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标准有哪些(死亡杂谈关于死亡的判断标准和法律意义)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个体生命永久性的终止,是生存的对立面。死亡是个体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社会生命的终结,这个已经死亡的个体的社会关系、债务、遗产、知识及其他问题等都没有一起消失,而是等着被继承,或者被瓜分。什么时候算是丧偶?什么时候可以兑现保险?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遗嘱?正是因为个体死亡之后引申出的社会生命的延续,死亡的判定一直是各国法律中的基础问题,一个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的标准有哪些(死亡杂谈关于死亡的判断标准和法律意义)(1)

两种死亡

死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又叫生理死亡或绝对死亡,是指公民生理机能的绝对终止,生命的最终结束;另一种是宣告死亡,宣告死亡又叫推定死亡或相对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时间,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宣告该公民死亡的一种法律推定。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拥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死亡也在升级

生存与死亡之间的界限曾经是清晰且简单明了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死亡的判断标准开始越来越复杂,发达国家可以在大脑功能丧失的情况下靠医学设备维持一个人的心肺功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随着医学的进步,发达国家对死亡的法律判定也在不断升级,死亡也在“升级”。

发达国家的大脑标准

大多数发达国家对死亡判断标准的核心是大脑,“不可修复的全部脑功能丧失”是标准死亡,美国部分州会要求更多的旁证,比如颅内血流状况等。英国则只要求证明脑干死亡,因为大脑各部分并不是同时死亡,有一部分维持机能的大脑可能会维持更长时间,但如果脑干已经坍塌的话,即便大脑其余部分都还活着,凭当前的医学技术也无法回生。

发展中国家的心肺标准

发展中国家对死亡判断标准的核心基本上还是以心肺功能丧失为核心,一个人的心跳和呼吸没有了就是死亡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水平也处于发展中,很多人认为大脑只是一个人的器官而已,不认可脑死亡是真正的死亡。也有些国家单纯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医疗技术给脑死病人维生,于是顺应民俗。

中国的死亡标准

中国法律目前对死亡判定标准是心肺功能的完全丧失,中国法律目前不认可大脑死亡。中国卫生部曾经尝试确立脑死亡标准,因社会上发对意见较大而搁置,但中国医学界依然在为此努力。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法律之所以在死亡标准上停滞不前是因为中国民智进展缓慢。从死亡判定标准上来看,中国距离发达国家依然遥远。

活死人的两个问题

大脑已经死亡,凭借维生设备维持心肺功能,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的法律意义上并没有死亡,那么这个活死人依然和其他生存的活人一样享有生者的权利,比如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活死人的情况并不多见,确实发生的时候有很多问题,但其中两个问题最突出。一个问题是活死人的维生成本极高,多“活”几个月就要耗费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大量社会资源无意义的消耗,让任何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第三者来判断都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取舍;另一个问题是活死人的后续价值消失,大脑死亡的情况下移植器官都比较有活力,成功率较高,但心肺功能彻底丧失之后再取出的器官都不够新鲜了。中国社会对器官捐献非常不热心,所以中国社会的活死人问题主要纠结于维生成本上。

宣告死亡的两个时间点

自然死亡是绝对死亡,宣告死亡是推定死亡,活不见人即为死,那么多久不见算是死呢?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4 年(包括因战争而下落不明的,只从战争结束之日起算)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 年(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可以直接宣告死亡

只要下落不明满四年即可申请宣告死亡,哪怕之前没有宣告失踪;如果不愿接受宣告死亡,法律上也是支持的。“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如果自然人下落不明满4年,但利害关系人只申请宣告失踪的,人民法院仍然只能作出失踪宣告,而不能作出死亡宣告。”

宣告死亡可撤销

被法院宣告死亡之后又重现人间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绿箭侠,总之撤销死亡宣告是极其罕见的案例。如果当真发生,那么你的法律权利可以恢复,你的媳妇和财产也可以回来,前提是你的媳妇在你宣告死亡之后没有再婚,如果你的媳妇在你宣告死亡之后再婚,法律上主张保护现行夫妻关系;你的财产在宣告死亡之后就被继承或瓜分了,在你“活过来”之后,被继承被瓜分的财产都应返还,哪怕已经被消费了,那也要返还。“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死亡之后的保险金

保险公司不管如何判定死亡,只接受有法律效力的死亡证明。很多保险都含有身故责任,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宣告死亡,在被保险人身故之后,与被保险人拥有利益关系的人就可以拿着死亡证明和保险合同(或保单号)去联系保险公司兑现合同了。含有身故责任的保险很多,意外险(只保意外死亡)、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年金险、投连险、重疾险等,其中定期寿险的保费杠杆率最大,重疾险次之;终身寿险、年金险、投连险属于投资型保险,这些保险的身故责任只是“不赔本”的设计,没有杠杆率的问题。

“死”和“亡”

在中国古代语中,死和亡并不是同一个意思,死就是死,亡是逃跑的意思,连用是指死亡和逃跑。现代汉语中死和亡都是死的意思,连用还是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