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科学家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用了8年的时间研究出的遗传定律)

19世纪中期,人们认为遗传是两种不同的性状是进行融合遗传的,就像一朵白花和一朵红花杂交会产生粉色的花,这种介于双亲之间的遗传观念被一个叫孟德尔的人打破了,孟德尔是奥地利修道院里的年轻人,他因家境贫寒到修道院里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但这期间他并没闲着,而是在一小块园地里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经历了8年,他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非常成功,并发现了遗传定律而名垂青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哪位科学家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哪位科学家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用了8年的时间研究出的遗传定律)

哪位科学家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

19世纪中期,人们认为遗传是两种不同的性状是进行融合遗传的,就像一朵白花和一朵红花杂交会产生粉色的花,这种介于双亲之间的遗传观念被一个叫孟德尔的人打破了,孟德尔是奥地利修道院里的年轻人,他因家境贫寒到修道院里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但这期间他并没闲着,而是在一小块园地里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经历了8年,他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非常成功,并发现了遗传定律而名垂青史!

孟德尔是怎样发现遗传定律的呢?首先归功于他研究的豌豆,豌豆是一种闭花受粉自花传粉的植物,也就是它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的,用来做实验即可靠有容易分析。其次是豌豆具有非常明显易区分的性状,如下图:

豌豆这些易区分的性状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了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

下面请看第一个实验: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的豌豆作为亲本P进行杂交,他惊奇的发现,无论用高茎作为父本,矮茎作为母本,还是反过来杂交,第一代F1总是高茎的,于是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代都是高茎?难倒矮茎的性状消失了?”

接着他做了第二个实验:

将第二代F2的高茎豌豆进行自交,也就是这一代的豌豆雄花粉与雌花蕊杂交(反之亦可),结果第三代的豌豆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也就是矮茎的性状又显现了,那么为什么它会显现呢?

其实矮茎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没有显现,于是孟德尔把第一代得到高茎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未显现的矮茎为隐形性状。我们的孟德尔并没有对此停留,而是对高茎和矮茎的个数进行数据统计,得到的结论是第二代的显性性状与隐形之比大概为3:1

这是巧合吗?

孟德尔果断摒弃以前的融合遗传,而大胆提出了4条假说:

1.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也就是现在的基因,因为孟德尔那个时期人们没有发明显微镜,所以对遗传因子究竟是什么并不知道。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亲本中高茎的遗传因子为DD,矮茎的为dd,像这样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第一代由于杂交所以为Dd,由于存在D基因,所以生物呈显性性状,像这样不同因子的个体叫杂合子。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仅含其中的一个因子。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可以与D结合,也可以和d结合。

后人对孟德尔的这一研究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发现了生物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定律-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

怎么样?是不是感慨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是如此神奇呢?没错,大自然就是这样奥妙无穷!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会继续解密孟德尔是怎样发现这第二个遗传定律的!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喜欢的加关注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