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

从前,洞庭湖边有一书生陈明允,离家在外谋生,在贾副将军手下任文书之职。一次,陈明允南下回家,乘舟经洞庭湖而归。

半途上,狂风大作,一阵巨浪打来,掀翻了渡船,船工和家僮皆被巨浪吞去,陈生幸而攀着一块船板,在水中飘浮。

第二天早上,洞庭湖恢复了平静,陈生随着木板飘浮到一沙滩上。他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暂且坐下歇息。

只见这一带山色青翠,绿树成林,但却不见有过路的行人,无法问路。陈生又累又饿无计可施。

正感到为难,忽然听到马蹄声,不一会,只见两个年轻女郎乘着骏马奔驰而来,二人头上扎着红绡,发髻插着雉尾;身穿小袖紫衣,腰束绿锦,手挽弓箭,好不威风。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1)

陈生很是惊异,但不知来者何人,不敢询问,躲在树丛中。不一会,又一阵马蹄声大作,陈生忙拨开树丛,朝马蹄声处望去。

在树林深处,有数十骑猎装打扮的女子,装束皆如刚才的两位女郎,在林中穿梭围猎。陈生见却不敢前往。

又过了一个时辰,一个男子牵着马走过陈生身边,像是个驭马卒,于是陈生才敢上前动问:“敢问大哥,这里是什么地方?”

那驭卒看见陈生,不禁惊异,忙说:“你是什么人,敢到这里来?这里是首山,西湖公主如今在围猎,倘若看见你,你就没命了,快走,”陈生听说,赶忙逃命而去。

好不容易跑出了树林,陈生抬头一看,眼前竟然是一座宫殿,一条小河在宫殿前流过。他不禁走过河上的石桥,来到大殿的朱门前。

只见朱门半开,却未见守门的侍卫,陈生于是便朝门里叫:“敢问府上有人吗?”叫了几声,却无人答应。

陈生壮着胆子走进门去。只见里面粉墙花窗,曲栏回廊,水榭楼台,似是仙境一般,好一番美丽景致。

走着走着,陈生迷了路,他穿过小亭,走进一个园中之园,此处花亭绣阁,绿草如茵,园中有秋千,花池,石桌石凳,仿佛是闺阁中的后花园。

又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接着是女子的谈笑声,陈生赶紧藏身于花丛之中。不一会,进来了一群女子。

陈生躲在丛中,听得她们中的一个说:“今日打猎,运气不好。”另一个说:“幸亏公主射得大雁一只,不然今天就空手而归了。”

她们一边说着,一边簇拥着一位公主来到亭中坐下,那公主戎装打扮,十七、八岁模样,长得花容月貌,体态婀娜,陈生见了,顿时忘记了饿和累,不觉看入了神。

众侍女向公主献上茶,公主呷了两口,便径直往秋千架走去,一女婢说:“公主打猎回来,身子劳乏,还去荡秋千?”公主一笑,坐上秋千架,便荡了起来。

陈生躲在花丛里,一动也不敢动,只听众侍女鼓着掌笑道:“公主荡入云霄里了!“公主飞上天了!”直至玩尽了兴,公主这才带着众侍女出园去了。

陈生在花丛中目送公主远去,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见周围无人,这才慢慢从花丛中走出来,不觉走到秋千架旁,望着秋千架痴痴发呆。

“世间竟有如此貌美的女子,我陈明允今日见到,也算三生有幸了。”陈生自言自语地说。忽然,他发觉草地上有一红绸巾,他急忙拾起来藏进袖内。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2)

陈生走到刚才公主歇息的亭中,看见亭内的石桌上放有笔墨,不禁动了诗兴,于是取出袖中的红绸巾铺好,提笔写了起来。诗曰:“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陈生在诗中写尽了对公主的爱慕之情。

良久,陈生突然想到该离开这里了,于是急忙将红绸巾藏于袖中,走出亭子,直奔园门,岂知园门已经关上了。

陈生无奈,只好在附近墙边垒起砖石,准备翻墙而走。正在这时,一,位绿衣女婢开锁入园门,看到园中有人,不禁大惊。

绿衣女婢喝问陈生:“你是什么人,胆敢偷入公主后园?”陈生忙上前作揖,答道:“小生乃遇难迷路之人,误入此园,望姑娘教我,指点归途,放我出去。”

绿衣女婢看见陈生浑身书生气,也不再责怪,随即问他:“你既然在园中,可拾得一条红绸巾?”

陈生忙答:“拾得,只是让小生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把它弄脏了。”说完从袖中取出红绸巾交给女婢。

绿衣女婢接过红绸巾一看:“哎呀,你这是死无葬身之地了,这是公主爱用的绸巾,你涂成这样子,这如何是好?”

