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惊艳片段好莱坞(国民闺女的叛逆史)
1985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准时打开了电视机,准备收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一届春晚,导演组做了一些创新:把舞台从演播大厅搬到了工人体育场,在春晚节目里增加了不少港台元素。考虑到春晚的直播情况多变,当年的导演组比较喜欢用现场反应较灵活的相声演员来主持,所以那年马季和姜昆继续担当大任。
女主持人朱苑宜、斑斑分别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名气都不大,但来自香港的斑斑让人感觉更亲切一点——她在83版《射雕英雄传》里扮演了郭靖的七师父韩小莹。
唯一的内地女主持人是张瑜,她很大牌。1981年,她凭借在中国第一部有吻戏的爱情片《庐山恋》里的演出,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可以说,张瑜就是那个年代里的大众女神,按她当年的号召力,完全可以秒杀现在一个女团。
张瑜
不过,1985年春晚舞台上的影后不只张瑜一位,还有一个更厉害的,陈冲。
陈冲已经消失好多年了。1981年,凭借“小花”红遍大江南北的她,抛下国内的名气、地位,赴美留学,成为80年代最早出国留学的女星。
1985年的春晚,是她离开四年后首次在国内亮相。大年三十晚上,无论是裹着大棉袄坐在零下十几度的春晚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边吃团圆饭边看春晚的全国人民,都眼巴巴地等着一睹小花芳容。
他们心里的疑问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1961年,住在上海平江路弄堂里的陈家迎来了全家嗓门最大的人——陈冲,这个名字是她思想前卫的姥姥史伊凡起的,和她哥陈川的名字放在一起,有一种一泻千里的澎湃感。
陈冲是医学世家,但陈冲和哥哥都没继承家里传统,哥哥当了画家,她当了演员。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同为上海女人的陈冲深以为然,作为演员陈冲成名很早。1975年,上影厂去陈冲的学校选角,但她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复试时靠在评委面前用英语脱稿朗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而考进上影厂。那年她才14岁。
第二年属于陈冲的机会就来了。1976年,导演谢晋到上影厂的表演训练班选演员。谢晋一下就相中了陈冲,钦点她当他一部戏的女主角。
谢晋是谁?中国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载入新中国电影史册的泰斗级人物。姜文在一次访谈里提起谢晋导演,还半开玩笑地说:我那时候不知道谁叫斯皮尔伯格,全世界最大的导演就是谢晋了。
当时在上影厂发掘陈冲的谢导,已经有好几个奖在手了。谁都知道,当了谢晋的女主角,不火都难,15岁的陈冲也不例外。她被谢晋选中,演了电影《青春》中清新、天真的哑妹,让每天只能看李铁梅和阿庆嫂的观众们眼前一亮。
电影《青春》中的哑妹
电影《青春》的放映,改变了陈冲的生活:她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妹,成了一个大明星,不间断的记者采访、封面拍摄、招待会、演讲填满了她的日常生活。
但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学历。家里人从姥姥姥爷到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让陈冲对学历十分敏感。她只有个初中学历,以后怎么混?
陈冲想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但是由于缺课太多,学校没法把她安插进原来的班级里跟读,而她也不能接受自己留级,好歹她也是个知名影星了,传出去太难听。没办法,她只能日以继夜地单独补习,她要确保自己能拿个高中文凭。
不过改变命运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77年9月教育部宣布,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0月,各大媒体都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1977年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这件事让陈冲深受刺激,与其回到高中,干嘛不直接考大学呢?
