩”,他曾经短暂闯荡过NBA,但始终无法摘下“海报男孩”的标签,很快回到了欧洲。悉尼奥运时,美国男篮已遭遇顽强抵抗,半决赛1分险胜立陶宛,决赛也不过只赢下法国队10分。但文斯·卡特的姿态,就像美国篮球俯视苍生的视角,依然君临天下。
合同工资超过2亿的戈贝尔,绝不会做另一个韦斯。他狠狠地犯下了杜兰特,把杜兰特送上罚球线。杜兰特最终全场拿下美国队最高的29分,戈贝尔在最后时刻5犯离场,美国队保住了连续第四届奥运会的金牌。但在小组赛开门先败给法国队一场的背景下,美国队在决赛中全力相搏,数次把分差拉至10分开外,最终也只赢下了5分。
如我们预期的一样,在一届没有没有塞尔维亚,没有立陶宛,西班牙和阿根廷呈现明显下降的奥运会里,美国队最终还是赢了。但现在,人们都知道他们能去挑战美国。像法国这样的对手,即便在大比分落后时仍能保有着信心。没有人再像过去那样仰视美国篮球,仿佛他们的头顶泛着神光。
在某种程度上,在篮球领域,这是一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奥运会。这是短视频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社交媒体兴起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人们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一切细节,比过去多得多。这同时是NBA如同走火入魔般的鼓励进攻,在大量比赛中大打没有防守的快乐篮球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这让这一代美国明星在走上世界舞台时的适应难度,比过去高得多。人们通过无数视频,看到他们无法像在NBA那样探囊取物的得分,轻松造犯规,看到他们脸上的茫然和窘迫。人们甚至开始讥笑他们。这不是第一次美国在世界舞台上遭遇挑战,但这是第一次他们被如此讥笑,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这个世界里完全体现不出能力,NBA不过是表演赛而已。
人们开始认真地谈论,别看谁谁是全明星,他在这儿根本不好使。以前美国队输球时,他们从未遭遇过这样的论断。那时人们会说他们对规则不适应,或他们未尽全力,不会说他们根本不行。
主帅波波维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这是真的。
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波波维奇在奥运会开局和结尾两战法国时用兵的不同。第一战时,他的首发是阿德巴约、格林、杜兰特、拉文和利拉德。他全场用了11人轮换,只有杰拉米·格兰特没得到上场机会。尽管那时布克、米德尔顿和霍乐迪三人刚抵达日本不足24小时,他仍然坚持给了布克大量时间,而布克6投1中。在最终决赛里,波波维奇只用了9人,凯尔登·约翰逊、麦基和格兰特均未上场。
在上场的球员里,你也能看出,波波维奇知道谁在FIBA好使,谁不好使。
拉文,在NBA场均接近30分的得分手,在FIBA没有对抗,根本打不进去,防守上就是漏勺,上来就被富尼耶盯着打。
布克4中0,两战法国10中1,防守上也是软肋。
利指导?他在国际篮联的尺度,身体对抗和没有防守三秒的规则下,仍能有一定贡献,但完全没机会看表。
米德尔顿?他运不了球,一贴他就转身走步。他们都是NBA全明星,但在FIBA的顶尖舞台上,人们现在清晰地认知,他们就是不好使。
他们可以打过渡时间,但你在FIBA战场上,没法靠他们拿冠军。在FIBA,你必须有对抗,你必须得能投。得是又高又壮,攻防兼备的人物,才是这儿的王者。这就是为什么这支美国队的关键角色就是杜兰特、霍乐迪、塔图姆,再加上能投中距离的阿德巴约;这就是为什么霍乐迪俨然如同美国队的MVP。这个核心阵容在场上,他们就能赢分。核心阵容一下去,法国立刻就能追上来。法国知道,你真好使的人就这几个。所以我熬住了,一定有机会。
第二节美国队已经领先到14分,霍乐迪领到第二次犯规之后下场。他一下,美国队的换防根本没法守戈贝尔,戈贝尔不停地罚球,半场把分差缩小到5分。
戈贝尔全场13罚只有6中,每一次都是2中1。如果他再准一点,胜败犹未可知。
第三节后半段,当富尼耶和德科洛都在场下休息时,美国队利用法国老后卫胡尔特的能力有限,一通断球反击,又拉开到14分。但美国队只要一换人,法国队就能翻回来。戈贝尔和法尔双中锋宝塔镇河妖,吃定内线。
美国队真拼了。他们出色的防守造成法国队18次失误,首战美国独得28分的富尼耶在霍乐迪的撕咬下仅得16分,德科洛在整个上半场只出手投篮1次——美国队掐住了法国队的重点人。但法国队仍把悬念,延续到了最后半分钟。
他们比21年前的决赛,还少输了5分。这5分和胜败的细节里,就是时光。
最后,关于21年前的悉尼奥运会,我有很多可说。那是我工作第二年,第一次现场采访奥运会,也是身为一个中国篮球记者,期望最高,感受最幸福的一届奥运会——是的,不是2008年的北京,而是2000年的悉尼。打进决赛的那支法国队里,不只有个中锋韦斯,还有个投手叫里加多。他在和中国男篮的下半场比赛里连轰6个三分,帮助一度落后15分的法国队逆转取胜。法国队最终进了决赛,中国队本能击败他们的。那是一代名帅蒋兴权国家队执教生涯的滑铁卢之战。上半场,拼命三郎张劲松掐死了里加多,下半场里加多发威时,中国队一直守联防,张劲松再未上场。
可即便中国队没能从小组出线,晋级前八,那支中国队仍然让人内心充满了希望。年仅23岁的王治郅已经被小牛选中,憧憬着何时能踏上NBA的舞台;未满20岁的姚明已经登上了ESPN杂志的封面,标题叫做《中国龙》,他在悉尼遇见了汤姆贾诺维奇。巴特尔壮如山岳,飞刀李楠声名已起,胡卫东,刘玉栋,仍在国内联赛的统治之中。悉尼奥运会结束后一个月,新一季的CBA联赛开幕,王治郅和姚明在中圈里跳球,掀起姚王争霸的帷幕,上海卢湾体育馆里到处都是美国记者的身影。
我与大郅同龄,那年不过23岁。我不能想象,20年之后,世界会这样看待美国男篮。
更不能想象,后来中国篮球发生的故事和模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