陈生听了大惊失色,只好苦苦哀求:“小生一时糊涂,还望姑娘替我遮掩,放我出园,我一辈子不忘姑娘的恩德。”

绿衣女婢见陈生说得可怜,沉吟了半晌,说道:“你潜入后园,偷看公主花容,罪已难赦,如今又在巾上题诗。但看你是个读书人,并无歹意,我只好回复公主再说。”说完便走了。

陈生此时才觉得又冷又饿,心里惊慌,恨不能插翅飞出园去,他长叹了一声:“我陈明允今日必死无疑了!“

不一会,女婢复转回来,脸带笑容,对陈生说:一公子,有希望了,公主将绸巾看了三四遍,并没有发怒,或许有望放你出去。你且耐心等待罢。”

女婢转身又去了。此时天已黑,不一会,她带着众婢女,提着灯,捧着盒子,送来饭食给陈生吃,陈生已是饿了一天了,也不多言,拿起饭碗就吃。

此时,陈生胆子壮了些,便问那绿衣婢女;“公主看了我写的诗、没有生气么?不然,怎会叫你们送饭与我?”

那婢女道:“公主看了你的诗,也没说杀你,但又没说放你。是我替你说的情,说不管如何,总不能让你饿着,于是公主就叫我送来饭食。”

饭毕,陈生苦求女婢放他出园,但女婢摇头说:“不行。公主不说放,哪个敢放你?有罪名我可担当不起。”说完收拾饭盒,领着众女婢出园去了。”

陈生整夜惶惶不安,左思右想,无计可施,只好在亭子里坐着,等待天明再说。

第二天一早,园门打开了,昨日那婢女惊惊慌慌地来告诉陈生:“不好了,不知是谁把这事告诉了王妃,王妃大怒,看来公子性命难保了。”陈生一听,面如土色。女婢对他说:“如今我也救不了你,见了王妃,你向王妃求情吧。”说完,听得园外一片捉拿之声,婢女只好急急避开了。

不一会,拥进一群男女,气势汹汹,准备要将陈生捆起来去见王妃。突然,其中有一个婢女看了,看陈生,忙叫:“慢着,先别动手。”

那婢女再细看陈明允,说:“我说是谁,原来是陈公子,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啊?”陈明允看那婢女,并不认识,心里不免有些纳闷。

那婢女忙止住大家不要捆陈明允,说:“我去向王妃请命,回来再说。”说完急急转身走了。

不一会,婢女转来,传话说:“王妃有请陈公子。”陈生只好战战兢兢,跟着众人走。大约走过十多重门,才来到一座银光闪闪的华丽宫殿之中。

只见一群美丽的宫女侍立在两旁,一宫女揭起宫帘,叫着:“陈公子到。”陈生抬头一看,只见一位穿着华丽锦袍的王妃,端坐在殿上。

此时,陈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拜见王妃:“犯臣陈明允叩见王妃,望王妃饶恕我无知,救我一命。”

王妃急忙起来,扶起了陈生,说:“公子不必多礼,我要不是公子搭救,那会有今日,刚才有所冒犯,还望公子原谅。”说完,叫人摆起筵席,替公子压惊。

陈生茫然不知其故。于是王妃又说:“你的救命之恩,我一直没有机会报答你,今日有缘相见,可以还我心愿了。”接着,说起了过去的一段经历。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3)

原来,两年前,陈生在贾副将军手下做文书时,一次,随贾将军乘船过洞庭湖,贾将军试试箭法,一箭射中湖里的一条大鱼。

另一条小鱼,衔着大鱼的尾巴,船工一起把它们打捞上船,锁在船尾。受伤的大鱼气息奄奄,嘴巴不断一张一合,像是哀求援救的样子。

陈生看在眼里,有点不忍,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向贾将军求情,说:“将军射鱼,在于试箭。如今箭已中,鱼不如放了也罢。”

贾将军听了哈哈大笑,说:“到底是一介书生,口慈心软。也罢,就依你,把这大鱼小鱼一起放回湖中去。”

陈生谢过贾将军,随即将身上带有的金创药,给受伤的大鱼敷上,然后把它放回湖中去了。

说完这段经历,王妃笑着问陈生:“陈公子可知道那条大鱼是谁吗?那就是我啊!我乃洞庭君王妃,你昨夜所见的,是我女儿。”

陈生听了才恍然大悟。王妃接着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没什么可报答你的。你既与女儿互相爱慕,我便作主将她嫁与你,今夕便可成婚。”

陈生听了喜出望外,不想 年前救了大鱼之后,会造成此段姻缘。欣喜之情不可言状,只盼早些天黑,好与公主拜堂成亲。

到了晚上,宫廷上下,灯火辉煌,仙乐悠扬,好不热闹。一群俏丽的美姬 宫女,簇拥着公主、与陈公子在大殿行大礼。坐在殿上的王妃笑不拢嘴。 只见公主身穿绿锦,光采夺目,盛妆下分外妖艳:陈生身穿红袍,好不得意,行完大礼,拜别王妃,众姬嫔提着宫灯,将一对新人引至洞房。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4)