1977年冬天,用一年就补习完了两年课程的陈冲与中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1977年恢复高考
这一年,可谓是真正的“百万人过独木桥”。报考考生的年龄从15岁到36岁不等,十年的荒废导致当时全国考生的水平普遍偏低,不少知青既缺复习资料、又缺复习时间……
1977年高考,是史上录取率最低的一届,还不到5%,陈冲幸运地挤进了这不到5%的行列里。
陈冲的父母本来让她读医学院,但她从14岁到17岁都没有在学校上课,能把那么多的数理化一下子学好根本不现实。不过,因为从小就跟着广播电台学英语,她对自己的英语很有信心,更何况,在那个年代里,能把26个英文字母认全的人都很有限,英语专业其实竞争要小很多。
陈冲报考了上海外语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最后被顺利录取。1978年入学的时候,她才17岁,比大部分的应届生还要小一岁,更别说那些耽误了好多年、已经二三十的大龄同学了。
成名早还是好啊。她的老乡张爱玲说得太对了。
刚入大学时,陈冲还能安分地按时上课,偶尔有个记者会或者国内外电影明星会谈,她都老老实实跟老师请假外出,回头来还会把落下的课给补上。
但这种日子很快就改变了。
大学第一年,陈冲接受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邀请,出演电影《小花》的女主角。这部由陈冲、唐国强、刘晓庆三位青春靓丽的青年男女主演的电影,一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而电影里清纯可爱的“小花”和她的扮演者陈冲,更是俘获了万千男女老少的心。
《小花》时期的陈冲
陈冲彻底成了一个女神,还是全国范围内的。
有个证据最说明问题,票选百花奖的时候,3毛2分钱一本的《大众电影》,无数陈冲的粉丝买回来,就为剪下百花奖的选票,他们填好以后自付邮资寄到编辑部。那时候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才一二十块,这个投入相当于一笔巨资。
1980年,《小花》获得了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而18岁的陈冲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百花奖影后。
第一次获百花奖的陈冲(左)和刘晓庆(右)
同样第一次入围百花奖的刘晓庆很不服气,她当时有两部电影作品入围,最后却只拿了个最佳女配角奖。后来刘晓庆又拿了三次影后,但对输给陈冲这次一直耿耿于怀。
其实,陈冲那时候的火爆程度,哪个女明星看了都会眼红。
满街的广告牌上都是陈冲的大特写,从城市到农村,至少有一半的人家里有印着“陈冲手捧百花奖杯正面照”的那一款月历牌……
每次回家的时候,陈冲的哥哥陈川都会发牢骚:我现在没名字,人人都叫我陈冲她哥!
不要说她哥,连陈冲自己都对当一个电影明星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对她来说,人生还有大把的选择,比如读书,比如出国。
出国的念头不是偶然兴起的。虽然国内才刚刚改革开放,但陈冲的视野早就被家里人打开了。陈冲的姥姥、姥爷都是留学英美的高级知识分子,她的父母那时候也已被公派出国。
母亲每次从美国寄来家信时,也会寄来杂志和其他新鲜玩意儿。一次,陈冲收到的信中,母亲用了大段篇幅向陈冲安利一位风靡全球的摇滚乐之王普雷斯利(猫王),随信还寄来了一盘磁带。
摇滚乐之王普雷斯利(猫王)
虽然猫王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音乐依然影响深远。这一次,他的那首Love Me Tender刺激到了一个东方少女,在“love me tender, love me true……”的歌声里,陈冲有了个念头: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陈冲之前出过国。她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过日本,在那里,她看到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景象:整齐划一的干净街道,严格排队等车的队列,当然,还有富有的电影演员……
她还和外国人有过正面交流。1980年夏天,陈冲担任了一个到上海访问的美国电影艺术代表团的翻译,他们在一起交流了许多有关西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话题,她也从代表团团员的口中了解到:美国有很好的电影传统,在那里,电影是可以作为一门学问被研究的。
在上外读书的陈冲
作为一名上外学英语的学生,陈冲在学校受西方世界影响很多,接触最多的就是英美文化。
陈冲决定去美国,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况且母亲也在美国。知道她要出国,上外的一位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老师鼓励她,送给她一个英文名:Joan,源自Joan of arc(圣女贞德),那位在英法百年战争里带领法国军队抵抗入侵的民族女英雄。老师的言下之意是,你要勇敢。
哥哥陈川却打击她:去美国,无论是你的名气、地位,还是生活环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当时,出国潮和外语热刚刚出现,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出版社推出了英语口语教材《英语900句》,央视引入播出了英语情景对话节目“FOLLOW ME(跟我学)”,1981年12月11日,中国首次举办了托福考试……
