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杀四川人最多的人 一人立下一座碑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在悠久的历史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关于宝藏的传说,张献忠的宝藏就是其中之一。
1647年,叱咤一时的农民将领张献忠中箭身亡,在此之前,他将自己积攒多年的宝贝一并投入江中。三百年来,无数人想要找出宝藏的埋葬地,挖出里面据说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但是,始终没有人成功。那么,他的宝藏到底在什么地方,里面又有些什么东西呢?
张献忠出身不高,家庭贫困,为谋生计,他年纪轻轻就跟随父亲外出做生意,后来还当过捕快。年少时的这些经历让他的阅历远比同龄人丰富,这也让他的性格变得狡猾奸诈而又计谋多端。
最后张献忠决定自己发动起义,想搏一条出路。
1630年,他拉起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人,自号“八大王”,开始了领导农民起义军的人生。
张献忠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却是读过书的,还受到过军事训练,所以,他对带兵打仗并不陌生,甚至非常熟练。带领手下的义军频繁与官兵交战,他懂兵法,又有小聪明,和官兵周旋起来鲜少吃亏,所以,他的作战记录是非常不错的。
1635年,农民军被官兵围困在河南,占了下风。大雾之中,张献忠丝毫不乱,带领军队向凤阳突围。
凤阳是明朝的龙兴之地,又有皇陵,对明朝的意义非同一般。他带人突围到凤阳,砍了皇陵旁边几十万颗松柏,毁了不少建筑,就连当年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也没能幸免,一并给拆了,还毁了皇帝的祖坟。拿皇帝出气也就罢了,他还对着城中的富户下手,把凤阳城里的富户杀了个一干二净。
崇祯皇帝听闻此事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回过神来之后勃然大怒,可是,又捉不到张献忠,皇帝只好穿上丧服跑到太庙去哭以示哀悼。并且,他还下令全朝举哀,这依旧没能平息其心中的怒火,他又杀了朝中的一众官员,这才作罢。
攻克凤阳后,张献忠马不停蹄,又带着大军南下,后又向西向北不断前进,专挑官兵包围圈的薄弱地突围,让明朝将领恨得牙痒痒。
1637年,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对打压张献忠起到了一定作用。张献忠一看,觉得不能硬碰硬,便假装投诚。两年后,等人们都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又重新起事,而且,战力不减当年,在官兵围剿他时设下埋伏,打败了一万多正规军!
一年后,张献忠避走四川,后来又出川建立了“大西”政权。
1644年,张献忠又来到了成都,给四川人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当他打进来后,藩王自杀,巡抚被杀,城中百姓群龙无首,自保尚难,更不要说合起来对抗张献忠了。所以,张献忠如入无人之境,一路上大开杀戒,几乎杀光了四川人!
战后,四川几乎是没有人了,朝廷迫不得已只好让部分湖广人迁过来,填补人口空缺。甚至,在清国人编纂的《明史》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
“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
不过,这七杀碑是否真实存在,考古学家们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七杀碑"实为张献忠的"圣谕碑",上面所书句子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之所以会有七杀碑流传是因为清廷为营造张献忠嗜杀的形象。
好在,张献忠并没有得意太久。三年后,张献忠与满清将领豪格碰上,此时,豪格队伍里有叛降满清的农民军认出了张献忠,射暗箭要他的命,张献忠没有防备,中箭身亡。但是,在死之前,他将自己多年征战搜刮的财宝沉浸了四川某处的一条江里。
成都民间流传过一首民谣:
“石牛对石鼓,银 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传说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了起来。
这批宝藏价值不菲,可是,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三百年来不断有人试图找到这笔宝藏,都以失败告终。2015年底,多家考古机构对现有历史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宝藏的位置——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沉银遗址”。而且,专家还在这里发掘出了大量文物,进一步证明了位置的准确。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发现了张献忠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页金封册出水时间为2011年,出水地点位于彭山岷江大桥以上江中。
这么多年来,相关类似是新闻层出不穷,可是,基本上都是假新闻。
参考资料:
『《绥寇纪略》、《纪事志》、《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文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