洞房里,红烛高照。众姬嫔闹完洞房之后,深夜才离去。一对新人,坐在红绡帐前,悄悄细语。

陈生对公主说:“小生误入禁园,多有冒犯,但王妃并不问罪,反而恩赐这段好姻缘,实在是恩宠如山。”

公主笑着答。”我们一家都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今日才有报答机会,望陈郎不必客气。”

陈生想起被一婢女认出,有点奇怪,问公主:“今天早上那一眼便认出我的侍女是谁?怎么我不认得她,她倒认得我?”

“那就是衔在大鱼尾的那条小鱼,要不是她认出了你,你少不得要挨上一顿皮肉之苦呢!”

陈生醒悟过来,叹道:“原来你们一家都是神仙,我这凡夫俗子,怎么配得上你。”

公主道:“我这里有长生不老药,愿与郎君共度天年。”说完,从药包中取出一颗丸子,让陈生吞了。

服完药丸,陈生顿觉神清气爽。他忽然想起昨夜的尴尬处境,说:“昨夜公主见了小生题字的绸巾,既不怪罪于我,又不放我走,不知是何用意?”

公主用手指点了一下陈生的额头嗔道:“都怪你这首诗,我爱慕郎君的诗才,辗转一夜未能成眠,不想今日能与郎君结为秦晋之好。”二人越谈越投机,洞房之夜,百般恩爱。

第二天,陈生与公主在后园花亭饮酒,一位身穿绿色衣纱的美姬持剑上前施礼道:“侍婢绿珠,愿为公主、驸马爷舞剑助兴。”陈生一看,正是那天给自己送信、送饭的女子。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5)

绿珠说完持双剑翩翩起舞,那舞姿如流水行云,令人叫绝,舞毕,绿珠双剑一收,顿时不见踪影,陈生不觉惊诧。

只见公主在一旁掩嘴而笑,手中捧着一颗晶莹的绿色明珠,对陈生说:“驸马不用寻找,绿珠在此。

公主接着说:“她是我的心腹丫环,是珍珠精化身,精明能干,日后定要为她找个相配的郎君才好。”

陈生与公主在宫里极尽人间快乐,夫妻俩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好几天。

一日,陈生在书房凝目沉思,似有心事。公主亲自送来羹汤,见陈生如此模样,便关切地问:“驸马莫非是想家了么?”

陈生点头不语,他想起离家已久,不知家中妻儿可安好,衣食可有着落,委实放心不下,但又想到公主多情,不忍离去,于是心中矛盾,难以启齿。

公主看出陈生的心事,上前抚慰道:“驸马既是思家,我看还是回家去罢。”陈生见公主如此大度,心中更是乱如麻,不免哽咽道:“这叫我如何舍得离开公主?

公主笑道:“驸马放心去吧,我这里自有办法。你我既已结为百年之好,我们会终日相守,永不分离的。”说完,吩咐侍婢们为陈生收拾行装。

陈生不懂公主到底有何妙法,只好听从,于是当日便收拾好行装。第二天,告辞王妃,与公主依依惜别,回家去了。

陈生在宫中度过了几日,岂知人间已过了几年。家里的妻儿听说洞庭覆舟,以为陈生已死鱼腹,悲痛欲绝。妻子抚养着刚出世的儿子,度过了几年艰难的日子。

这天,陈生突然归来,妻子见了喜从天降。丈夫不但归来,而且带回大量金银财宝即便是达官贵人的财富,也不能相比。

陈生回到家中,和妻儿团聚,心中自然高兴。从此和妻儿相安度日,但从未提起与公主相遇的事。

陈生乐善好施,家中巨富,常以钱财接济穷人。他家经常宾客盈门,不久,他在周围远近乡中、名声大振。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七、八年过去了,陈生已有五个子女。似乎已经忘记昔日与公主的往事了。

再说昔日那位贾将军,因在外当官十多年,此时任满还乡,这天乘船经过洞庭湖。 贾将军站在船头上,观看洞庭湖风光,远远看到一只画舫,慢慢飘驶过来。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6)

这画舫装饰得异常华贵,雕栏朱窗,挂着纱帘锦帐,彩灯高悬,气派非同一般。画舫里,隐隐传来阵阵笙歌、似仙乐一般,在碧波中回旋,令人心荡神怡。

画舫里,不时有穿着华丽服饰的美女,推窗眺望,看样子是户极富有的人家,乘船在洞庭湖上游玩。

贾将军注意到在画舫中,有一俊美后生,身穿官服,正与一美丽女子下棋作乐。贾将军再细看那后生,发觉:“那不是陈明允么?”