但是,去美国留学的人毕竟太少了。1981年,后来立志要出国的俞敏洪老师,才刚到北大西语系一年,他的新东方离这场外语热还有12年的距离。而另一位从“疯狂英语”走向“疯狂家暴”的英语口语专家李阳,还在新疆读中学。
20岁的陈冲出发赴美
20岁的陈冲却不管这么多,她决定去纽约。
那时候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还没播,13年后,剧中每集都会在开始说的一句话会成为中国人对纽约的最深印象: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当飞机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来接机的是陈冲的母亲和她的一个朋友,她们开车载陈冲回到住处。
这让陈冲感觉很寒酸,毕竟在国内她飞到哪里都享受明星的接机待遇。
其实她也应该知足,毕竟大部分去美国留学的年轻人,都是两眼一抹黑,啥认识的人都没有,她这还有当妈的接机,已经不错了。
到了美国以后,她才知道,在美国有多难混。
在国内,陈冲对钱完全没有概念,而且她是大牌明星,赚的钱虽然比现在差了很多,但日常开销是不成问题的。到美国后,发现兜里的钱立刻不够用了,爸妈是公派出去也没多少钱,而且不能跟她住在一起,她想活下去就得靠自己。
在国内的名气在美国完全用不上,陈冲只能出卖体力,餐厅洗盘子刷厕所,图书馆管理员,就像其他最普通的留学生一样,她也只能干这种工作。
陈冲在美国
除了钱的问题外,陈冲跟其他留学生一样,非常孤独。好在她学习抓得还算紧,到美国的第一年里,依照父母想让她学医的心愿,她学了生物。课程结束以后,四门课,她拿了四个A。
正在此时,加州举办了一个华人电影节,放映的影片里正好有她演的《小花》和《海外赤子》,陈冲去加州转了一圈,她很喜欢那里,而且她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电影。于是第二年,她转学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电影制作。
起初,陈冲并没有打算去好莱坞做演员。直到有一天,她听到老师和同学说,要是去好莱坞工作,一天的工资就能抵她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为了多赚点儿钱,陈冲重新迈进了电影的世界。
但在电影工业化的好莱坞,陈冲的电影路开始得并不顺利。
在国内,陈冲一直就没经历过什么挫折:从中学起她就被挑去演戏,一路走得都很顺利,没有为角色斗争过,拿了奖以后,更是不愁没戏拍,她只需要坐在家里等剧本找上门就好。
陈冲到美国后第一次拍的泳装照
可到了美国,没人认识中国的影后,这里并不需要东方面孔,每一个小到不起眼的机会,都变得非常难得,即便她付出很大的努力去争取,也不一定会得到。
她在好莱坞接到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连台词和名字都没有的“Miss China”(中国小姐):她只要穿着红旗袍、高跟鞋,在台上走几步就好,多演一点就是多余。
还有一个她始终记得的龙套角色,只有一句台词:“Do you want to have some tea,Mr. Hammer?(先生,你想喝点儿茶吗?)”
挫败感是前所未有的,陈冲有点怀念国内了。
1985年春节前,陈冲飞回上海。这一次回国,除了走亲访友外,她还想试试水温,看看当年的小花,现在还火不火。
41985年2月19日,春晚结束后的第11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为春晚的失误向全国观众公开道歉:
凡此种种,引起观众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我台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1985年的春晚经历了一场惨败。主要原因在于主创团队把晚会从演播厅移到了室外工人体育场,本来以为是个创新,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大型电视直播节目。
现场混乱不堪,灯光昏暗,连对讲机都没有,只有靠信号时好时弱的有线耳机指挥。本来四个小时就能完,却拖延到六个小时,而且还没有暖气,现场温度是零下10度左右,观众本来就冻得够呛,加上拖这么久造成了许多观众极为恼火。
被看作是中国春晚第一人也是那届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多年后再回忆85年春晚时,依然心有余悸:当时我都不想活了,打击太大。
虽然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但依然阻挡不了观众们想要骂人的冲动,《我爱我家》的编剧,连续七年参与春晚撰稿的梁左写道:首都各大报刊,全国各大报刊,几乎万炮齐轰,专线电话已经发烫,批评信件装满了三麻袋。
在这些打来的投诉电话和批评信件里,也有不少是针对陈冲的。观众觉得陈冲在电视里说的几句话有问题。
在春晚现场,陈冲是这样给观众们拜年的:我在美国留学四年了。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的,所以就系了一条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
1985年春节回国的陈冲和姥姥
这句话立刻让观众炸锅了:陈冲以为我们都这么迷信吗?去美国了不起吗,竟然说“现在中国”,你不是中国人吗?
没隔几天,陈冲就因为这番话上了报。有人在报纸上专门发表文章谴责她:陈冲竟叫我们是中国,她自己又算什么?
