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体质不能喝碱性水(热点释疑碱性水真的能)

日前,“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登上热搜记者发现,目前高端瓶装水市场上,暗示碱性水有治疗作用的营销并不在少数,凭借着“玄之又玄”的营销,让其卖出了比普通瓶装水高出3到5倍的价格那么,碱性水究竟是否有益身体健康?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瓶装水,消费者应当如何选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什么体质不能喝碱性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什么体质不能喝碱性水(热点释疑碱性水真的能)

什么体质不能喝碱性水

日前,“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登上热搜。记者发现,目前高端瓶装水市场上,暗示碱性水有治疗作用的营销并不在少数,凭借着“玄之又玄”的营销,让其卖出了比普通瓶装水高出3到5倍的价格。那么,碱性水究竟是否有益身体健康?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瓶装水,消费者应当如何选择?

碱性水在功能宣传上被夸大

都是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氧化合物,“水”却被赋予了名目繁多的“功能”。

近日,一家水企以碱性水有治疗功效为噱头,被市场监管局调查。经专业人士检测发现,该水确实是碱性度较高的水,可以称之为“碱性水”。但是这家水企却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15篇“碱治疗合集”的文章和视频内容,宣称碱性水具有治疗或预防尿酸性肾结石、糖尿病、痛风、尿酸高等疾病的功效。

“酸性体质乃百病之源”,这一学说近年来流传甚广。

实际上,类似的“常识”早已充斥各种健康指南和养生书籍——如果你生病或是亚健康了,肯定是吃多了酸性食品,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碱性食品找回平衡。

真的如此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雷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些词。”

针对“身体逐渐变酸”的说法,雷敏指出,人体内的pH值总是稳定在7.35—7.45之间,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变酸”。

有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按照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组成,配制了一个模拟人体体液环境的缓冲溶液,依照每人每天喝一升水的比例,往缓冲溶液中加入碱性钙离子水。结果发现,加之前缓冲体系是7.4,加进去以后,pH值还是7.4。另一个相反的实验表明,酸性水也同样无法改变体系的酸碱度。

“这说明什么呢,人体的体液有一个缓冲作用,外来的一点碱是不能改变人体pH值的。”雷敏解释,人体内存在三大调节系统,首先,肾脏可以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其次,人体呼吸系统会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最后,体液本身就是一个缓冲系统,酸性成分在发挥效用前就会被中和掉,因此,不需要通过喝碱性水提高pH值。

并且,专家也表示,一般情况血液的酸碱值是不怎么会变化的,血液酸碱度很小的偏离都会对很多器官产生严重影响。长期喝碱性水或吃碱性强的食物不仅没有传说中更有益健康,反而可能会刺激食管和胃黏膜,影响钙铁锌的吸收,导致营养缺乏,不利健康。

好水的首要标准是安全

偏酸性或偏碱性无法定义水质的好坏,好的水质首要标准是安全,最基本判断是是否含有杂质、是否受过污染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水质标准。

众所周知,酸碱性在化学上以pH值来表示,pH=7为中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在水质标准中,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水质没有具体指标,但附加说明:低pH有腐蚀作用,高pH影响味觉,有肥皂味,为使加氯更为有效,以pH≤8为宜。美国环境保护署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一级水没有具体指标;二级水的pH值为6.5—8.5。欧盟饮用水水质标准为pH值在6.5—9.5。对瓶装或桶装的净水,pH最小值应降至4—5。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pH值为5.8—8.6。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规定pH值为5.0—7.0。

雷敏提醒,水中不得呈现出其他的异色、异味、异臭,不得检出肉眼可见物等。公众在选择饮用水时重要的是要看安全性。不管水中含有多少营养物质,如果不够安全,坚决不能饮用。

什么是健康水?生活饮用水主要有纯净水、蒸馏水、矿泉水等,面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种水,选择哪种更利于健康呢?

对于健康水目前并无国际统一标准,但曾有专家共同商定,“健康水”主要表现有三个特征:饮用水N1指数小于0.5;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的软硬度适中,总硬度50-450mg/L(以碳酸钙计);钠离子小于60mg/L。

从健康水的标准上来说,天然矿泉水为最佳,但是,天然矿泉水价格高,每天作为饮用水并不现实。每个人可根据个人的生理状态、饮水习惯、经济水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正常人日常喝白开水就好,而肾结石患者则建议选择无矿物质的纯净水或蒸馏水为好。(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