贾将军见了故人,不禁狂喜,站在船头,高声呼唤着:“陈公子,陈公子!”只见画舫那后生闻声走出船舱,果然,是陈明允。

陈生见了贾将军,忙作揖施礼,道:“原来是贾将军,多时不见,不想在此相遇,将军近来可好?”

贾将军道:“一别数年,不想贤弟飞黄腾达至此,可贺可贺!我任满回乡,路经洞庭,得遇贤弟,可谓喜出望外。”

陈生笑道:“请将军过舟,贤弟备薄酌,当为将军解路途之劳。”说着,叫家人搭过舳板、扶贾将军过船来。

陈生邀贾将军坐下,叫家人摆上丰盛的酒宴,菜肴全是山珍海味,是贾将军平生未尝过的珍馔。贾将军不禁惊诧异常。

酒过数巡,贾将军忍不住动问:“贤弟,一别数年,为何富贵至此?”

陈生听了大笑,道:“贾将军难道小看我陈某昔日穷困潦倒,不可能发迹吗?”贾将军笑道:“岂敢!不过好奇而已!”说完二人又对酌痛饮。 不一会,贾将军又问:“刚才与你一起下棋的那位佳丽是谁呢?”陈生答:“那是贤弟的妻子。”

贾将军听了又感到惊异,似乎昔日未曾听到陈生有如此美貌的妻子,简直如天仙一般。后来又想,也许是陈生发迹后,多娶几房妻室,也未可知。

二人饮酒说笑,陈生又令众美姬歌舞弹唱助兴,直喝到贾将军酩酊大醉,尽兴方休。

贾将军看到满船里都是美丽的姬嫔,不禁眼花缭乱,乘着酒意对陈生说:“贤弟美姬数十,不知能以其中一名相赠愚兄?”

陈生听了哈哈大笑,说:“看来姻缘皆由天定,不知将军看中了谁呢?”说完命众姬嫔站在将军面前,任将军选择。

贾将军乘着醉意,拉起一位穿绿衣裙的美女,说:“若能与此美人共偕白老,此生不枉了。“接又问:“美人叫什么名字?”

只见那穿绿衣的女子答道:“叫绿珠。”话未说完,陈生拍手笑道:“好了,好了,绿珠姑娘,今日遇贾将军,可了我一桩心事了。快收拾东西,随贾将军去吧。”

聊斋志异之妖媚狐仙传(聊斋之西湖奇遇)(7)

陈生命人送贾将军和绿珠过舟,与贾将军作揖告别,说:“小弟尚有急事,不能陪将军久坐,就此告别了。”说完,命人驾起舟棹,飘然而去了。贾将军辞别陈明允,日夜赶路回家,这天,刚巧路过陈明允家乡。贾将军想,不知陈明允可还在这里居住?于是进村询问。

这天,陈生在 家宴请宾客,庆贺自己四十大寿,热闹非凡。正饮酒间、家人来报:“有一位贾将军要见老爷。”陈生听说,忙叫:“有请。”

贾将军进入厅堂,看见陈明允安坐在堂前,不禁惊异,未来得及寒喧,他就拉过陈明允问道:“贤弟前两天在洞庭湖游玩,怎么今天这么快就到家了

陈生听到贾将军的话,不觉惊奇,说道:“将军,莫不是你看错人了吧,我一直在家,已有十多年未去过洞庭湖了。”

贾将军更是奇怪:“前两天分明与贤弟共酌,叙谈了半天,难道会是假的?不过,前两天贤弟是个二十岁的美少年,怎么今天一下子老了这许多?”

在座的众宾客一听也觉得奇怪,只见二人在争议了半天,总说不出个中原因,一个说分明看见,一个说全无此事,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争论不出个结果,贾将军只好告辞,走时还连连说:“天下竟有此等怪事!”

转眼又过了二十年。这天,陈妻领着两个儿子,来向陈生请安,入到房中,看到陈生躺在床上,陈妻以为陈生身子不适,忙上前探视,一看,见陈生已气绝了。陈妻见状不禁与儿子抱尸大哭,想不到陈生素日无病,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气绝身亡。只好嘱咐家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乡里人念着陈生平日的好处,皆来送丧。送丧的队伍行至半路,抬棺木的人都觉得奇怪:“怎么这棺木这样的轻?” 陈妻感到事有蹊跷,与儿子相议,决定开棺探视。岂知开棺一看,陈生的尸体已无踪影。

陈妻看到此情景,又联想起那些怪事,顿然明白了什么,于是对儿子道:“你爹爹未曾死去,只是已成仙了。”说完,朝南边跪下,拜了几拜,也不再悲伤了。

据说,后来又有人在洞庭湖中看到过陈生在乘舟游览,而且,他还是二十多岁那样年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