很快全国人民就都形成了这个印象:“小花”陈冲不是个好孩子了。
陈冲倒是没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只是怪自己太幼稚:这里的观众已经不喜欢我了,我简直就是一厢情愿。
她只好再回美国。
回到美国以后,这回她要踏踏实实混入好莱坞了。为了能尽快打入好莱坞的圈子,陈冲在朋友的建议下用起了英文名:Joan Chen,否则那些西方人看见中国人的名字可能会直接pass。
她也像大多数好莱坞演员一样,找了个经纪人做代理,这样她就能有更多机会拿到角色。她开始学着给自己做包装,把自己像一个产品一样推销给好莱坞。
果然,她终于得到了个面试机会——《龙年》。实际上,《龙年》的最终演员阵容里并没有陈冲,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部片子让陈冲结识了个很好的资源,选角导演乔安娜·莫林。
莫林十分欣赏陈冲,《龙年》选角的时候,她连续好几个月都在反复找陈冲来试镜女主角。但当时的陈冲并不适合《龙年》的角色。女主角是一个成熟利落的电视播音员,当时陈冲不仅英文没有那么好,脸上还有未褪去的婴儿肥,看上去还特别小,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
不过,陈冲在《龙年》的最终试镜失败、飞回洛杉矶的时候,在停车场里被电影《大班》的制片人截了道,他拦住陈冲,认定她就是最适合演《大班》女主角的人,还试图鼓动陈冲当场立刻签约。
电影《大班》中的陈冲
陈冲终于演了个女主角。《大班》里的美美是一个愚昧的、被出售的女奴,社会地位等同于妓女,她不识字,没有独立的个体意识,靠出卖身体而活。显而易见,这样一个角色,注定要有很多的暴露镜头。
陈冲毫无顾忌,导演让她怎么演她就怎么演。不过,这个角色让陈冲在国内遭受了比“红腰带事件”更猛烈的批评。让国内观众震惊的是,拿过百花影后的陈冲,竟然去美国演了一个“在大庭广众下脱衣服的妓女”?太不可思议了。
人们痛斥陈冲,堕落、腐化,太不像话了。国内甚至有报纸下断言:如果想看陈冲,不如暂时忍一忍,她迟早会上《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确实看上陈冲了,但当他们拿着十万美金的酬劳找上门来的时候,被陈冲当即拒绝了。
但在好莱坞,陈冲的遭遇却截然相反,“美美”让陈冲火了。好莱坞从此知道了一个叫Joan Chen的中国女演员:她美丽,性感,演技不错。来找陈冲的片约接踵而至,各类国外报刊杂志争相刊登她的大幅照片和专访。
陈冲的高光时刻就要来了。
《龙年》落选一年后,陈冲再次接到了选角导演莫林的电话:我为你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陈冲最经典的荧幕形象之一,《末代皇帝》里的婉容。
电影《末代皇帝》中陈冲饰演的婉容电影
《末代皇帝》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制作班底,导演是大导演贝托鲁奇,演员不仅有尊龙和陈冲,还有与陈冲因为这一部电影而结缘的实力演员邬君梅。
1988年,《末代皇帝》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现场,拿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奥斯卡大奖,主角陈冲与尊龙也成为第一次出现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中国面孔,他们共同担任了最佳纪录片的开奖嘉宾。
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尊龙与陈冲
陈冲不仅是首位站在奥斯卡舞台上的华人女演员,后来,她还成为了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成为奥斯卡终身评委。
无论是现在被尊为“巩皇”的巩俐,还是当初跟着《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红毯的章子怡,都是在陈冲之后的了。
5从陈冲迈进好莱坞开始,她就注定要背叛原来那个乖巧清纯的小花,一路叛逆到底。
她再也不演傻白甜的少女。
《末代皇帝》得奖以后,陈冲几乎被找上来的剧本淹没了,但她没接任何类似的角色,她不想要套路化的、符号一样的东方女性角色:我不做China Doll(东方玩偶)。
出乎所有人意料,她转身接下了一个不仅不美还近乎丑的角色:那是《英雄之血》里的一个女斗士,衣衫褴褛,脸上有一条丑陋的疤痕,头发剪得如同被扫荡过,粗犷、刚烈、勇猛,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女蓝波”(女英雄)。
除了好莱坞里的各色形象,陈冲后来也经常回国拍戏。她在很多华语电影里塑造了坏女人形象。
比如在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陈冲扮演的性感女神穿着白色护士服、踩坡跟凉鞋,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娇憨又傻气,演绎了一个经典的“六零后男人最向往的情欲对象”。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陈冲
再比如关锦鹏导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王娇蕊,妩媚性感、时髦开放、聪明世故,眉稍眼角都带着慵懒的妩媚和诱惑,陈冲凭借这一角色,拿到了第31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陈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饰演王娇蕊
而在另一部同样由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李安导演的《色戒》里,陈冲演的易太太操着一口酥酥的上海话,裹着一身旗袍,虽已年过半百,风情韵味完全不比年轻的汤唯逊色,这正是同为上海女人的邬君梅口中“最性感的女人”。
《色戒》中陈冲扮演的易太太
说起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据说90年代时,徐枫曾筹备由王家卫拍摄《第一炉香》,可惜没能执行,当时三位主要人物的第一人选是陈冲演葛薇龙,尊龙演乔琪乔,卢燕演姑妈梁太太。这样的备选阵容,不知道要比如今的《第一炉香》剧组强大多少倍。
陈冲自己说过:人要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好学心,不要有惰性。
她觉得当奥斯卡的评委很没意思的时候,又跑去当导演拍电影了。
1996年,陈冲看上了好友严歌苓的剧本《天浴》,跑到海拔三四千米的川藏高原拍出这部同名导演处女作。
两年后,《天浴》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并在金马奖上捧回了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在内的数个奖杯。其中最佳女主角的奖杯,正是被前不久刚刚完成对自己事业“最后一击”的李小璐捧回,那一年她才17岁,就实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天浴》入围柏林竞赛时陈冲(中)与女主角李小璐和男主角洛桑
在《天浴》拍摄期间,因为李小璐当时还不满16岁,陈冲同意电影中的裸露镜头全部由替身出演。即便如此,李小璐没少因为拍摄过程中陈冲的严要求和演戏的苦而闹别扭。
后来,陈冲说自己像后妈一样挺严格,不过,要是没有陈冲,李小璐的高光时刻大概就只能靠脸上扫的“高光”了。
61985年春晚的“红腰带事件”有一个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陈冲后来再回上海的时候,都是静悄悄地,基本不接受采访。她生怕又讲错话,于是拒绝一切直播节目。
她也很少向外界坦露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和生活,直到最近在接受《十三邀》许知远的采访里,她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她在美国的朴素生活,说出来她这么多年来的朴素理想主义。
在《十三邀》里,当许知远问她:喜不喜欢张爱玲?
她回答说:喜欢啊,我喜欢她笔下人物之间的细腻,但不多愁善感,也不悲天悯人。然而陈冲又话锋一转:但是我更向往伟大的人格、道德的勇气,就像《 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大概也是陈冲一直在追求的自己。
更早之前,陈冲进入大众视野还是因为她写了一篇机场见闻的博文。
很多人说,从文字间就能感受到她的观察力和强大的共情能力,年纪从来不是阻止一个人散发魅力的障碍,对于陈冲来说,年龄越大反而让她更具吸引力。
知乎上有个帖子,如何评价演员陈冲?
有人回答说:
少有的年少成名,出国是真的读书,开拓视野的女明星。
凡是父母是大学教授或者知识背景的女明星,都会有一种比其他人赢在起跑线的心理素质,比如林志玲、俞飞鸿、陈冲等。
父母辈的人生大致给了她们对于人该如何活着的参照,又让她们对求知,对提升自我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陈冲也成了娱乐圈中少有的有内涵,有自我见解,不惧怕别人怎么看的女演员、女编剧、女导演。
和陈冲同时代出来的女明星也有,但像陈冲那样热衷于寻根究底,努力活明白的太少了。
即便担负叛逆的骂名,在她看来也不过是别人的评价而已,跟她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无关。她也从来不会因此而产生半点犹疑。
陈冲的前半段人生运气无敌,后半段注重人生沉淀和修炼。她属于天花板特别高并且有努力往上冲的劲儿,所以最后可以俯瞰大多数人类型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对待周遭的人和事反而愈发宽容。
她对许知远说:我喜欢那些没有实用性的激情。
所以即便是年纪轻轻出走美国,又经历了《天浴》不能在大陆上映,以及自己三年内不准拍戏的结果,她依然对那个年代里的人和事,对自己的故土充满热情。
2018年,陈冲回国,在新疆执导了改编自王刚同名小说的新电影《英格力士》。这部电影虽然讲的是发生在新疆的故事,但剧中的时代背景、知识分子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她所熟悉的和热爱的内容。
《英格力士》的电影海报上写着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这句话是罗曼·罗兰最常被人引用的金句,它其实还有后半句: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它。
作者 @ 叶丽丝
往期推荐:
“新中国第一团”故事:第一批去香港旅游的内地人与一位老特工
中国高校之都大比拼,北京上海之外,第三强非它莫属
豆瓣9.2,葛优走后门才能演个配角,这部神剧可能比你年龄还大
我们与世界平等地交换意见。
转载,合作请联系比耶男孩(biyeahboy)
转发点赞收藏,给本boy加个鸡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